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检查情况总结

作业检查情况总结

高一、二年级作业第二次检查情况为强化“及时布置、认真批改、精心讲评作业”的教学思想,落实学生作业这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形成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气,距第一次作业检查40多天后,按学校要求,教务处安排督查组人员对高一、二年级24个班级各学科作业进行第二次检查、统计。

一、基本原则及方式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依据各班各学科作业漏交人数、布置次数、批阅次数、页数、是否有等级、评语等多项指标逐一打出分数,然后计算教师所代班级的平均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照一类40%、二类40%、三类20%分为三个类别,分别计10分、5分、2分,未交作业,计-5分。

二、值得肯定:1、部分老师重视学生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布置、设计,还是批阅、纠正,坚持精益求精。

2、与高二年级比较,高一年级作业相对较好;各班级比较,高一161、165、167班、高二152、153班作业比较突出。

3、靳秀清、芦桂莲、许瑞芳老师所代班级的语文作业,贾婷老师所代班级的数学作业,陈小伟、张旭芳老师所代班级的英语作业,布置、批阅达到或超过五次;闫慧玉老师所代班级的政治作业、张海棠、王翠云、李建龙老师所代班级的物理作业、王晓芳老师所代班级的生物作业,布置、批阅达到或超过三次。

以上作业批改基本规范,符合作业检查要求。

4、李建龙、闫慧玉、吴竹青、牛永光、魏霞等老师对所代班级作业,批阅认真,恰当的评语比较多,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李芳老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用红笔做了必要的纠正,具有较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以上班级学科作业大都具备布置、批阅次数、页数较多、书写相对工整、格式相对规范、漏交现象没有或很少。

6、所代班级的学生作业平均成绩考核,列为一类作业的任课教师35名:语文:靳秀清冯文忠陈秋英许瑞芳牛菁菁作文:靳秀清陈秋英王晓菊崔颖郭成龙数学:李英才郭丽娜公素玲贾婷焦新珍英语:陈小伟王春香张旭芳牛永光物理:张海棠李建龙化学:张海彦吴竹青生物:邵伟邢蕾政治:武文标闫慧玉历史:郜文明赵翠先刘江瑞姬月梅地理:雒宏亮刘红卫刘京喜三、有待提高:1、部分老师布置、批阅作业的意识淡薄,所代班级作业问题比较多;高二文理分科后,一些老师认为代的不是高考科目,放松了作业要求,整体情况不及高一年级。

2、高二年级154、155、157班语文、154、155、157班作文、149、159班化学、154班生物、156班政治、154班历史等学科作业未交。

3、151、156、159班语文、高一七个班级、高二八个班级作文、高一七个班化学、153、155班生物、157班政治、155、158班历史、157、164班地理等学科作业判过,有的还写了评语,但没有批阅时间。

3、有些学科作业没有打对或错,没有批阅时间,只给出了等级,比较乱;个别班级把学生平时写的随笔或日记交来,代替作文本;个别作业找不到上次检查所盖的印章、所写日期。

4、160、162、167、171班作文、151、162、163班历史、151班地理等学科作业,有布置,但没有批阅。

5、两次检查,个别作业重复同一个缺点,没有改进和提高。

6、很多班级学生做作文,不在方格中间写字,常常压住方格底线,这种习惯会影响高考得分。

其他作业,也有类似现象。

7、普遍存在布置作业次数不达教学要求,批改次数少,缺少合理的评价性语言以及级别评定等不足。

四、建议及要求1、12月初,晋城市教育局领导在一中新课程改革视导检查时,谈到现在作业本与其他练习册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但特别强调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设计作业,优化知识结构,突出知识重点,批改作业,能够很好的了解、感知学生解题过程及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切合实际帮助学生调整思路。

他们认为,不是要不要检查作业的问题,而是怎样布置怎样批阅更有效。

2、希望老师们站在扎实教学的高度,更新认识,通过布置、批改作业,发现学生解题步骤是否严谨、准确、完整,格式是否规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随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保证学生作业的连贯性,减少临时突击,应付检查的现象。

可以合理利用自习时间、集体办公时间认真批阅,写清批阅时间,作出等级评定或者打出分数,运用恰当的批语激励学生,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4、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还是个未知数,不应随便淡化一些科目,以为理科可以丢开政治、历史、地理,文科可以放弃物理、化学、生物。

