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电大《法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东方电大《法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法学概论期末模拟试卷一、填空(6分)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认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_这三种。

2、我国现行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并实施的;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________ _______制度。

3、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五种,分别是管制、拘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5、现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6、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五种,分别是管制、拘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分)1.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B、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2.公民的通信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

A.人格权B、言论自由权C.个人自由D、建议控告权3.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上诉权的人是()。

A.被害人B、自诉人C.被告人D、被告人的近亲属和辩护人4.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5.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执行C.行政裁决D、规定行政措施6.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但尚未同居的()。

A.其婚姻关系尚未成立B、可通过申请撤销婚姻登记来解除婚姻关系C.想婚姻登记机关送交结婚证,婚姻关系即可解除D、必须办理离婚手续,才能解除婚姻关系7.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经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是()。

A.离婚案件和解除收养关系案件B.解除收养关系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C.离婚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D.离婚案件和商业秘密案件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

A.可以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B.应先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拒绝赔偿的,方可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C.只能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D.只能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9.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A.变更B、撤销C.部分撤销D、被告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0、以控制权关系为标准,可把公司公司分为()。

A.资合公司与人合公司B、总公司与分公司C.有限公司与无限公司D、母公司与子公司11.著作权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A.行为——作为B、行为——不作为C.智力成果D、物12.在我国,“公民”是指()。

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13.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

A.继续存在B、缩小范围C.中止D、解除1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A.6个月B、1年C.2年D、4年15.与原始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是()。

A.习惯B、道德C.宗教D、法律16.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以上的多数通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全体代表的1/2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1/2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全体代表的2/3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1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切犯罪的必要条件是()。

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危害行为D、危害结果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A.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B、行政法规设定C.法律设定D、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19.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B、父母C.子女D、兄弟姐妹20.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4周岁B、已满16周岁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2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小时。

A.24 B、12C.10 D、82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大涉外民事案件由()。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D、专门人民法院管辖23.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A.变更B、撤销C.部分撤销D、被告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是()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日。

A.10,5 B、15,10C.20,15 D、15,525.在我国,“公民”是指()。

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26.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

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D、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27.联合国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秘书处C.国际法院D、安理会二、名词解释1.行为能力2.行政许可3.国际法4.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5.刑事诉讼辩护6.具体行政行为7.合同8.有限责任公司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0.民事诉讼第三人三、简答题(24分)1.什么是法律规范?它有哪些特征?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3.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哪些?4.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简述在行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理由。

四、论述题(16分)1.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

2.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里?3.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存在的异同。

4.试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19分)1.甲(15周岁,中学生)与乙(14周岁,中学生)埋伏在一隐蔽地点,伺机行劫,某厂女工张某经过此地,甲唆使乙去抢张某的坤包,乙一把夺下张某的坤包,转身逃走,张某与行人,一同追赶乙,甲见状悄悄溜走。

乙被追至死胡同,无路可逃,捡起地上石块,将追他的张某砸伤。

张某的坤包经清点里面有2000元。

问:被告人甲、乙的行为构不构成犯罪?为什么?2王某,男,20岁。

王某与陈某(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教好。

一日王某与其弟去河边洗澡,陈某也一同前往。

在洗澡时陈某要求王某带他到深水处玩。

王某虽觉得自己没有熟练的游泳技能,但自信能满足陈某的要求,当即表示同意,并真的将陈某带至离河岸七米多远处,陈某游泳,王某自行洗澡。

不久王某感到身体累,便离开陈某自行上岸。

陈某在深水中体力消耗较大,又无人帮助,挣扎不动,弱水死亡。

问题: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3.王某,16岁,一天,她到工艺美术公司以1200元购买了项链,她父母认为她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行为,要求公司退款。

而王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她表示不愿退货。

问:王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其父母要求公司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学概论期末模拟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C2、C3、A4、A5、D6、D7、D8、A9、A 10、D 11、C 12、D 13、D 14、C15、A 16、D 17、C 18、C 19、D 20、B 21、B 22、B 23、A 24、A25、D 26、A 27、D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承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或特定民事权力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3.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4.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5.刑事诉讼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委托的辩护人针对控诉进行辩解和反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

6.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人、就特定事项依职权作出的能够直接引起相对人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

7.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8.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

10.民事诉讼第三人——是对他人发生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来的人。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

它具有以下特征:1)国家意志性。

法律规范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宣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态度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态度。

2)概括性。

法律规范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对同一类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抽象概括,而非就个人、个别事件所作的专门性规定。

3)可预测性。

法律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模式和方向,人们依据法律规范可以预测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

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实施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16周岁的人,只要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就应当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3.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是认定案情的根据。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4.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制的,反映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和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2)法律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3)法律的内容体现国家意志性;4)法律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发生作用;5)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