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财产文化

中国传统财产文化

中国传统财产法文化Traditional Chinese property law culture学生:指导老师:Student: Teacher:【摘要】本课题把中国传统财产法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各朝各代财产法进行研究,期望通过研究来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财产法的起源的了解,对中国传统财产法特点的认知,对中国古代的“刑”、“法”、“律”含义的熟识。

了解中国传统财产法法律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加强大家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家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产生原因发展继承方式特点Abstract: This topic put traditional Chinese property law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tudy of China's in every generation of property law,hope through research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roperty law,the cogn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operty law,the “punishment”, “law” in ancient Chain,know the meaning of the “law”.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hina's traditional property law and its process,strengthen our legal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legal accomplishment of everyone.Key words:produces reason,development,Inheritance way,peculiarity一、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财产权的体系应当是开放和不断发展的,中国传统家文化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特别注重家庭及家族延续,而家庭财产是完成家庭及家族延续的物质基础,"共财"是中国古代家庭财产的一项普遍的原则。

在宗法以前,伦理为主是占社会主体地位的,家庭及家族财产的继承在家庭伦理文化的影响下明显的有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其中分家为财产继承的主要形式;财产继承承载着赡养、抚养及保证家庭门户的延续等功能,严格限制在家庭伦理范围内,防范在无子情况下通过财产继承使家庭和家族财产流失等。

个人及其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群对财产的保护也显得更加的重要,对财产法也要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对于中国传统财产法文化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中国传统财产法法律的起源,财产法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本文将着眼于古代中国,以“礼”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法律形成的具体模式从而揭露中国传统财产法形成的具体模式。

当然我们对于何为法?在探讨中国传统财产法文化论题时,对作为研究对象的财产法进行清楚的定位是不可回避的前置问题。

有人认为,法起源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如《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有人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它是在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取代氏族社会世代相传的习惯而产生的。

还有人认为,古代中国最初的法律来源于原始社会末期部族之间的战争,即所谓“刑始于兵”。

“刑始于兵”的说法出于《辽史.刑法志》:“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

”。

那么何为财产法?财产法的产生原因,继承制度与财产权的联系一系列质疑也随之而来?这些质疑在本文中也做了阐明。

二、财产法的含义财产法不是一部立法,而是一部法律专业,一套理论原则的构架,其中包括地产法,商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还渉及众多的立法与判例。

财产法的基本原则是财产法立法的准则,是解释,评价和补充财产法的依据,财产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和补充财产法的推测。

三、古代财产法产生原因在原始社会时,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就会开始进行产品交换并且迅速转化为社会财富,逐渐被某些氏族首领据为己有。

随之就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加剧,逐渐产生阶级。

氏族公社后期,原始社会逐渐瓦解。

许多人开始认识到,如何堆积食物、如何保暖、如何能让自己处于更安全境地、如何防止危险的出现。

得到温饱的原始人,开始为自己作打算时,由于出现各种的情况,一些人开始积极的投入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出现贫富的分化。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财产能够受到一定的保护,不被侵占。

公元前3000年左右,社会劳动分工日渐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财产所属及继承的重视程度越大,少数垄断社会资源的上层人物,为了维护自身的特权利益,为了调整和解决矛盾冲突,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关于各种财产的法制也应运而生了。

并且随着朝代的更替越来越成熟。

四、古代财产法的发展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

井田制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

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

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

所以井田制也是一种财产法律制度。

这说明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对财产有了一定的制度制约。

中国法律传统中的遗失物制度其核心是"失物返还"和"拾遗近盗",拾得遗失物需上交“朝士”机构,公告十天,让失主领会。

如果公告期满,“大而公之,小者庶民私之。

”③每年仲秋之月,所有未收藏的粮食、牲畜都视为委弃物,拾得的人可合法所有。

遗失物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古代关于财产制度的一种更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古代的契约制度可谓源远流长,它与我国的法律文化同步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契约行为就开始活跃约并且西周时期以契约形式调整民事行为,在奴隶社会经济不发达的状态下表现出了相对成熟性,并且对封建社会的契约形式,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契约这种法律形式主要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反映。

