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一书读完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
他的一生可谓波折重重,从以前的囚下之徒变成一名热衷于公益善事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路程。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书中主要内容是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个诚实热心的工人,一直在帮助着穷苦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小孩,过着贫苦的日子。
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他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判进监狱5年。
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欺辱,不堪忍受狱中之苦的他试过四次逃跑,却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
当他出于之后,背负着罪名的他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于街头。
后来是一个米利艾主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次一次感化着他的心灵,最终让他重获新生。
冉阿让从此改头换面埋头与新的工作,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下当上了一市之长。
成为了大富翁之后他仍旧记得当年米利艾主教的教导,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他却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之囚。
但他依旧没有气馁,救助了孤女珂赛特逃出法律的魔爪。
然而最终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他这么多年来的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了死亡的尽头。
故事的内容是悲惨的,映射出的却是一个社会虚伪的阶级观念和丑陋的种种人性,无疑是这本巨作的精彩之处。
冉阿让,他曾经是个被人嫌弃,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
他也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而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的善心人。
曾经的他是个魔鬼的化身;而后来的他,就像一个正义的化身。
当我合上手中的《悲惨世界》,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我想的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凶暴的人弃恶从善?是什么力量令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这个情节是最让深刻的,也是它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他出生在一个贫农的家里。
他是一个苦役犯,在牢中度过了十九年。
他仇视法律,不相信任何人,并要以此对社会进行报复。
然而当冉阿让想要放弃这个社会的时候,宽大为怀的主教向他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从此他弃恶从善,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雨果把法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归之于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
整部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
在《悲惨世界》这本书里,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强烈的不甘和抗议。
书中的多个角色也正是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缩影,一种卑微的人,他们势力、自私、丑陋的本性被暴露无遗。
就像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是演员,一时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的伪装也掩盖不住他自身丑陋的本性。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着不少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
如一些凭借职权的方便贪污受贿者;在比赛中为得到一次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小到考试作弊的学生。
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
还有另一种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磊落、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容、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魅力所深深震憾。
但愿我们身边
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传递无私、善良的精神,让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
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