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埃及程式化雕刻的特点:姿势不论直立或端坐,头部、躯干和两腿必须保持垂直。
头像除注意轮廓的相似之外,必须加上理想化的修饰,为了表现神圣庄严,往往抑压喜怒哀乐的表情,以致神态木然。
为了衬托主题,雕像中的随从人员,在比例上有意缩小。
侧重头部、腿脚的雕凿加工,其它部位则仅仅划出一个大体轮廓。
为了满足实感要求,雕像采用着色法。
眼睛描黑,眼球用水晶,石英等做成,眼珠用普通乌铜做成,为埃及雕像很特别的技法。
2、古埃及浮雕与壁画的特点:1.“正面律”是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 构图平面化、横带状排列的特点。
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
3. 人物按地位的尊卑安排大小和位置、构图充实的特点。
4. 填充法,单线平涂,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色彩单纯饱和、优美和谐的特点。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的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和眼眉为黑色。
服装多为白色加多褶的装饰。
5. 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
6. 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
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3、希腊陶瓶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哪几种?分别介绍?1. 东方风格: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2. 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的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3. 红绘风格: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
故又称红彩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画面表现内容: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
画面特征: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4、古希腊美术基本建筑柱式有哪几种,并分别作介绍。
基本建筑柱式:1)多利亚式:指柱子没有柱基,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微鼓出。
柱头简单,没有装饰,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
2)伊奥尼亚式:精巧、纤细、柔美。
它有筑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凹槽更细密,更深。
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个感觉均匀轻快。
3)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5、简述罗马美术的风格第一种风格:镶嵌式,是在墙面上,用石膏制成各种彩色的仿大理石板,并镶拼成简单的图案。
始于公元前2世纪,这种样式是承袭古希腊城市壁画样式。
第二种风格:建筑式,是从第一样式发展来的。
它是利用在墙面上绘制各种建筑,通过透视处理以达到扩大室内空间感。
这种样式的题材多样,流行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
第三种风格:装潢式,由于画中出现埃及图案和狮身人面像,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埃及式”。
将墙面分成三个图框,每个图框中央画一小幅画,流行于公元1世纪。
第四种风格:复合式,是在第二、第三种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求画面的繁复华丽,层层叠叠似真似幻的装饰效果,还重光色和动态感,被称为“庞贝巴洛克式”或“复合式”。
6、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在意大利产生的比较早,商业、纺织业、银行业特别发达。
2、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的遗迹和遗物。
3、由于城市的兴起,意大利的科学和文学发展的很迅速,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简述“蒙娜丽莎”的现实意义:1.画中的蒙娜丽莎,从微笑中显示出她的温雅、高尚和愉快,显示出对新世界和新生活的欢欣和喜悦,蒙娜丽莎是一个充满着青春和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2.达•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揭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乐观与自信。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解脱神的枷锁后的人以及人的美的热情赞颂。
3.蒙娜丽莎的微笑,无论是其自身的和谐的诗意,还是其深厚广博的社会学、历史学涵义,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4.在蒙娜丽莎的身上,理性的原则和高度的诗意,崇高的精神和生动的肉体,情感和理智、科学和艺术,都和谐而完美地统一于一身。
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完整的形象。
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全面发展的杰出范例。
5.《蒙娜丽莎》表现了时代的巨大思想蕴含和艺术造诣的惊人深度,因而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它永恒的魅力怀有持续不减的热情。
8、巴洛克美术的风格特点:1.它有豪华的特点。
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上层人物和贵族,故力求豪华。
2.它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巴洛克美术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
3.他富有激情性。
巴洛克美术作品总是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悲伤、欢乐、神秘、恐惧等。
4.它具有运动感。
它在内容上是充满激情的,而它的外在形式则强调运动感。
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5.它的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并有多种综合的形式。
一种是建筑和雕刻、绘画的综合。
另一种是建筑本身各部分的综合。
巴洛克建筑特别讲究与周围环境的综合。
6.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与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在作品的题材发面,一般多表现一些殉教(以自杀的方式来表现对信仰的维护)、幻觉的故事和情节。
7.它具有空间性。
巴洛克美术重视表现空间和立体感。
8.它有一定的背离现实生活的倾向,这也是巴洛克艺术非常重要的缺陷之一。
9、如何评价卡拉瓦乔的艺术?概括地看,他的艺术可贵之处首先在于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反复强调要很好的模仿自然。
他和古典艺术的分歧就在这里。
他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仅仅表现自然实物就已经足够了。
这决不意味着他否定传统,他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是非常尊重的,但是他不为传统所囿。
他不愿意总是回头看,而是主张勇敢地面对未来,敢于真实的反应自己的时代,不加粉饰的描绘现实生活。
在下层人民身上发现美和智慧是他的基本信条。
这正是出于他具有与古典主义完全对立的美学思想。
10、名词解释:小荷兰画派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外,还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精湛的写实技巧,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11、名词解释:罗可可画风:被称为罗可可的享乐主义艺术是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
注重曲线趣味和非对称性,色彩柔和艳丽,形式繁冗浮华,人物造型轻盈飘逸。
12、名词解释: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是指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批醉心于光色研究的法国画家的创作活动。
这些画家受光学理论启发,面向大自然直接写生,以客观再现视觉中的光线感受为目的。
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外光条件下瞬息即逝的颜色,笔触简短明了,通常忽略造型,并不在注意感情色彩和文学性。
13、名词解释:后印象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印象主义画家,反对片面追求客观描绘光色效果的狭隘目标,开始追求主观世界的表现。
他们使用写意手法,追求平面效果,笔触细碎,色彩主观,画面空间变形,有强烈个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14.名词解释:古风式微笑:古风时期的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
不管何种身份和职业的人物都用这种微笑表现,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
15、名词解释:巴西利卡式:平面一般为长方形,被立柱分为三个部分。
中间的中厅最宽,也最高,其终端是供奉圣坛的半圆形龛。
两侧的侧廊则比较低和比较窄。
16、名词解释:罗马式美术:又叫仿罗马美术,在查理曼时代便派出许多人去罗马学艺,模仿罗马的建筑来修建教堂,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17、名词解释: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语。
原意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各国的复兴,而实际上是一场全方位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创造,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8、作品分析: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又称《断臂的维纳斯》,雕像自从被发现以后,一直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她像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崇高、庄重、典雅的感觉,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
它接近于留西波斯所追求的那种人体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
这正是古人对于人体美的赞颂和肯定,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之一,它姿态典雅,有一种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和谐美感。
她外在的健康、匀称、丰腴、大方,与内在的心灵平静、高雅稳重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19、作品分析:《最后的晚餐》20、作品分析:佛罗伦萨大教堂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塔亭,教堂总高度107米.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21、作品分析:米开朗基罗作品:雕塑《大卫》米开朗基罗于公元1503年,开始了《大卫》云石雕像的创作。
雕像历时三年完成,被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名作之一,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用一整块大理石雕成。
米开朗基罗以非凡的艺术才能把大卫雕成一个青年巨人。
他肌肉发达、体魄健壮、裸着身体,表现了大卫去战斗之前一刹那间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精神面貌,大卫的面部表情非常逼真,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前方,显示出要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
在艺术技巧上,艺术家采用以解剖学为基础,使人体结构和全身的肌肉表现都极为合理自然,同时对手的关节和大腿加以夸张,左腿稍息,而把全身的重量都着重在右腿上。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和素描的楷模。
22、作品分析:《西斯廷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