进入商品流通过程的商品越多,契约关系就会越发展,但是我国契约主要是在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围绕着租佃关系、田宅、农产品、手工产品的转让展开的。

因而契约制度的发展也体现了财产制度的发展。

有确切财产继承的记载始自于秦代,据秦《金布律》记载,除官吏因特殊情况发生之债,一般常人之债务,父死子继。

汉代时,财产继承首次确立诸子均分的原则。

列如“陆贾分金”这一典故,也体现了长辈为小辈分割财产。

这一典故也体现出了财产法律制度。

而在汉初,在汉初律简中县官确实是用来标识官方财产的通行的法律用语,这既不同于秦代公之标识,又不同于唐律官之标识,是汉代财产法的特点之一。

唐代也沿袭了汉代的财产继承制度。

宋代的继承制度在沿袭唐代的基础上,还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列如“诸子均分,女得其半”的分配原则,即对于父祖财产的继承,不分嫡庶,不论长幼,平均分配“子承父分,妻承夫分”的代位继承制度,养子的法定继承权利,户绝继承的特别规定等。

五、古代财产法的继承方式古代财产的继承方式随着朝代的更替,也有各种继承方式。

这三种方式为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继承。

例如,西汉时沛郡有一个家产达到二千万钱的富翁,妻子先去世,留下一个才5岁的儿子。

而早已出嫁的女儿和父亲关系不好。

当富翁自己得了重病后,就叫来族人做了一份遗嘱,将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女儿,只给儿子留下一把宝剑,并说明要到儿子15岁时才可以将宝剑交付给儿子。

富翁死后,女儿继承了全部财产。

那个儿子长到15岁时,问姐姐要那把宝剑,姐姐却不给他。

他只得到官府起诉。

沛郡太守何武判决说:“富翁是看到女儿不是善类、女婿更是贪婪,惟恐将财产交给小儿子后,小儿子管理不了,就连生命也有危险。

因此才姑且让女儿来继承,实际上只是寄托的意思。

剑就是决断的意思,他是希望到了儿子长到15岁后能够自立,而贪心不足的女儿必定是不会将宝剑交出的,必定要到官府打官司,因此寄希望于我这样的法官能够领悟到他的真实意思。

”于是判决财产全部转归儿子,说“坏女儿、恶女婿得以温饱十年,算是幸运的了”。

①这个案例表明汉代已经有遗嘱继承。

六、古代财产继承的特点古代财产继承的特点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贯穿其中,诸子均分的分配原则,妇女的继承权受到限制,法定继承优于遗嘱继承,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例如,汉初儒生陆贾向汉高祖上《新语》,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得到汉高祖的称赞。

以后又出使南越,说服南越国王赵陀取消帝号,因此得到汉高祖赏赐的“千金”,(汉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实际上往往折合为铜钱,“一金”合万钱)。

年老后他以这笔财产分给5个儿子,每上“二百金”,要他们购置田产。

他和儿子们约定,自己轮流在每个儿子家里生活1O天,如果在哪个儿子家里死去,就由那个儿子负责丧事,同时得到自己随身的动产:4匹拉车的好马、车辆、1O个歌舞弹奏的奴婢、价值百金的宝剑。

这个“陆贾分金”②的故事被广为赞颂,说明汉代对财产的继承一般是采用诸子均分制的。

而且也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在被继承人去世前预先进行财产分配继承的特点。

七、结论中国传统财产法,它的产生是随着部落的出现,氏族与国家的出现后的需要产生的,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的,而财产的继承与家族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继承制度决定了财产的继承方式,从而也体现出财产法的特点,我国现行财产法与古代的财产法律制度和规范相比,更加强调平等和尊重人权,具有明显的进步和优越性。

同时,笔者认为,就中国古代传统财产法虽没有现行财产法的优越性,但也因在古代传统财产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①《古代案例》第二个案例②《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列传·陆贾〉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课件》第五节财产法律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