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自我检测题答案1.X射线成像程序可以简化为:A.X射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B.被照物→X射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C.X射线→被照物→检测→图像形成→信号D.被照物→X射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答案:A2.X射线胶片特性曲性的直线部分是指A.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不成比例的部分B.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成正比的部分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D.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没联系的部分答案:B3.增感屏的作用是A.延长曝光时间B.提高图像清晰度C.提高胶片感光量D.增加X射线用量答案:C4.X射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A.增感屏/胶片系统B.荧光屏C.影像增强器D.滤线栅答案:D5.关于体层摄影,正确的说法是A.人体不动,X射线管、胶片反向运动B.胶片不动,X射线管、人体反向运动C.胶片不动,X射线管、人体同向运动D.人体不动,X射线管、胶片同向运动答案:A6.关于阴性对比剂,不正确的说法是A.气体为阴性对比剂B.有效原子序数大C.空气在器官内吸收较慢D.空气有产生气体栓塞的危险答案:B7.关于X射线照片图像对比度,正确的说法是A.被照体厚度之差B.摄影因素之差C.照片上两点间光学密度之差D.X射线强度之差答案:C8.有关量子斑点,不正确的说法是A.X射线量子越多统计涨落越小B.量子斑点是X射线量子统计涨落在照片上的反映C.量子密度的涨落遵循统计学规律D.X射线量子冲击到介质受光面时是均匀分布的答案:D9.关于窗宽、窗位,不正确的说法是A.它能抑制无用的信息B.它能增强显示有用的信息C.窗宽、窗位的调节并不能增加图像本身的信息D.增加窗宽可使图像的信息量增加答案:D10.关于DSA成像,不正确的说法是A.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B.蒙片是与普通平片完全相同的图像C.血管显影所需的碘量与血管直径成反比D.造影图像与未造影图像相减得血管图像答案:B,D11.经X射线照射后,在CR的成像板中存留的是A.模拟影像B.数字影像C.黑白影像D.彩色影像答案:A12.将PACS各组成部分连成一体的是A.存储系统B.显示设备C.图像采集装置D.通讯网络系统答案:A,D13.为什么做CT求出的原始像素值所建立的CT像是不清晰的模糊像?答:原始像素值是采用反投影法获得,存在星状伪影,即边缘失锐,所以建立的CT影像是不清晰的。
要想获得清晰的CT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14.在X-CT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方法中,已知有四个体素且在四个方向上的反投影数值已添写在四体素的方框中,如图2-14,试填上各求解值。
解:15.如何理解层厚?答:层厚的本意系指断层的厚度。
对于传统CT和单螺旋CT通常层厚由X 线束在扫描野中心处扫描断层的有效厚度决定,这个厚度一般用扫描野中心处层厚灵敏度曲线的半高宽表示。
影响层厚的因素有准直器的准直孔径,检测器的有效受照宽度(尤其是MSCT),内插算法等。
以横断面为例,凡是影响在断层内外沿人体长轴方向的X射线能量分布情况的因素都将影响层厚的有效厚度。
16.为什么要对CT像做后处理?答:经图像重建出来的二维CT值矩阵,还需进行数字加工或再处理,才能转变为可利用的图像信息。
CT图像的处理,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对已获取的各像素CT值数字矩阵进行有的放矢的再加工处理,使图像能被人眼识别,以便快速获得层面信息。
当CT成像装置重建CT值图像矩阵后,计算机将它们作为一个数据文件存储在存储器上,以备处理和加工。
计算机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得出符合诊断要求的CT图像。
图像处理是由主控计算机对CT图像信息进行显示和再处理,它是计算机在图像处理中应用一些软件程序,用户在使用中只要学会各种图像处理功能的命令、参数设置及命令的执行,就可操作各种图像处理技术。
17.做边缘增强滤波处理后的CT像有何特点?答:成像断层内各组织结构的边缘增强。
18.做轮廓强滤波处理后的CT像有何特点?答:将成像断层内各组织结构的轮廓用线勾勒出来。
19.做阴影滤波处理后的CT像有何特点?答:各组织结构以立体效果显示。
20.现在的多层CT的检测器阵分为等宽型对称型和不等宽对称型两种。
