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这一地位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拉美将继续成为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重要来源
拉美由33个国家组成,从北到南全长1.1万公里,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
世界陆地面积的13.8%,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

拉美可谓地大物博,除了森林资源以外(注:
南美洲的森林面积达92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

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
整的热带雨林就在南美洲。

),该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些矿物的储藏量居世界前列(注: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

巴西的铁矿储藏量名列世界第一,智利和秘鲁
的铜矿储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四位。

此外,墨西哥的银和硫磺、智利的硝石、古巴的
镍以及哥伦比亚的绿宝石等矿产品的储藏量,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

此外,拉美还拥
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20世纪,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为特征的所谓“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趋势迅速发展。

例如,在通讯材料中,光学纤维能够替代铜,从而使
铜的使用量减少;微电子的应用则能使产品的体积小型化,从而达到减少浪费和节省原材料
的目的;生物技术能有效地节省能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能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

此外,新技术还能使同样数量的铁矿石生产出更多的钢铁。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材料层出不穷,但人类社会对原料和自然资源
的需求总是不断增长的。

就此而言,拉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这种初级产品“供应者”地位
不容忽视。

20世纪下半叶,拉美国家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然而,统计数字表明,虽
然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额从1980年代的9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2893亿美元,但它在世
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仅仅从5.15%提高到5.36%。

如将服务出口计算在内,拉美的比重
则未见增长。

1980年,该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1141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3360亿美元,但在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仍然为4.98%。

(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
发展指标》(中文版),2000:198、244)
拉美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这一地位与该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无关系。

诚然,7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1980年,初级产品在该地区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高达80%,1998年已下降到50%左右;制成品的比重则从同期的20%提高到50%。

但是必须指出两点:第一,虽然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在上升,但拉美国家获得的出口收入中仍
然严重依赖初级产品。

第二,上述数据掩盖了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墨西哥的出口在整个拉美
地区的约40%,而墨西哥的制成品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则高达85%。

可见,21世纪初拉美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在如何发挥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比较
优势的同时,努力提升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把初级产品出口作为外汇收入的来源是有风险的,因为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
幅度比较大,而且初级产品的供给更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美洲开发银行的一个研究报
告指出,在1970-1992年,拉美经济的“动荡性”(volatility)高于除非洲和中东以外的世
界上任何一个地区。

其原因之一就是拉美地区的出口收入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初级产品出口
经常受到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注:其他原因包括:政治稳定性差、金融体系脆弱以及汇率
不稳定,等等。

(参见inter-americandevelopment bank: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in latin america,1995 report,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相比之下,东亚在实施外向发展模式后,通过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而获得
了大量外汇收入。

这些外汇收入使东亚维系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使其成功地积累资金,为
重工业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2005年建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将进一步提升拉美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已确立了在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这一目标如
能实现,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

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美国
在1994年的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的。

就目前态势而言,这一目标是能够如期实现的。

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洲地区的一些自由贸易协定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和加勒比共同体等)运转良好,从而为建
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其次,拉美国家已经认识到,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方
式来加强整个美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南北美洲来说都将是一种“双赢”
的结果。

第三,美洲自由贸易区能否建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意愿和行动,而美
国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决心似乎是很大的。

美洲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可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它将拥有7.55亿人口,经
济总量在10万亿美元以上。

(注:1998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9030亿美元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8-10))和5809亿美元,拉美为19330亿美元。

因此,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首先,它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
进程。

其次,它将加剧世界上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

再次,它有利于扩大美洲国家的国民
经济总量,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任何一种自由贸易协定都会产生两种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即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成员国之间会产生出新的贸易机会;(2)“贸易转移效应”,即贸易从低成本的非成员国
生产者转移到高成本的成员国生产者。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经济一体化组
织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成员国能从“贸易创造效应”中获得好处,而
非成员国则会受到“贸易转移效应”的不良影响。

可以预料,虽然拉美国家在美洲自由贸易
区中处于一种从属于美国的地位,但它们依然能从“贸易创造效应”中受益匪浅。

三、拉美国家的经济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扩大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总是取决于它的经济总量和发展
水平。

大多数拉美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取得了民族独立。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一些拉美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的程度(见表1)。

事实上,20世纪中叶,拉美的人均收入高
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地区,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在1:2左右。

然而,20世
纪下半叶,拉美的发展步伐明显不如东亚。

即便在六七十年代这一所谓拉美的“黄金时期”,
拉美的发展速度也不及东亚。

但是,就经济总量而言,拉美则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

据世界银行统计,1998年,拉
美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为1933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6.7%),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家这一组地区中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地区(见表2)。

表1 1998年部分拉美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阿根廷智利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
8030 4990 4630 3840 3530 2470 244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8-10页。

表2 1998年世界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
拉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中东和北非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19330 18020 10440 5810 5600 323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表3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拉美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gdp增长率
发达国家东亚其他亚洲地区中东东欧非洲拉美
80年代 2.69 5.93 4.77 2.97 3.80 3.04 1.33
90年代 2.55 5.13 5.15 3.98 3.48 3.15 3.34
资料来源: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in latin america,2001 report,p.13.

毫无疑问,经济总量扩大的幅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密切相关的。

必须指出的是,最近几十年,拉美的经济增长率起伏比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