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自动化设备项目年终总结报告一、非标自动化设备宏观环境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科技公司领导: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2018年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299.06万元,同比增长17.98%。
其中,主营业业务非标自动化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6791.3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95%。
一、非标自动化设备宏观环境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该县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
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
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充分认清工业强省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入落实工业强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抓一批体量大后劲强的骨干企业、可持续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有基础有承载能力的重点园区、链条长成体系的产业集群,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项目支撑,强化招商合作,注重改革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保障要素供给,推动工业总量进位、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效提升。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围绕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共发布了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35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涵盖310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引导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向。
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实施了304项清洁生产技术示范,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了产业化突破,在钢铁、有色、轻工、石化、纺织等行业形成了70个重大技术案例。
出台了太湖、鄱阳湖、湘江和京津冀周边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和计划,加大区域和流域层面推行力度。
五年来,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了从点、线、面的多维度的提升。
推进工业节能,优化工业结构是根本,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
“十二五”期间,结构节能对工业节能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1.6%提高到17.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预计“十三五”时期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将达到28.9%。
因此,“十三五”时期,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将是实现工业节能目标的主要途径。
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将围绕上述领域推动结构节能。
首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严控新增产能,积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产品。
最后,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一方面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推动工业企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2015年,我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十三五”时期,我部将继续深入推进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重点用煤领域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
(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
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以上领域的加速成长,必然需要资本的推波助澜,从而诞生众多的投资机遇。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2017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国经济的换挡已经临近完成,新生力量将会在未来几年重新把中国经济拉上一个新的台阶。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此时的投资机遇将是历史性的,值得把握。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谋篇布局,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新动力,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有助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
(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
以民企民资为重点,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范区。
(五)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逐年攀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2018年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299.06万元,同比增长17.98%(4923.00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非标自动化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6791.3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95%。
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410.1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99.78万元,增长率21.70%;实现净利润6307.6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63.48万元,增长率25.05%。
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三、行业及市场分析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非标自动化设备企业688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从业人员34400人。
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非标自动化设备产值190561.34万元,较2017年170708.00万元增长11.63%。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7768.44万元,较去年74958.10万元同比增长17.09%。
2018年区域内非标自动化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718.13万元,同比2018年36627.05万元增长16.63%;行业净利润18008.83万元,同比2017年15259.13万元增长18.02%;行业纳税总额32356.37万元,同比2017年27768.94万元增长16.52%;非标自动化设备行业完成投资61430.64万元,同比2017年52834.47万元增长16.27%。
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4亿元,年均增长8.26%。
预计区域内非标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87845.90万元,利润总额87234.38万元,净利润38764.75万元,纳税25696.25万元,工业增加值105236.52万元,产业贡献率14.95%。
区域内非标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层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煤炭、化工、有色等重点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度。
引导传统支柱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明确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及空白点,找准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的切入点,积极引进能够与传统产业进行链式对接的新兴产业“蜂王型”企业或项目,以增量激活存量,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
(二)进一步促进节能清洁发展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些年来,我国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资料显示,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2006年至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6%,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8亿吨。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努力“功不可没”。
围绕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共发布了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35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涵盖310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引导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向。
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实施了304项清洁生产技术示范,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了产业化突破,在钢铁、有色、轻工、石化、纺织等行业形成了70个重大技术案例。
出台了太湖、鄱阳湖、湘江和京津冀周边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和计划,加大区域和流域层面推行力度。
五年来,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了从点、线、面的多维度的提升。
推进工业节能,优化工业结构是根本,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关键。
“十二五”期间,结构节能对工业节能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期间的1.6%提高到17.5%,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预计“十三五”时期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将达到28.9%。
因此,“十三五”时期,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将是实现工业节能目标的主要途径。
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将围绕上述领域推动结构节能。
首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严控新增产能,积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