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A.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 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C. 区域有明确的边界D. 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2、热带、暖温带等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A.气温B.积温C.均温D.温差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在闭关自守中发展。
回答:3、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 整体性B. 开放性C. 差异性D. 可变性4、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钢都”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观念是()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D.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7、从可持续发展原则角度考虑,下列主张和观点错误的是()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B.各国应该都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不受破坏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8、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我国而言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差距主要是()A.资源种类少 B.资源利用率低 C.人均消费量高 D.资源总消费量小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1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B.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沟壑纵横C.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荒地已不多D.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素质高1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 保持水土B. 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C. 改良土壤D. 解决农村燃料不足13、黄土高原地区采用轮荒制的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B.林草生长更茂密 C.林草资源破坏严重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15、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7题。
16、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17、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相关的因素主要是()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②荆江河段所处的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④长江上游的人类不合理活动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18、长江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A.增加更多的旅游资源B.解决流域内众多人口的就业C.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D.解决流域内众多的生态问题19、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大江截流和大坝工程B.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支援,难度不大C.三峡移民安置人数多D. 三峡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少,不值得关注20、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北大仓”,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
据此回答21—23题。
21、文中所说的“北大荒”是指()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宁夏平原D.华北平原2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决污染23、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4—27题:24、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化学工业25、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26、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2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右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
回答28-29题。
28、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A a、bB a、cC b、cD b、d29、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A、一个行政区B、二个行政区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30、人口在400万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是()A.满族、土家族 B.满族、苗族 C.苗族、彝族 D.回族、蒙古族31、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3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读右图,回答33—34题。
33、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34、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35、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农村沼气B.汽油C.东北虎D.皮革36、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B.各种土地类型结构不合理C.后备的土地资源充足D.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成左右37、下列用水方式,符合节约用水原则的是()A.经常用水解冻食物B.用漫灌方式灌溉小麦C.大量使用清洁剂洗碗D.洗菜的水用于浇花38、下列是我国锑矿产地的是()A.江西德兴 B.湖南水口山 C.湖南锡矿山 D.云南个旧材料一: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预计2004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的岙山、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材料二:右图39、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石油体系的目的是为了()①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②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③促进其他国家经济发展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0、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①靠近我国主要油田②石化发达的城市③海运条件优越④接近消费市场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1)图中区域C为区,D为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山、山和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区,(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畜牧业为主变为以业为主4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在农业文明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力逐渐下降,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力逐渐上升。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_________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工业文明时代。
该阶段,人类受_______________论影响,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4)环境文明时代的社会发展符合________发展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表现为______ ____原则、____ 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43、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 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平原缺水问题。
该线路主要沿运河向北输送,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段。
(2) 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线方案,输水线路最短的是线方案。
(3) 南水北调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也具备生态意义。
但是,也有可能带来环境问题,如:(4) 解决北京地区缺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4、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