这两种检测器阵各有何利弊?答:等宽型检测器阵列在增减探测器数目方面较为灵活,单位面积内接收的信息均匀,能更好地适应锥形线束的采集与重建,可提供的层厚选择多,有利于以后升级;但过多的探测器排列,其间隔会造成有效信息的丢失。
不等宽型检测器阵列由于在层厚的排列组合时探测器数目较少,探测器间隔减少,提高了X射线的利用率,能更好消除余辉现象;但其层厚组合不如等宽型探测器灵活。
21.在应用X-CT的窗口技术时,若窗位合适而窗宽选得过窄则易产生的几个主要题是A.丢失信息且对比度差(低);B.不丢失信息但对比度差(低);C.丢失信息但对比度高;D.丢失信息且对比度差;答案:C,见下图。
22.应用X-CT的窗口技术时,若窗宽合适而窗位选得过低则易产生的主问题是A.丢失信息且图像偏黑;B.丢失信息且图像偏白;C.对比度高;D.对比度差;答案:B,见下图。
23.做肝CT 应用窗口技术时,已知取窗宽为450HU, 窗位为45HU 。
试估算肝组织的CT 值范围。
解:m a x m i n m a x m i n 450452CT CT CT CT -=⎧⎪⎨+=⎪⎩解得:m a x m i n 270180CT CT =⎧⎨=-⎩,肝组织的CT 值范围为-180~270Hu 。
24.已知肺组织的CT 值范围约为-865HU ~-515HU 。
做肺CT 应用窗口技术时,窗宽和窗位应如何选择?解:窗宽=max min 515(865)350Hu CT CT -=---=窗位=max min 865515690Hu 22CT CT +--==- 25.螺旋CT 的螺旋扫描是指X 射线管的运动轨迹A .是螺旋线;B .是相对于受检体的运动是圆柱面螺旋线;C .是一圆周形;D .是一半圆周形;答案:B ,C26.螺旋CT 必须进行螺旋插值运算是“要补充必要的像素值”这一说法对吗?答:这一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通过螺旋插值运算得到的是欲重建断层的采样数据(传统CT 通过扫描直接获取),得到足够的采样数据后,再采用某种算法,如滤波反投影法得到该断层μ值分布,再转换成CT 值分布即像素值分布。
27.螺旋CT 必须进行螺旋插值运算是“要补充必要的投影值”这一说法对吗?答:这一说法是对的。
由重建理论知,为重建一幅断层图像而使用的采样数据,必须是取自对同一断层扫描的结果(传统CT的采集数据就是对同一断层扫描获取的,并据此重建一幅断层图像);而螺旋CT扫描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因受检体随扫描床的不断移动,故使采集到的数据不是取自对同一断层扫描的采集结果,而是螺旋数据,传统CT的数据采集点在同一断层内,螺旋CT扫描的数据采集点的空间位置不在同一断层。
为了得到同一断层的数据,并据此来重建一幅断层图像,就必须根据不是取自同一断层的螺旋实测采样值(投影),通过某种计算即所谓的内插算法来获取重建所需要的、属于同一断层内的采样数据(这些为了重建同一断层图像所需要的采样数据,并非象传统CT那样是由真实的扫描过程所采集到的,而是通过插值算法求出来的)。
28.多层CT的主要优点是A.获取容积数据;B.获取容积数据但扫描速度慢;C.获取容积数据、扫描速度快、基本实现空间分辩力的各向同性且各排检测器可灵活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检测器用;D.扫描速度慢, 但可进行三维重建及各种回顾性重建;答案:A,C29.为什么单层CT的层厚与螺距有关?答:层厚(Slice Thickness) 是指断层的厚度。
对于单层螺旋CT来说,层厚主要由准直器通道限定的X射线束宽度(即窄线束的束高)决定,也可理解为检测器的宽度(或有效受照宽度)。
实际的层厚用层厚灵敏度曲线(slice sensitivity profile,SSP)的半高宽(FWHM)表示,见右图所示:由层厚灵敏度曲线看出,螺距越小,层厚越小,层厚与螺距有关。
30.为什么多层CT 的层厚可做到与螺距无关?答:传统CT 和单层螺旋CT 扫描中的层厚选择,可由改变线束的宽度实现,且可粗略认为层厚等于线束宽度,也等于检测器的有效受照(或探测)宽度。
MSCT 中的层厚,虽然也与射线束宽度有关,但主要是取决于检测器的有效探测宽度,或粗略说等于检测器组合(若干个沿长轴方向邻接的检测器组合在一起当做一个检测器用)沿长轴方向上的总宽度,检测器的不同组合将对应不同的层厚。
若不计检测器间的间隔,且检测器组合等宽,则X 线束宽度若是检测器组合总宽度的N 倍,则层厚应为线束宽度的N 1。
因此,多层CT 的层厚可做到与螺距无关。
31.多层面螺旋CT 与单层螺旋CT 相比,有哪些优点答:多层面螺旋CT 与单层螺旋CT 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并且可以延长扫描覆盖长度;②图像质量提高,尤其是Z 轴方向分辨率的提高;③可以任意组合层面的厚度;④在取得同样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减少病人的照射量;⑤延长了X 射线管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运行费用;⑥CT 血管造影可节省造影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