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防静电

防雷防静电

防雷防静电一、防雷1、闪电、雷鸣、雷击的定义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天空中的云受到气流吹袭时,云中的水滴分解成带正电荷的大水滴和带负电的小水滴,随着雷云聚集的电荷越来越多,电位越来越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击穿空气发和强烈的放电现象,伴随着巨大的闪光与声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现象。

当雷云较低时,与地面凸出物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电荷与雷云电荷相反而发生放电形成雷击。

雷电的冲击电压很高,一般为几十到几千KV;雷电电流幅值很大,一般为几十KA,最大可达几百KA;雷电放电时间很短,一般为十几微秒,最大为500毫秒。

2、雷电的分类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的不同,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球形雷、雷电侵入波等几种。

3、雷电的危害雷击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建筑物、构筑物受雷击后将现遭到毁灭性破坏,发生倒塌、崩裂。

雷电的高电压使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击穿,造成停电、短路和爆炸。

雷电流产生的高温会产生火灾与爆炸,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物品。

当雷电流通过人体时,人将因雷击而死亡。

其破坏作用是综合性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机械等性质的破坏作用。

⑴、电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数十乃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为高压窜入低压,为设备漏电准备了危险的条件,可能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以及对人体的二次放电都可能使人致命,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等。

(对地电压---指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与零电位“地”之间的电位差。

)⑵、热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如果雷击在易燃物上,更容易引起火灾。

⑶、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被击物遭到破坏,甚至爆裂成碎片。

这是由于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此外,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或电流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浪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4、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凡容易使电场分布不均匀的、或导电性较好容易感应出电荷的、或雷云容易接近处的建筑物,均容易遭受雷击。

⑴、旷野孤立的或高于20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⑵、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⑶、河边、湖边、土山顶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⑷、地下水露头处、特别潮湿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⑸、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⑹、建筑物群中高于25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5、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

⑴、接闪器接闪器的作用:是将雷电引至本身,沿引下线经接地装置流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雷击的破坏,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和保护间隙,建筑物的金属屋面可作为第一类工业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的接闪器。

原理: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免受雷害。

接闪器所用材料的尺寸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a、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高耸弧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周围的设施,也常用来保护室外的变配电装置。

避雷针一般用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

b、避雷线:避雷线常与架空线路同杆架设,用来保护架空线路。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c、避雷网:避雷网主要用来保护不顶县城面积较大的建筑物。

d、避雷带:避雷带常用来保护高层建筑的侧面。

e、避雷器:是专用防雷设备,常与设备线路连接,主要用来保护线路、电气设备及其他电气设施,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时损坏设备的安全措施。

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之分。

保护间隙是一种简易的防雷装置,主要用来保护线路和电气设备。

避雷器很象一个阀门,对雷电流,阀门打开,使泄入地下;而对工频电流,阀门关闭,迅速切断。

(高压冲击波袭来时,避雷器的火花间隙被击穿,巨大的雷电流通过电阻阀片时只遇到小的电阻,进入被保护物的只是不大的残压,而尾随雷电流而来的工频电流在电阻阀片上遇到很高的电阻,有限的工频电流很快被火花间隙阻断,即火花间隙的电弧很快地被熄灭。

)例:FS-0.22型和FS-0.38型是用于220V和380V低压系统的阀型避雷器。

其瓷套内只有一个火花间隙和一个电阻阀片。

⑵、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常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

注意:不得采用铝线作防雷引下线。

⑶、接地装置除独立避雷针(保护范围由避雷针高度确定)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它接地装置共用。

接地装置应远离通道3m以上,并尽可能避开行人来往之处,以防雷电流入地时产生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伤害。

6、防雷装置检查对于阀型避雷器,每年雨季前应测定绝缘电阻,测量时最好用2500V及以上的摇表。

运行中的FS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000兆欧。

7、防雷措施(一)防直击雷⑴、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

⑵、独立避雷针其接地装置应当单设,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

⑶、防雷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选用与安装。

为防止雷电反击,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等。

(二)防雷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

接地装置可以和其它接地装置共用。

(三)防雷电侵入波在低压系统,这种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以上。

如装阀型避雷器。

8、人身防雷措施雷暴时,由于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或由于雷电流入地产生对地电压以及二次放电都可能对人造成电击。

⑴、雷暴时,非工作必要,应尽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

⑵、野外遇雷暴时,应寻找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躲避,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或隆起的小道,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旁、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将手上、身上的金属物放弃。

⑶、雷暴时,在户内应注意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设备,以防止这些线路或设备对人体二次放电。

在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伟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

室内禁止使用室外天线。

应当注意,仅仅拉开开关对防止雷击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⑷、雷暴时,应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

二、静电防护1、静电的定义静电是相对静止的电荷。

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固体物质的摩擦、粉碎、研磨过程,高电阻液体在管中流动,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或飞溅时,都极易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塑料、化纤、橡胶、纺织等行业经常发生。

2、静电的特点静电电压很高,可达数万伏,而静电电压能量很小,只不过数毫焦。

绝缘体因对其上面的电荷束缚力很强使静电消散很慢;静电带电体周围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及尖端放电,产生放电火花与电弧。

3、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有三类。

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火灾和爆炸。

在有可燃液体(如油品)、爆炸性粉尘(如煤粉、铝粉、棉麻尘)、爆炸性气体场所都有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

其次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静电物体时,发生瞬间电击,通常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引起的电击不致直接使人致命,但可能使工作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倒,造成二次事故。

对于电容器、长距离线路及电缆等电量较大,发生电击时的危险较大,因此在进行检修或试验工作中应先进行放电。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还会防碍生产和降低产品质量。

4、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引起事故的静电带电体,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接地将静电荷及时泄漏,从而消除静电的危害,防静电接地电阻不超过100欧即可。

有些场合采用导电性地面,导走设备和人体的静电,其道理与防静电接地相同。

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为避免静电火花造成事故,接地要求如下: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性气体、液体和粉尘性材料的设备都必须接地。

运输汽油的汽车,应带金属链条或导电橡皮拖在地上,装卸油之前,应先将油槽车与储油罐相连并接地。

容积大于50m3的储油罐接地点应设2处以上。

输送原油、天然气的管道在转弯、变径、分岔、进户处、直管段每隔100-200米处都应接地。

接地主要是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而不宜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将绝缘体接地反而易产生火花放电,此时绝缘体与地之间应保持106-109欧姆的高电阻。

消除绝缘体静电危害还普遍采用增湿和加抗静电剂。

增湿就是提高空气的湿度,一般可装空调设备并设喷雾器或挂湿布片,增湿主要是增加静电沿绝缘体表面的泄露漏,为消除静电危害,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上为宜。

加抗静电剂是在易产生静电的绝缘材料,如化纤、橡胶、石油中加入少量的抗静电剂,能降低材料的电阻值,加速静电泄漏。

工艺控制也是常用限制静电的产生与积累的措施,如材料及设备尽量选用导电性的工具及材料;限制油品在管道中的流速;往箱或油罐内注油时尽量从底部压入,若从顶部注油应将注管插到底部减小飞溅;消除油罐及管道内杂质与积水,都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另外,因为人在行走、穿衣服时也会产生静电,为预防人身静电的危害,在轻油泵房或液化气站等具有较大浓度烃蒸气场所,工作人员应严格穿特制的防静电服和导电橡胶做的防静电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