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练习一、杂志风波(16分)①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②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③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④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
”说完又去接。
⑤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⑥“没有。
”⑦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微微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
翻的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么会没有呢?”⑧“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⑨“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⑩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11)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12)送走郝奶奶,想到他吃不到我做的鱼,我难过得要哭了。
(13)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
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14)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15)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16)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17)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18)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19)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
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0)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21)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
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
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
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22)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
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23)“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24)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25)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26)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27)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
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28)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29)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30)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作者梅贻涵)1.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4分)(考查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3.下面的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4分)(考查句子的深层含义)(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4.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
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字)(4分)答案及解析:1.【答案】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2.【答案】(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3.(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4.【参考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
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二、应聘李桂芳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到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就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念中学时母亲的书法作品就曾得过奖,所以她的字写得很漂亮。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过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呢。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着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进来,还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吗?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⑤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有些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都让他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⑥工作人员又问了下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怎么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⑦听过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⑧三天后,母亲终于高兴地接到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考查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考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儿子好半天才挤进来,还边挤边抱怨..说……(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3.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分)(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看法)4.结合内容说说,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结合上文推测一下,母亲为什么“呆了”?(7分)答案及解析:1.【答案】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⑤替儿子回答问题(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2.【答案】(1)“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2)“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2分,意思符合即可,仅答“爱儿子”得1分)3.【答案要点及示例】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方面提出看法,阐述理由。
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
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意思符合即可)4.【答案要点及示例】面试时,母亲帮儿子回答问题后,在场人的微笑让母亲感觉儿子的工作有希望;三天后,母亲接到公司电话由高兴变为惊呆,情节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儿子大学毕业待业半年却不慌不忙;面试被动而紧张,暗示了儿子不适合做推销员,相反母亲见解独到,口齿伶俐,所以电话的内容是公司希望母亲来做这份工作。
(结尾1分,特点2分,推测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瞄准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