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卷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土地功能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土地的资产功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3.根据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综合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
5.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7.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有:规划目标和内容都单一,规划方法手段多样,。
8.预测作为一个系统,包含预测对象、预测者和三个主要组成元素。
9.耕地田间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灌排相邻布置;;和灌排合渠。
10.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能满足四个条件:第一是远离平衡态;第二是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系统各部分存在反馈耦合;第四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①美国②日本③英国④中国2、某县城1996年城区面积为7.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①建城区②规划区③规划控制区④用地区3、划定基地农田保护区,这是对…○…内部规划。
①农用地②耕地③园地④林地4、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①未利用土地②已利用土地③水面④农用地5、在报酬递减规律中,生产要素合理投入阶段是……………………○①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②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③边际报酬小于0 ④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大于06、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①产品的中心消费区②原材料产区③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④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7、根据中心地理论大城市的商品种类……………………………………○①多②少③中间④无关系8、根据中心地理论的市场原则,中心地系列为…………………………○①1,2,6……②1,3,12……③1,6,42……④1,2,8……9、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河流一般用的颜色是……………………○①红色②蓝色③黄色④绿色10、《城市规划法》,颁布是在…………………………………………○①1999年②1989年③1986年④1954年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土地开发2.土地复垦3.土地生产潜力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5.耕地规划单元6.土地利用7.土地整理8.土地利用方式9.土地利用率10.基本农田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开发规划及其内容?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评价?3.如何对果园内部进行规划?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程序和方法?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分区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是什么?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地区土地总面积2660公顷,其中耕地1200公顷,园地350公顷,林地32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40公顷,交通用地15公顷,水域20公顷,未利用土地15公顷。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0公顷。
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土地复恳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建设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耕地复种指数?2.有一农户,欲在12亩土地上种植A、B和C三种作物,并可为此提供20个金币资金进行生产。
已知A作物每亩需1个金币资金,B和C二种作物每亩需2个金币资金,又知A、B和C三种作物每亩可得净收益分别为5、8和6个金币资金,问该农户种植A、B和C三种作物各多少亩可使收益达到最大,最高收益为多少。
2002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试题B卷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土地特性有:土地是自然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的生态学特点。
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
3.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有准备阶段,,编制阶段规划和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分为:,指标控制模式,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模式和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和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5. 按深度、广度和类型不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组织形式有:,按行政区组织,按部门组织。
6. 森林的分类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五类。
7.区分基质和斑块有三条标准,即、连接度和动态控制作用。
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规划内容和目标都单一;;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
9. 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能满足四个条件:第一是远离平衡态;第二是系统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系统各部分存在反馈耦合;第四是。
10.生产或技术集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其一是由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提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家是…………○①美国②日本③英国④中国2、某县将一河流中的滩涂开发为耕地,土地分类滩涂属于……………………○①未利用土地②已利用土地③水面④农用地3、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①产品的中心消费区②原材料产区③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④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4、划定基地农田保护区,这是对…○…内部规划。
①农用地②耕地③园地④林地5、煤矿塌陷地复垦是一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措施,需一定资金投入,这笔资金应由…○…支付。
①土地复垦者②煤矿开采者③地方政府④国家投入6、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时,垦殖率的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的…○…分析。
①土地利用动态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③土地利用程度④土地利用效益7、下面地类中,属于未利用土地的是……………………○①望天田②迹地③水面④滩涂8、根据屠能农业区位论,离城镇最远圈层是…………………………○①放牧圈②自由农作圈③林业圈④草田轮作圈18、根据中心地理论行政管理原则,中心地系列为……………………○①1,2,6……②1,4,16……③1,6,42……④1,7,49……9、根据韦勃工业区位论,原材料系数>1时,工厂企业选址应位于……………○①产品的中心消费区②原材料产区③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中间④产品消费区和原材料地之间的某一地点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耕地的……………………○①75%②80%③85%④90%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基本农田保护区2. 土地用途管制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4.土地5.土地利用潜力6.土地整理7.建设用地率8.土地利用结构9.国土10.耗散结构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6分)1.简述项目开发规划及其内容?2.简述耕地内部规划?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指标模式及对其进行评价?5.中心地理论内容及对其评价?五、计算题(20分,每小题10分)1.某乡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人口预测,数据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基期年)2275 2335 2388 2438 2480 2530 2570 2601 2627 2653 (人)规划期5年,预测规划目标年人口数量。
相关系数检验表:n-2 6 7 8 9 101% 0.834 0.798 0.765 0.735 0.7082.简述层次分析法步骤,若给定各层次指标相对分值,判定给定分值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计算各因素指标的权重及总排序因子指标权重。
评价目标目标次因素层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因子层土层厚度土壤养分水源质地水土流失覆盖率土壤污染层次结构比较判断矩阵为: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水土流失覆盖率土壤污染自然因素 1 4 2 水土流失 1 2 5生态因素1/4 1 1/2 覆盖率1/2 1 3社会经济因素1/2 2 1 土壤污染1/5 1/3 1土层厚度土壤养分水源质地土层厚度 1 4 3 7土壤养分1/4 1 1 2水源1/3 1 1 3质地1/7 1/2 1/3 1附表各阶矩阵的 RI 值2002级土地利用规划A 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0分,1小题1分)1.提供生产资料功能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3.管理型4.动态平衡原则5.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6. 蓝图模式7. 规划具体、实施性强、见效快8. 预测手段9. 灌排相间布置 10. 非线形 二、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③2. ①3. ②4. ①5. ④6. ①7. ①8.①9. ② 10.②三、概念题(30分,每小题3分)1.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技术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3.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
5.耕地规划单元:耕作田块是以田间道路、护田林带、末级固定沟渠所围成的地段,是进行田间耕作、生产管理、轮作倒茬和平整土地的基本单位。
6.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动,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7.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它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生产环境的改善及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工程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或土地整理一般指农村地区土地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
8.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劳力、地权关系的不同所划分的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或规定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种类。
9.土地利用率:它是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是表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
10.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或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