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降温PPT课件

物理降温PPT课件


乙醇擦浴
多用于40度以上的高热病人 浓度一般在25%~35%,温度为32~34度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 禁忌部位: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 血液病病人和新生儿禁忌使用擦浴降温
乙醇擦浴 擦拭方法
以离心方向擦拭四肢及背部,擦拭顺序为: 上肢:颈外侧→上肢外侧→手背; 侧胸→腋窝→上肢内侧→手掌;同法擦拭另一侧上肢。 腰背部:病人侧卧,擦拭3min; 下肢:髂骨→下肢外侧→足背; 腹股沟→下肢内侧→内髁;股下→腘窝→足跟。 同法擦拭另一侧,每个肢体擦拭3min。 同法擦拭另一侧。
分级及危险性
以腋温为准
低热:37.2——37.6℃:无需特殊处理,可仅应用温水,开窗通风。
中等热:37.7——38.6℃:通常情况下未必需要用到物理或化学降温, 需适 当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
高热:38.7——40.6℃:需物理或化学降温,加强补液,注意电解质 紊乱,注意观察神志。高于40℃必须保护中枢系统。
超高热:40.7℃以上:而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肛温 续超过 41℃,可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h即可
出现休克及严重并发症,随时有死亡可能。
目录
01
物理降温定义
02
物理降温的目的
03
物理降温的方法
04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定义
物理降温是采用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 安全的方法使得体温下降,是基础护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
E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体温降至38℃ 以下时取下冰袋
F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G
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廓、阴囊—冻伤 心前区—心率减慢 腹部—腹痛腹泻 足底—冠状动脉收缩 注意继发效应!
灌肠降温法
对温水擦浴和乙醇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可选用灌肠 降温法。
一般可选用28~32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 便后隔30分钟在测量体温
控温毯降温法
通过调节控温毯中循环水的温度来降低皮温,增加皮 肤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接触病人面积大,控温效果稳定,不易反弹。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操作方便。
冰帽冰槽降温法
对于脑损伤、脑水肿的患者可选用冰帽机降温法。 可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脑保护作用。 观察头部皮肤情况,尤其注意耳廓部位有无青紫、麻木及冻伤发 生。 注意心率变化,有无房颤、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每30MIN测量一次体温,肛温不低于30℃,否则会发生室颤。
静脉降温法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很快,降温效果 较差。 有人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其方法是将 病人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 待液体温度降为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注 法”把液体输入病人体内, 其降温疗效显著,降温有效率达100%。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对冷敏感的病人应用温水擦 浴,不宜使用其他任何物理 方法降温。
物理降温的目的
为高热患者降温。
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 扩散,减轻疼痛。
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 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 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物理降温的方法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 温水擦浴 冷湿敷 。
乙醇擦浴
静脉降温法 冰帽机降温法 控温毯降温法 灌肠降温法
物理降温
POWERPOINT
汇报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张淋
正常体温范围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1~37.0)
发热(fever )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
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 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 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 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 发热
冰袋和冰囊降温法
A 患者体温在39 ℃以上,可用冰袋或者冰囊降温法
B 部位:前额、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C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休息1小时后再使用,给予 部组织复原时间。
D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腋窝、肘窝、手 心、腹股沟、腘 窝处稍用力擦拭,
如体温低于39度则取下冰袋
并延长擦拭时间,
顺序:
以促进散热。
(1)双上肢:侧颈、肩、上臂外侧、前壁外侧、手背;再侧胸、 温水擦浴过程不
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壁内侧、手心;同法擦拭对侧上肢。 要超过20分钟,
(2)背部:擦拭颈下肩部、背部、臀部。 (3)双下肢:髋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 臀下沟、下肢后侧、腘窝、足跟。同法擦拭对侧下肢。
继发效应
• 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后所 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
• 持续用冷1小时,即出现10-15分钟的小动 脉扩张。
• 持续用热1小时,即出现10-15分钟的小动 脉收缩。
• 所以,需要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温水擦浴
如患者降温效果不满意,可给予温水或乙醇擦浴 水温:32-34度 一般头部置冰袋以防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 ,足底置 热水袋,促进血管扩张利于散热
避免病人着凉。 注意病人的难受 性,擦浴后,应
注意观察病人的
皮肤表面有无发
红,苍白、出血
点、感觉异常。
冷湿敷
目的:高热患者头部降温、止血、消炎、扭伤早 期止痛。
将敷垫置于冰水内浸透,给予高热患者降温敷于 前额部。
每3-5min更换一次敷垫,持续冷敷15-20Min,复 测体温要在冷湿敷后30min后,降至38℃以下时 停用。
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 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
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 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
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 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
增加舒适。
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
导致出血症状加重。
擦浴时禁擦胸前区、腹部、 后颈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 起不良反应。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 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 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 志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