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 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二、填空题1.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2. 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
3. (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 (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1.B 2.A 3.C 4.B 5. C四、简答题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1)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过程。
(2)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并且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组成部分。
(3)水是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水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原料,参与大部分自然地理过程。
如元素的迁移、生物光合作用等。
(4)水在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物质进行搬运,参与能量的固定转移。
2、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
(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1)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
(2)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是在水、生物、土壤、大气等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
(3)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变自然系统中某一条件,将产生系列的效应。
(4)地球表层有稳定的结构,包括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五.论述题黑土退化原因分析:黑土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土壤类型。
我国黑土主要发育在东北区。
黑土的退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而使黑土成土条件缺失。
二是人类活动、耕作而导致黑土退化。
1、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引起的黑土退化黑土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
我国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原来是沼泽地开发形成,长期无人类活动影响。
自然条件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干冷。
腐殖质形成,分解缓慢,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巨厚的黑土。
随着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气候因素改变,黑土地区温度升高快,腐殖质分解过度,使积累量逐渐减少,而黑土地区的植被变少,产生的动植物残体减少,也减少了腐殖质的来源,黑土的形成受到影响,消耗增加,引起退化。
2、人类活动引起黑土退化人类活动是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人类大面积的开垦黑土用于耕作。
破坏了黑土地区的原生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
不合理的开垦利用方式,加速了黑土的退化,使土层变薄。
(2)人类耕作使黑土的积累过程受到干扰。
种植作物,收获之后归还土地的有机物残体极为稀少,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补充,而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只能由积累的腐殖质释放,只“出”不“进”,黑土不能积累,土层变薄,黑土退化。
(3)人类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黑土,尤其是农药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导致有机物难以分解,土壤生物死亡增加,黑土得到有机残体的量减少。
(4)人类耕作使黑土裸露;易受流水作用、风沙侵蚀,加速了黑土的流失。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二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斑块2. 空气迁移元素3. 垂直分化4. 地方5. 自然地理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和(),而后出现(),再后出现了(),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也产生了。
2.()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
3. 土地是一个立地垂直剖面,它的垂直厚度因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级越低,它的垂直厚度越小,其上界通常是(),下界达()。
4. 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作用的组成部分。
5. ()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结合的区域单元。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2.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地球内能3.()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A.岩石地形复合体 B.大气 C.有机界 D.土壤4.自然地理系统的水平结构根据其形状进行分类,对于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是下列哪种结构?A.棋盘式结构 B.平行式结构 C.交错式结构 D.镶嵌式结构5.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五、论述题(共30分)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
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斑块:水平方向内部一致的景观实体。
2. 空气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大气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垂直分化: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和它的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4. 地方:是一些在地理上和发生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的组合。
5. 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圈),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壤圈)也产生了。
2.(太阳能)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
3.土地是一个立地垂直剖面,它的垂直厚度因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级越低,它的垂直厚度越小,其上界通常是(绿色植物层顶),下界达(植物根分布层)。
4.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联系)作用的组成部分。
5.(自然区)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结合的区域单元。
三、选择题1.C 2.A 3.B 4.A 5.C四、简答题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2) 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4) 亚热带常绿林红黄壤地带(5) 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
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1)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因素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2)主要根据平亢地上的气候、植被、土壤、及自然综合体划分。
(3)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破坏,它的分布往往与与纬线偏离,有时难于辨认。
(4)由极地到赤道的分布是依次更替的。
(5)地带性单位的界线是逐渐过渡的。
五、论述题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
1.在地貌由平原演变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由高原演变为山地、丘陵、平原的这一循环的地貌过程中,水体也在发生着相应地变化。
假定平原的坡度为0,那么平原上是不发育河流的。
现地面抬升,在断裂等岩石破碎处形成沟谷,并下切至地下水位,形成河流,河流摆动导致流域面积增加,流量增多,这一过程就是高原逐渐演化成山地的过程,流域面积扩张的终结意味着山地形成而高原消失;河流由独流发展形成水系的过程恰恰是山地向丘陵转化的过程;与丘陵消亡同步,河流经层流阶段最终在坡降消失的同时消亡。
因此,地貌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的变化过程恰是水文由无流—独流—流域扩张—支流发育—层流—无流的过程。
2.地貌演化的过程也是植被与土壤的演化过程假定研究对象位于温带湿润区,地貌这低平状态时发育了草甸土,地面抬升时土壤逐步演替为白浆土,与河谷扩张和山地形成同步,白浆土逐渐分化成山地暗棕壤和河谷草甸土。
山地演化成丘陵的过程,正是山地暗棕壤向暗棕壤演化的过程,丘陵向平原演化过程也就是暗棕壤向草甸土演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过程是一个统一过程,其表现既是地貌过程,也是土壤过程,水文过程,植被演替过程。
也就是说,地貌过程,岩石转化过程,土壤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只不过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不同侧面,而非独立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图表表示如下:地貌过程平原—高原高原—山地山地—丘陵丘陵—平原水文过程无流—独流流域面积扩张水系发育阶段水系消亡阶段植被变化过程草甸—湿生森林湿生森林—中生森林中生森林—中湿生森林中湿生森林—草甸土壤过程草甸土—白浆土白浆土—山地暗棕壤山地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草甸土地方气候过程(平均积温)温暖—冷凉冷凉—冷凉、温暖冷凉温暖—温凉温凉—温暖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三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廊道2. 自然地带3. 处境4. 经度省性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和()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