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公开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 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 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 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 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海陆间 循环,F、D、I ②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 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 海上内 循环。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 影响蒸发的因素:
(2)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 影响降水的因素:
(4)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年降水量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植被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蒸发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 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 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 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 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 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 成7-9题。 (2016年新课标Ⅲ卷)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 坡面径流增加 ③ 蒸发(腾)量增加 ④ 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西 坡
B
C
东 坡
A
50 100 150 距离/千米
小资料:大盐湖是大盆地 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一万 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 现今面积大20多倍、主要 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淡水 湖,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 退。
海 岸
落 基
气温/℃ 20 10 0 -1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N, 122°W)
两地月平均气温 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内 加 利 华 山 福 达 尼 山 亚 圣弗朗西斯科 (旧金山) 谷 脉 脉 地
R
大 盆 地
大 盐 湖
盐湖城
山 脉
40°N
110°W
图例
河流、湖泊
考察路线及考察点
沙漠
(3)运用 水循环的相 关知识,解 释大盐湖由 淡水演变为 咸水湖的原 因。(5分)
提示:可以从水循环的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考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 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C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小结】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 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 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因植被越少,地表径流汇水速度越快, 汛期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流量越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 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 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 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15年新课标Ⅰ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D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B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C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2006年江苏卷)
28.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D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9.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小结】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导致地下 水减少,地表水增加,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内涝现象明显。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 (b)。读图回答问题(2013年山东卷) 。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C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 影响下渗的因素: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 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 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 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 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树皮覆盖层主要是阻挡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 水分,A错误;砾岩层的缝隙较大,且位于底层, 过滤效果差,C、D错误。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 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 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选C。
专题 水循环
【考点】 ① 掌握好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意义,分析水循环中 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 地理意义。 ② 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 意义。 ③ 理解和运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
①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 水汽输送 ,D降 地下径流 ,H下 水,E 地表径流 ,F 植物蒸腾 ,G 渗,I蒸发。
① 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②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 ③ 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小结: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 特点。
(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 位平缓。 (5)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 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 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 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 陡落。
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 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 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
气温/℃ 30 20 10 0 -10 -20 降水/mm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R地(40°N, 122°W) 降水/mm 400 300 200 100 高度/m 3500 2500 1500 500 0 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