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集—名人佳作.李正枢书法《古诗词》1
墨香集—名人佳作
李正枢书法《古诗词》
[唐]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
《大其心,客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礼记·大学》节录
《陋室铭》唐.刘禹锡
《青玉案·元夕》宋代大词人辛弃疾
白居易《春题湖上》
白居易《咏兴五首。
池上有小舟》句
曹孟德《短歌行》
茶缘铭
苏轼《赤壁怀古》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道德经书法作品
杜甫《望岳》
杜甫名诗《客至》
杜甫名诗《客至》
杜牧.山行
杜牧.山行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
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节录《道德经》
兰亭序
李商隐《无题》
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苏轼水调歌头
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清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
宋朱敦儒《好事近.渔夫词》
苏东坡《赤壁怀古》
苏东坡经典诗词江神子《江景》。
苏轼水调歌头
唐.王维《山居秋暝》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唐.杜牧《泊秦淮一首》
唐.张继《枫桥夜泊》
唐·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唐·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心经
荀子勤学篇
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临江仙
元.赵显宏《满庭芳.牧》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 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
青蒻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洲. 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岳飞《满江红》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首诗出自宋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琅琅上口,最为佛弟子所爱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中国书法家(李正枢)挥毫《桂阳古诗》墨迹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著名的楹联,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最先撰录于陕西三原明都城隍庙大殿(有说出于清代儒将左宗棠,有说是荣毅仁父亲荣德生为无锡荣家梅园撰写的)。
短短24字,浓缩了我国古贤“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纵观上、中、下,横览高、平、宽,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
所以无论在多么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都能够处变而不惊,遇险而不乱,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事业。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
常在”。
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
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
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
高潮的过后,很可能就是低谷。
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
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
这也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论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还是“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都是平衡。
在矛盾中平衡,在前进中平衡。
不仅包含着个人心理的平衡,而且还包含着内外的平衡、上下的平衡、左右的平衡、前后的平衡。
平衡才能协调、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
命理言: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有势用尽,有福享尽,乃未懂收藏之道。
易经言:事不做尽,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凡事在不尽处,意味最长。
此乃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
等福,择高处坐,就平地立,向宽处行之理。
佛理言:发上等愿:心存济世,此乃大贵之内命相;结中等缘:太过热心不妥,太过则热病丛生,太冷则枯木寒岩;享下等福:惜福之义;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佛家言: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立身处世要义有三:其理当其高,理高方立宗旨,法身当明;其心地当平,心平则世界国土皆平;其行当宽深,非宽深无以为正道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