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小故事之故事精讲一

企业文化小故事之故事精讲一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根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根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奉,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们听了立刻顿悟了。

【感悟】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

对待生命,我们也应该这样,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品味那苦的滋味,才是智者的态度。

【故事精讲】成功的入口一个姑娘经历了诸多的挫折,怎么也找不到成功的入口,很是迷茫。

一次,她到美国旅游,在旧金山市政厅参观的时候,走到市长办公室门口,她不由自主地敲了门,一个壮实威严的保镖走过来问道:“小姐,我能帮你什么吗?”她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心想,既然敲了门,那就进去看看吧。

于是,她对保镖说:“我能进去看看市长吗?”不一会儿,市长便走了出来,很高兴地和她拍照、聊天,像一对交往已久的朋友。

美国之行后,她悟出了一个道理:敲门就进去。

再后来,她终于找到了成功的入口。

她就是央视《说名牌》主持人马嵘乔。

【感悟】敲门就进去,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更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

长时间的坚持,固然重要,但接近终点时的片刻决断,往往更为紧迫和珍贵。

我们也许有长途跋涉的勇气,有长期吃苦的准备,但有时,缺乏的正是敲门就进去的精神。

【故事精讲】成功的脚印一个美国小伙子中学毕业后立志做一名优秀商人。

后来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但没有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

几年下来,他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了商人的素质。

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考了公务员,去政府部门工作。

他深知,经商必须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官场险恶、仕途多变更能培养自己机敏、老练和临危不惧的品格。

五年后,他终于辞职下海经商,他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

20年后,拉福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

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感悟】对待成功,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做法。

一种人是永远活在梦幻里。

另一种人像比尔.拉福一样对自己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成功架着桥梁、修着道路。

【故事精讲】出路与退路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湖里。

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感悟】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

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往往这样,才更容易赢得出路,最终走向成功。

【故事精讲】角度的选择有人慕名买了一幅国画家俞仲林亲笔绘作的牡丹,回家之后,就张罗家人,一起兴高采烈地挂在客厅里。

一个朋友来做客,看到这幅画之后,品读了一番,摇摇头说,不好啊,不吉利啊!你看这朵花没有画完,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着富贵,缺了一个角,就是“富贵不全”!此人一听,的确有道理,心里顿生不快:我花钱就是图个高兴吉利嘛!于是,他颇有微辞地找到俞仲林,要求重画一幅,以偿其过。

俞仲林听明来意后,淡然一笑,娓娓说来,牡丹代表富贵,现在它缺了一边,意思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茅塞顿开,大声叫好,感谢之后,高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感悟】习惯从一条路出发,从一个角度解读,片面的结果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目光的远近和知识的富贫,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心态。

【故事精讲】剑客一名剑客去拜访一位武林泰斗,请教他是如何练就非凡武艺的。

武林泰斗拿出一把只有一尺长的剑,说:“多亏了它,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剑客大为不解,问:“别人的剑都是三尺三寸长的,而你的剑为什么只有一尺长呢?兵器谱上说:剑短一分,险增三分。

拿着这么短的剑无疑是处于一种劣势,你怎么还说这剑好呢?”武林泰斗说:“就因为在兵器上我处于劣势,所以我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果与别人对阵,我会是多么的危险,所以我只有勤练剑招,以剑招之长补兵器之短,这样一来,我的剑招不断进步,劣势就转化为优势了。

”【感悟】的确,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

把自己放在劣势,就是给自己压力,为自己注入进取的动力,敢于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人,最终就有可能把劣势转化成为优势,从而取得胜利。

【故事精讲】最害怕的是什么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你以为呢?”“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

”“那是误解?”“也不对。

”“绝望?”“不对。

”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

“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

“就是你自己呀!”“我自己?”小和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直直地盯着师父,渴求点化。

“是呀!”老和尚笑了笑,“其实你刚刚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

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我承受不住了。

’那你就真的会被打败。

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战胜一切。

’那么就没什么能难得倒你。

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所以,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感悟】高尔基说过,“最伟大的胜利---战胜自己”。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充满挑战,充满竞争,遇到困难、竞争与挑战时,真正应该战胜的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自己。

【故事精讲】把握好自己的“机会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如人们说的,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然给你开了一扇窗。

