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1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湖南省汉寿县南岳路小学张翠萍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例8,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关注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估算方法是形成估算能力的基础,没有合理有效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也无从谈起。

本节课的教学为学习例9,灵活运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能运用这种估算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有一定的估算意识,这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必须的基础,但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特殊性,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减、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算出大概的结果。

学生很容易受以前经验的影响,只想到把被除数改写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不会想到怎样简便怎样算,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这一目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今后有针对性的练习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丽丽一家3人也来到了丁玲公园图和问题“海盗船38元/人,买3 张票120元够吗?”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看丽莉一家三人也来到了游乐园,他们正准备干什么?谁能把题目完整的读一读。

这个题谁来解答?3.指名回答。

生1:120÷3=40(元) 40元 > 38元答:买3张票120元够。

生2: 38×3≈120(元)答:买3张票120元够。

4.追问:你为什么选择用估算解决这个问题呢?5.教师下结:看,用估算解决问题,既简便又快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不便于口算,但又需要知道大约结果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到估算来解决问题。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二、教授新知,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情景图:丽丽一家玩累了,他们住进了欢乐宾馆。

1、阅读与理解(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2)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问中的这个“大约”是什么意思?(3)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2、分析与解答(1)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生1:已知3天住宿的总钱数是267元,求每天的钱,也就是把26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生2:用总钱数÷住的天数=每天的住宿费,也就是267÷3(2)请大家试着自己独立算一算,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估算的几种方法。

生1:267÷3≈90(元)提问:为什么把267看作270呢?:生2:267÷3≈100(元)提问:你是怎样想到把267估成300的?生3:267÷3≈80(元)提问:你是怎样想到把267看作240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240和267的前两位很接近,从而得出估算除法时可以看除数想乘法口诀,想一想,哪个数与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的前两位。

生4:267÷3≈86(元)……2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发现:把267看作260不便于口算,算出来的结果还会有余数,比原来的准确值算起来还要麻烦,就失去了估算的意义。

所以这样估算不对。

3、对比观察、归纳估算方法。

(1)对比观察上面这三种估算方法,想想我们刚刚是怎样进行估算的?(2)指名回答。

生1:除数不变,估被除数。

生2:把除数估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接近的数。

生3:把被除数都乘一个整十或整百的数。

生4:被除数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

生5:可以看除数想乘法口诀,进行口算,想一想谁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

(3)教师小结:在估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一般除数不变,估被除数。

把被除数估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也可以看除数想乘法口诀,想想哪个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的前两位。

4、回顾与反思(分析估算策略)(1)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也就有不同的估算结果,这几种解答都合理吗?生1:第3种方法不合理,因为把总钱数估少了,算出的每天的住宿费就会少,付账时就会出现不够的情况,所以把267看作240 不合理。

生2:第一种方法合理的,因为如果每天的住宿费是90元,那么3天就是270元,270接近267,并且比267大,付账时就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所以我觉得是合理的。

生3:第:二种方法合理的,300接近267,且大于267,付账时,也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而且300÷3还便于口算,所以我觉得是合理的。

生4:第一种比第二种方法更合理,因为270比300更接近267。

生回答后师小结:把267看作240是采用了估小的策略,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合理。

而上面的两种方法都是采用了估大的策略,都是正确的,虽然有细微的差异,但都接近于准确值,而且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只不过267比300更接近于267,所以这种方法更精确,那每天的住宿费也就更接近于90元。

(2)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呢?(3)比80元多还是少呢?教师小结: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会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也会有也有不同的估算策略,那我们要解决实际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生活情景,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下面这些算式的结果各接近于几十呢?78÷4≈178÷6≈98÷9≈361÷5≈470÷8≈500÷7≈指名回答,并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巩固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解决生活中问题。

课件出示:花店里运来了86朵玫瑰,每9朵扎一束,大约可以扎几束?(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完成后同桌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回答。

生1:86÷9≈10(束)生2:86÷9≈9(束)(4)对比分析,理解估算策略的合理选择。

生:第1种方法不合理,把花的总数估大了,扎10束,花就会不够。

生:第2种方法是合理的,把86看作81,81接近86而且便于口算,把花的总数估小了,扎花时也不会出现花不够的问题。

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采用估小的策略,而我们刚刚在解决付账的问题时,是采用了大估的策略。

我们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考虑到底该估大还是该估小。

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3、课件出示拓展题(1)先看题,谁来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是什么意思?(理解问题“哪位老师打字打得更快?”)(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完成练习。

(3)指名回答。

生1:王老师:385÷4≈100(个)李老师:512÷5≈100(个),385÷4 把385看作400,估大了才约等于100.那实际结果肯定比100小,而512÷5把512看作500估小了都约等于100,那实际结果肯定比100大。

所以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

生2:王老师:385÷4 把385看作400,估大了才约等于100.那实际结果肯定比100小,所以可以用小于号连接385÷4<100,而512÷5把512看作500估小了都约等于100,那实际结果肯定比100大,所以可以这里用大于号连接512÷5>100,王老师每分钟打的字数小于100,而李老师每分钟打的字数大于100 ,所以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

生3:385÷4≈100,如果把512看作500,那512÷5≈100,这样不好比较,所以我就把512估成了510,510除以5约等于102,102比100要大,所以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一些。

:生4:我的这种方法不需要计算,只需要看他们商的位数就可以解决。

385÷4,被除数的最高位上是3,3除以4,,除不到,所以它的商就是两位数;512÷5,被除数的最高位上是5,5除以5,,除得到,所以它的商是三位数,三位数肯定大于两位数,所以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生谈收获)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希望大家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今后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除法)267÷3≈90(元)估大(270) 合理267÷3≈100(元)(300)估小267÷3≈80(元)不合理(240)×267÷3≈86(元).....2(元)(260)教学反思: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本堂课之前,我查阅了很多参考资料,了解到估算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提出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这也是估算教学的难点,那什么是“合适的方法”呢?我的理解就是符合具体情境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我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是否可以估算?估算的方法是什么?解答是否合理?一、抓住教学生成掌握估算方法掌握估算方法是形成估算能力的基础,没有合理有效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也无从谈起。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学会了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一个数估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在教学时,部分学生就受以前经验的影响,只想到把被除数改写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不会想到怎样简便怎样算。

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提出把267看作260,267÷3≈86(元).....2(元),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把267看作260并不便于口算,反而使计算变得更复杂,从而失去了估算的意义,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使学生理解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减、乘法的估算,估被除数时不仅要选择与之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而且还得与除数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口算估计出大概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