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道德演讲稿

社会道德演讲稿

社会道德演讲稿
篇一:社会公共道德演讲稿
社会公共道德演讲稿_征文演讲_演讲致辞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

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
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

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

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
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篇二:关于道德的演讲稿
道德的底线
大研中学167班王雪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代表167班进行本次国旗下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道德的底线。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当今的中国,发展教育已成为了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挂在家长和学生口中的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发展教育固然重要,可我们似乎忘了,自古以来,中国的许多名人大家就在传讲道德,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们青年人需要接受教育,但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教育,而“道德”这一课,不仅需要老师在知识上的灌输,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感悟和实践。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体现。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质,怎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怎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细想想,这些都无疑是一个习惯问题。

古罗马西塞罗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

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这本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为什么现代中学生连这些起码的道德习惯都不能做到。

而现今,走出校门,就能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公交车上的乘客对站着的老人视而不见;游客面对近在咫尺的垃圾桶却随手把垃圾丢在了地上;路边的
花草被践踏得奄奄一息也无人顾及这些都是生活中十分细微的问题,可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忽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荧幕上看到了这样一些镜头:在雅安地震的灾区现场,许多医生、军人、志愿者正在为了一条条生命而舍生忘死,来不及去考虑种种危险和困难。

在他们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有一道道光芒在闪烁,它照亮了每一寸土地,温暖了每一缕春风——那就是道德。

的确,大灾之后有大爱,可是我们仔细地想一想,难道非要有天灾人祸降临在眼前,人类才肯重新点燃内心的道德之火吗?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我们的道德底线不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磨,相反,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让它不断在实践中坚固。

老师们,同学们,从你我开始,让道德成为我们心灵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篇三:道德演讲稿
道德演讲稿
作为普通人,在这里提起“道德”二字,似乎有些不适当,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民族对于道德宣传切已深入人心,包括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再者,道德的约束力对任何人都是存在的。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
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我认为,道德就是爱国爱民团结互助:道德也是勤奋节俭努力上进;道德更是遵纪守法,洁身自好;道德还是文明礼貌自尊自强。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重抬道德的话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毕竟,道德在我们生活中与我们紧紧相随,每时每刻都不曾分离,道德与人类同生,与社会同生。

英籍作家韩素音曾说过:“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是没有道德。

”她在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这个世界了,现在的时代背景等等方面都与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其道德的规范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只要过于注重强调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是不道德的。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崇高的目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道德是国家民族兴旺的基础,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道德先锋,孔繁森,李素丽便是道德的表率。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众展示了忘我为民的风貌,如一缕春风,暖人心。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以此教导过他的儿子。

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

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
小而不足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

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

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

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的道德建设十分重视。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鲜花盛开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创造和拥有以人与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加强法制建设,遵守市民公约,请相信,蓝天、白云、阳光、雨露、幸福。

和平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