你不可能占尽天时,遍揽优势。

我朋友开了一间羊毛衫店,从头年10月到来年5月经营,6月至9月就关张。

我问他,“关门时房租咋办?”他说:“照付。

季节性生意就这样,只要把这8个月的生意做好是一样的。

”后来他将6至9月这段时间的店铺转租给别人搞冷饮批发,生意也奇好。

他们在各自的机会点上都找到了自己的所求。

【感悟】人生也是如此,不会时时处处都是你的机会点。

当命运的摩天轮将你转入低位时,不要怨天尤人,觉得不公平;当命运的摩天轮将你送上高点时,你要抓住这机会点,尽情饱览无边风景;即使命运的摩天轮没有将你送到机会点,你也尽量静下心来,面对眼前的风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故事精讲】悔悟路旁的合欢树一直对梧桐树耿耿于怀,因为他总是霸道地独自占有阳光,只把一片阴影留给合欢树。

因为有阳光的照顾,梧桐树越长越高,个头远远超过了合欢树。

于是,他更加强势地挡住了全部的阳光。

也是因为高大,梧桐树总能得到行人的关注。

路过的行人都说,瞧那棵梧桐树,真是高大威猛。

瞧他那得意的样子,瞧他那高高在上的样子,合欢树越看越觉得不舒服。

被行人冷落的感觉不好,合欢树一度沉默寡言。

连负责照顾他们的绿化工人也对梧桐树偏心,给他修剪枝叶的时候总要更温柔一些。

合欢树觉得自己被冷落,是因为她一直生活在梧桐树的阴影下,所以,合欢树恨透了梧桐树。

可是夏天来了,猛烈的阳光照得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

某一天,合欢树惊讶地发现,梧桐树竟然被太阳晒死了。

枯死的梧桐树树干很快被绿化工人运走了。

这时,合欢树才悔悟到,其实她不应该恨梧桐树,如果不是在他的阴影下乘凉,或许她也会被太阳晒干的。

【感悟】生活中或者职场中,也许有很多比你优秀的人,会让你觉得自己生活在一片无望的阴影下。

其实阴影底下好纳凉,正因为优秀的人承载了更多人的期望,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你才能放松地做你自己。

【故事精讲】“反”站的麻雀一群站在树枝上的麻雀对另外一只说:“我们全都是迎风站立,只有你特殊,跟我们站得相反。

”那只麻雀不服地说:“我就喜欢这样,我妨碍了你们吗?”“你破坏了团体精神,是一个不合群的怪人。

”所有的麻雀一致谴责它。

但是这只麻雀仍一意孤行。

这时,一只大花猫潜行到树丛后面,由于大家都是向着迎风面,没有察觉到花猫的出现。

当花猫正准备一跃而出时,被那只反向站立的麻雀看到了,它大叫一声:“猫来了!快逃!” 其他的麻雀立刻闻声飞走,这只特立独行的麻雀就这样救了众麻雀的命。

【感悟】张扬个性,特立独行,保持每个人的人格魅力,是社会繁荣和历史进步的标志,文明的社会应该给能够独立思考、独树一帜的人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众口一词,千人一面,有可能会导致某种严重的危机。

【故事精讲】学会附耳上来从前,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

路过一片农田时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

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语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更好一些。

”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

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感悟】人们常常以为只有批评才需要注意场合,若是表扬,在任何时机任何情形下都是适宜的,这也是个误区。

不宜的批评与表扬,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都会对我们的精神造成破坏,尤其是对稚嫩的孩子们。

【故事精讲】枯木也能结金果弟兄两人同时外出搞废旧木头收购生意,弟弟将收来的废旧木头全部卖给了木炭厂,一年能挣两万余元。

哥哥将收来的木头按质量、规格进行了包装,三分之一卖给了木器加工厂,三分之一卖给某陶瓷公司作包装,三分之一卖给木炭厂,年获利达五万元以上。

哥哥打电话告诉弟弟经营经验,弟弟不耐烦地说,一堆烂木头有什么可挑拣的。

十年以后,哥哥成了拥有一座木器加工厂、一座木质包装材料厂和有别墅、小车的大款,而弟弟却只开了一个木炭厂,还因为污染环境被该市环保局下令迁移厂址。

【感悟】有句古话说得好“好木匠眼里没有烂木头”,废旧木头因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用智慧经营自己的事业,枯枝也能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而懒于动脑筋的人,即使给他一棵生机勃勃的果树,也未必会有沉甸甸的收获【故事精讲】水到绝境是飞瀑曾经,有一位大作家在股票交易中损失惨重,一下跌进贫穷的深渊。

他开始节衣缩食,勤奋写作,期望能依靠赚取的稿费偿还债务。

他的朋友们为了帮助他渡过难关,组织募捐,许多人纷纷解囊,一些大公司、大财团更是不惜出巨资想雇佣他终身写广告词……他拒绝了这些难得的机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