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联盟期刊管理探析摘要:网络环境下,在电子资源迅速发展时期,期刊管理发生了一些转变,也出现一些资源建设和经费管理不合理问题。
针对这些变化和问题,本文提出区域化合作管理措施,以推动区域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期刊资源在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期刊管理区域合作期刊是图书馆收藏的重要文献类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日益广泛的收藏,不仅丰富了图书馆期刊文献类型,同时对传统的期刊收集、管理、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全过程,乃至期刊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流程、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文献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根据学校的专业需求选购期刊,如何合理分配电子资源和纸质文献的订购比例,如何充分利用期刊资源,搞好期刊的科学管理等问题值得关注。
而为了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图书馆联盟将会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成为很重要的合作方式,区域联盟期刊管理将是联盟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化期刊管理加以探讨,以期提高数字化时代期刊文献的有效利用,促进区域联盟建设健康发展。
1 数字化对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影响1.1 馆藏文献多元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期刊馆藏建设的内容更加复杂化并具有挑战性。
除了传统纸本期刊的出版发行外,馆藏印刷型期刊在同步数字化,还有软盘型期刊、光盘型期刊等有物理实体电子期刊的数字出版,以及大型集成化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电子期刊等虚拟电子期刊纷纷出版,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子期刊都成为期刊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1]。
各种电子期刊的问世丰富了图书馆期刊馆藏文献形式,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并存,图书馆期刊馆藏的宏观构成将从传统的、单一的印刷馆藏转变为全球网络环境下多形式馆藏。
1.2 服务方式网络化基于传统文献收藏式管理服务,不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滞,而且并未对内容进一步揭示与整理,更没有揭示文献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电子期刊的迅速增长,其分布式、异构化、多样性的特点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文献收藏转向内容揭示,围绕用户需求服务实施管理实施资源的采集、组织、提供服务。
突出以用户为中心,注重资源与管理服务的集成化、系统化、个性化、增值化[2]。
用户可通过联网计算机进行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在网上浏览、下载所需文献信息。
电子文献的关联性为读者挖掘资源提供相关信息。
1.3 管员技能全面化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期刊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印刷型期刊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尽快熟悉和掌握电子期刊管理与服务的技巧。
馆员必须熟悉网络环境下的期刊信息服务方式,具有迅速、正确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掌握网上信息搜索工具,熟悉适用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方法,迅速成长为既精通传统期刊文献工作,又熟悉信息技术,具备电子期刊管理技能的新型图书馆员[3]。
2 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2.1 重复订阅现象严重信息资源是读者的宝贵财富,也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依据。
订购的期刊质量如何是期刊阅览工作的关键环节。
目前,有些高校图书馆在订购中偏重中文期刊,忽视外文期刊,偏重纸质文献,忽视光盘型和网络型文献,并且采访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形成与读者的有机沟通,没有形成有效的期刊使用率调查统计系统,不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调整订购方案,订购的期刊质量往往并未保障用户需求。
对于电子期刊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复订购。
2.2 经费短缺尽管在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相对有保障,但是电子期刊数据库购买受数据库商的一定制约,CNKI中文电子期刊相对较全,但也不能完全涵盖。
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多数图书馆都购买2~3个中文期刊数据库。
外文电子期刊更加昂贵,虽然利用率较低,但是又不能不买相关数据库,很多中小图书馆无法独自承担所有电子期刊的费用。
总体来讲,经费短缺现象仍很严重。
2.3 深层次多元化服务有待提高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与阅览服务仅停留在日常的登账、分类、给号、上架、装订上,虽然有些手工操作已被计算机替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浅层次服务状况,深层次的定题服务、个性服务、专题检索、咨询与导读服务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多种服务活动还没有深入、系统开展。
3 区域合作化期刊管理与服务可行性分析就中小城市而言,驻地高校图书馆有绝对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但是区域内重复订购,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各图书馆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普遍。
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层次的首选,近几年来,区域性联盟服务也渐成体系与规模,基于区域联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期刊联盟管理与服务完全有条件实现。
以威海市为例,区域内共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三个高校图书馆,加上威海、荣成、乳山三个公共图书馆。
2005年起威海市公共馆就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建立校地共建合作关系,合作业务逐年深化,但是并未形成完善的共享机制。