新课改以后,各门学科都要进行山西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取得高中毕业证。

文理分科后,不仅要抓好以往的高考科目,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学科,也要通过布置、批改作业,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5、课本教学内容结束,已经开始复习的学科,也不要随手推给学生,想看就看,想做就做,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课程标准,围绕教学重点,选择教材或练习册中的关键题型,要求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加深对这些题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6、督查组每次作业检查后,都在作业本上写有检查日期,盖有印章,请老师提醒学生保留,不要随便撕毁,以免影响第二次检查。

2010年元月上旬将进行第三次作业检查,各班各学科教师见通知后,安排课代表及时收齐作业,并交到督查组。

高平二中教务处 2009.12.18学生作业可以分类布置,优生难度略微高点,学困生多做些班主任要关注本班作业完成情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及时交任课教师批阅,并配合任课教师督促学生把作业交到教学常规督查组。

不仅检查学生接受、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而且通过布置作业展现教师设计作业的思路及,通过批阅作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老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了解、学习批改较好的作业,取长补短,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让作业真正服务于教学。

高平二中教学常规督导检查教学简报——高一、二年级作业检查情况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也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2009年10月,我校督查考核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下,对高一、二年级24个班级1450多名学生的各科作业进行了认真检查,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依据漏交人数、布置次数、批阅次数、页数、是否有等级、评语等多项指标逐一打出分数,然后计算教师所代班级的平均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照一类40%、二类40%、三类20%分为三个类别,分别计10分、5分、2分,未交作业,计-5分。

一、总体情况:高一、二年级各班九门学科均布置作业并进行批阅;部分作业布置次数、批阅次数较多;多数班级能够发挥学习委员以及课代表的作用,按时收起作业,并交到教学常规督察考核组检查;高一161、170班、高二151、153班作业比较突出。

以上班级学科作业大都具备布置、批阅次数、页数较多、书写相对工整、格式相对规范、漏交现象没有或很少、有等级评定和比较合理的评语等条件。

三、所代班级的学生作业平均成绩考核,列为一类作业的任课教师35名:语文:张建清靳秀清王晓菊牛菁菁芦桂莲崔颖作文:王晓菊靳秀清张建清许瑞芳郭成龙数学:公素玲郭丽娜姬学勤贾婷李岚英语:王琴吕慧婧陈小伟刘艳芳魏霞物理:王翠云郭连顺化学:张海彦吴竹青生物:李绿霞邢蕾政治:武文标闫慧玉历史:赵翠先刘江瑞姬月梅地理:刘京喜刘红卫陈瑶芬三、正视问题:1、大部分作业布置次数(作文篇数少,很多班级只有一篇),批改次数少,个别作业仅批阅了一二次,与教学要求及教育局考核标准相差较大。

有的作业批改不及时。

2、一些作业批阅过于简单,随便打了几个对号(甚至一张一两个对号),既无激励性评语,也无优、良、中、差或者分数等类似的等级评定。

3、有些作业虽然有评语,但十分平淡,很难发挥检查效果和激励作用。

4、有些作业本前边是这一科,后边又写了好几页别的学科的练习或者草式;有的作业本几乎撕了一半,缺角短页,很不好看,降低了作业的严肃性。

5、个别班级交作业太迟,影响作业检查登记工作顺利进行,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检查完毕,有些班级不能遵照通知及时取走作业本,堆放在督查组,给工作造成不便。

6、漏交作业现象还比较多,个别作业漏交9本、10本,几乎20%学生未交。

四、建议及要求1、充分认识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的必要性。

各级各类中学都把学生书面作业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重要环节,并规定严格详细的检查考核制度,通过布置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便选择更加切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2、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作业每周至少一次,保持一定作业量;每学期高中作文不得少于八篇,每次详改不得少于三分之一;3、布置作业不能简单省事,告诉做目标检测等就完事大吉,忽略作业的针对性。

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立足知识水平,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实际效果,精心选择、布置作业,避免粗放型作业模式,减少不必要时间消耗,切实强化作业功能。

4、鼓励学生尽量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作业本要干净整洁,不要随便乱写乱画,不要在这一科作业本上写其他科目的练习,作业格式应上留天下留地,左有肩右有膀,规范美观,赏心悦目。

5、教师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作出等级评定,运用恰当的批语激励学生。

老师们可以合理利用自习时间、活动课时间对学生作业面批面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6、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指导、督促课代表按教学常规考核组通知,及时收交作业,力争做到不漏交、不丢失。

以后,错过规定时间交上来的作业,不列入评定范围。

7、检查完毕,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取走作业,随教学进度布置新作业。

教务处教学常规考核组 2009.1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