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
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理念。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儿童过早的、过度的被老师按在数学的符号
堆里,整天做数学题,但不知数学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因此,在现实中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会解决,只是学了一些死知识,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地阐述。
这些阐述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的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4.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4.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数学的实用性。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事实、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应用,增进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所以,教学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感受数学的趣味、作用和与生活的必然联系。
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学生就会产生顿悟,就会对数学现象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4.2 创设生活情境
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一上课我们就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美。
4.3 教学方法生活化
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运用生活化
语言教学。
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认识“﹤”、“﹥”,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这样降低了区别两个符号的难度。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运用生活实物,数学探究具体化。
如,教学“旋转”和“平移”时,利用教室的推拉窗,让学生看拉窗的平移现象,并亲手拉一拉。
学生亲手做的风车玩具,吹一吹,使其旋转,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4.4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4.5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首先要处理好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还可以指定学生写数学日记。
学生将
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桥梁”在于教师。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致力于数学生活化,建构生活”大数学”。
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发展,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