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院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三)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值班,医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四、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T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T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T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T同时查找感染源T隔离病人T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T制定控制措施T分析调查资料T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⑤、感染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
有5种: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4、媒介物传播;5、昆虫媒介传播。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5、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七、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规定:1、无菌纱布、棉球、小包装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2、无菌容器、消毒液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3、无菌盘须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4、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5、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使用熏蒸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7、含氯消毒剂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4天。
(消毒液配置后都必须标明配置时间、失效时间)8、各种消毒液开启注明启瓶时间,使用不超过一星期。
八、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时包装袋要求:1、医疗废物都应放入标有明显的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桶)中,在装满3/4 时由工人封口、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日期、废物类别、科室)。
包装袋不得有渗漏、破裂、穿孔。
包装袋污染或破损时,必须再加一层清洁的包装袋2、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均属于损伤性废物,针头、缝合针、刀片应先放入锐器盒中,后集中放入损伤性垃圾桶内。
3、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收集,在装满3/4 时由工人及时处理。
4、放射性废物应存放在防辐射的容器中防止扩散。
5、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专人回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6、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五年九、医疗废物流失应急处理原则:(一)及时报告保卫科、后勤部、医院感染管理科;(二)确定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三)现场处理;(四)安全处置措施;(五)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六)总结吸取教训。
十、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医院感染发病率:二级医院的感染率w 8%,漏报率w 20 %,1类切口感染率w 0.5%。
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一级医院的感染率w 7%、漏报率w 20 %,1类切口感染率w 1%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我们是一级医院)十一、环境类别I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H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皿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W类:传染病科及病房十二、部分医院感染法规颁布实施时间:《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0 03年6月1 6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 0月1 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自2009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自2009年1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自2010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自2012年8月1日实施。
十三、国务院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至此,需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有三类39种!其中: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甲型H1N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手足口病。
十四、以下传染病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作为病原携带者也按照传染病进行报告: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白喉、淋病、梅毒、疟疾。
十四、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有何要求?答: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
十五、洗手指征为: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注: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十六、手消毒指征:1、进行无菌操作前;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既然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特殊传染病房等重点感染病房之前及离开这些病房脱隔离衣之后。
3、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和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4、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接触被传染性致病菌污染的物品之后。
5、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的抗菌活性,如戴无菌手套时。
注: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指针:诊疗、操作前后;前提是手上没有明显污染物(消毒方法同七步洗手法)十七、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十八、我们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十九、易被刺伤的情况: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 、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 、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二十、发生刺伤、擦伤后应立即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首先挤压伤口旁,让伤口血液流出;禁止直接按压伤口.(2)用无菌水(或清洁水、纯净水,无条件时用温自来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3)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可在所处科室接受处理);(4)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二十一、发生了有下列感染的职业暴露我们怎么办?1、乙肝疫苗注射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