根据用户需要的多样性,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而系统内共享又受到地域的一些限制,这就需要区域内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再度联盟,加强期刊信息资源的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献资源建设要着眼于全局,做到互相调剂、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互利。
根据期刊文献多元化收藏形式,和外文期刊的利用现状,以及电子期刊逐渐取代纸本期刊的发展趋势,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化期刊管理与服务。
4 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化期刊管理办法以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服务能力来看,要实现区域内合作化期刊管与服务,区域内高校图书股首先要有资源共建、甘愿付出、不求报酬的共享精神,打破传统文献服务“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旧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迅速提高各成员馆的文献保障水平。
建设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确定服务能力较强的某馆为中心馆,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同时与全国性的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有机地结合,系统硬、软件和数据库建设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尽量和国家与行业规范一致,不搞重复建设。
4.1 纸本期刊文献合作虽然电子期刊的利用率迅速攀升,而纸本期刊的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电子期刊还不能完全取代纸本期刊。
我馆为例,专业性纸本期刊逐年减少,纸本期刊还有一定的用户源。
而公共馆的情况完全不同,专业纸本期刊利用率偏低。
区域内联盟成员馆制定期刊共享细则,征订专业期刊前互相沟通,力争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互通有无。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可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最大化满足用户对专业期刊的需求。
科普、保健、运动、旅游等休闲期刊读物在高校馆和公共馆同样受欢迎,但是公共馆每年用来支付现刊文献的经费特别有限,而高校馆的过刊存储空间有限,不能将所有过刊都装订保存,而且也没有太大价值,所以高校馆完全可以将过刊整理后寄存于公共馆,既解决高校馆的存储问题,还可以扩充公共馆的文献收藏。
2009年起,我们的过刊集中存放在威海市馆,由威海市图书馆负责整理、装订、保管,供市民阅读,资产归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我馆根据馆藏调整和读者需求可随时抽回部分过刊。
有了这样的合作基础,公共馆可以完全放弃专业期刊的订购。
4.2 电子期刊合作管理网络环境下期刊资源的服务必须依托强大的网络电子资源作为支撑,购买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与连接开放获取资源相结合。
购买:为了节省费用,区域内各成员馆在购买电子期刊资源方面要达成共识,拟定相关制度,协商购买事宜,通过区域联盟共享平台共享。
联合购买必须以用户需求和服务为出发点,发挥投资效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对于共用数据库,按照利用比例共同来承担购买费用。
对于因学科设置需购买个别数据库,主要由学科建设所在学校图书馆承担费用,但也属于共享资源。
对于开放获取资源各成员馆可根据用户需求单独连接。
培训:在高校馆每一个新购数据库都要为用户提供使用培训服务,但是在公共馆,无法集中培训用户,而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又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公共馆可以共享高校馆的培训课件,以及FAQ等常见问题汇集。
4.3 外文期刊合作化方式因为外文期刊与数据库价格格外昂贵,且阅读率、访问率较低。
不仅需以区域联盟合作的形式联合采购,共建共享,且每年都需在区域内各成员馆实行合作调研外文期刊和数据库的访问、下载使用情况,为下年的征订做准备,及时调整征订购买计划,既节省了费用,又可以在调研中走进用户、了解用户,宣传资源,增强主动服务。
因语言的障碍,外文数据库期刊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所以,各成员馆期刊阅览室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信息资源的宣传、开发、咨询工作,如开展馆藏信息资源推介,介绍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交流推送经验,提高外文期刊和数据库的使用率。
4.4 重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在国外早已有之,我国许高校图书馆也开展了这项服务。
区域内各成员图书馆积极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既可减少购买文献的经费,又为读节省查找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文献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CALIS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业务满足用户需求,对于数据库的优惠活动以及试用数据库信息要及时发布,保证最大限度合理利用。
4.5 馆员技能交流区域内各成员馆期刊管理人员可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因各高校学科设置的不同,所以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方式与技巧也有所不同,公共馆和高校馆的服务定位有所不同,高校馆偏于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公共馆注重推广阅读文化,倾向于一些公益活动服务,期刊管理人员各有所长,定期交流可促进馆员提高技能,全面成长。
总之,区域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有效的途径,成立区域图书馆联盟是地方图书发展地方文献事业的有力举措。
随着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区域联盟期刊管理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各方图书馆能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以合作求共赢。
参考文献[1] 朱贵玲,苏建星.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工作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情报科学,2001,19(1):46-48.[2] 王雪梅.略论图书馆对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并存的管理[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1):58-59,63.[3] 郑江平,沈健.国外电子期刊管理模式及其变革的实践与思考启示[J].现代情报,2008(10):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