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程控制测量》PPT课件 (2)

《高程控制测量》PPT课件 (2)


2. 水准原点:
为了长期、牢固地表示出 高程基准面的位置,必须建立 稳固的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点, 这个固定点称为水准原点。
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将它 与验潮站的水准标尺进行联测, 以高程基准面为军报求水准原 点的高程,以此高程作为全国 各地推算高程的依据。
局部高程基准主要采用验潮方法。我国先后 采用过的验潮站有:吴淞、达门、青岛、大连 等
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 绝对高程或海拔高程: ( 标高或高程)
地面上的点相对于高程基准面的高度
二、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及布网方案
国家水准网是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各 类工程建设的高程控制基础,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 确的高程资料。
主要是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国家水准网的布设。 (一)布设原则 1)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 (一、二等精密水准)
2)水准点满足一定的密度 3)水准测量达到足够的精度 4)一等水准网应定期复测(15-20年)
(二)布设方案
国家高程控制网自1951年开始分以下几个阶段: 1951 ~ 1975:一等水准长度50000公里,精度2 ~3mm/km
二等水准长度140000公里,精度4mm/km 1976 ~ 1984:一等水准路线289条,构成100个闭合环,
联测42个验潮站,长度93000公里,按环闭 合差估算的精度1.03mm/km 1981 ~ 1990:重新布设国家二等水准路线136000公里, 由822闭合环或附合到一等点的附合路线构 成。由环闭合差求得精度为1. 54mm/km
国家高程控制网自1951年开始分以下几个阶段(续): 1986年:完成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平差计算,求得每公 里测量中误差为1.15mm。
三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可根据需要在高级水准网内加密,布设 附合路线,并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单独的附合路线 长度应不超过20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300km。
四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以附合路线布设于高级水准点之间,附 合路线的长度应不超过80km。
第七章 高程控制测量
7.1 国家高程控使水准路线避开土质松软地 段,确定水准点位置时,应考虑到水准标石埋设后点位的 稳固安全,并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 水准点应设置在地质上最为可靠的地点,避免设置在水滩、 沼泽、沙土、滑坡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埋设在铁路、公路近旁时,一般要求离铁路的距离应大于 50m,离公路的距离应大于20m,应尽量避免埋设在交通 繁忙的岔道口;墙上水准点应选在永久性的大型建筑物上。
(3)布设首级高程控制网时,应考虑到便于进一步加密。 (4)水准网应尽可能布设成环形网或结点网,个别情况 下亦可布设成附合路线。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 4km;城市建筑区和工业区为1~2km。 (5)应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求得高程系统的统一。 (6)注意测区已有水准测量成果的利用。
四、 水准点的布设
(3)各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国家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的 精度一致。
城市和工程建设水准测量是各种大比例尺测图、城市 工程测量和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基础,又是工程建 设施工放样和监测工程建筑物垂直形变的依据。
二、 水准测量的实施工作程序
水准网的布设应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因此,首先要对测 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和分析测区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 从而拟定出比较合理的布设方案。
1976年 ~ 1990年:完成的水准网称为国家第二期水准网。 一等水准网的环长在1000 ~ 2000km之间,二等水准网
的环长在500 ~ 750km之间
一等水准网由289条路线组成,其中284条路线构成100个闭合环, 环线周长般在1000—2000km之间,共计埋设各类标石近2万余座。
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我国已有1138条二等 水准测量路线,环线周长般在500—1000km之间,总长为13.7万 公里,构成793个二等环。
(1)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1957年确定青岛验潮站为我国基本验潮站, 以该站1950年至1956年7年间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 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的系统。 1956年黄海高 程基准
(2)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系统)
1988年启用的国家高程基准面是根据青岛验潮站 1952—1979年19年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根据 这个高程基准面作为全国高程的统一起算面,称 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1. 高程基准面
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 程基准面;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不同; 平均海水面高 = 大地水准面高+海面地形 由于大地水准面高的确定精度,低于水准测量的精度, 各国通过验潮确定一个起始高程点,作为高程基准点。 不同高程起算点构成不同的系统,它们之间的高程相 差可能达到米级。
大地测量学基础
第七章 高程控制测量
第七章 高程控制测量
7.1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概述
7.2 区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7.3 区域高程控制网的观测工作 7.4 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本章重点:国家高程控制网的种类、等级 本章难点:区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数据处理
§7.1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概述
一、国家高程基准
青岛验潮站的优势:位置适中 半日潮有规律 不在江河入海口 海面开阔、无岛礁 海底平坦 水深10米以上
我国的水准原点网建于青岛附近,其网点设 置在地壳比较稳定、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基岩 上,水准原点网由主点——原点、参考点和 附点共6个点组成。 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m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水准网的图上设计 (2) 水准点的选定 (3)水准标石的埋设 (4)水准测量观测 (5)平差计算和成果表的编制。
三、 水准网图上设计应遵循以下七点
(1)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 视折光误差的影响。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 碍物。
(2)水准路线若与高压输电线或地下电缆平行,则应使 水准路线在输电线或电缆50m以外布设,以避免电磁场对 水准测量的影响。
7.2 区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7.3 区域高程控制网的观测工作 7.4 高程测量数据处理
一、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规定
(1)水准测量依次分为二、三、四等3个等级。
(2)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布设成闭合环形,加密 时可市设成附合路线和结点图形,联测2个以上的国家精密 水准点,起始高程应采用稳定的基岩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