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罗镜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工作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校以“质量立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以“爱生乐教、勤业笃学”为教风,以“尊师律己、勤学乐学”学风,丰富德育内涵,凸现办学特色,加强硬件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注重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新路,充分挖掘学校各方面办学要素的潜能,在全校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任务。

二、主要成绩:1、德育:学生德育合格率达100%,优秀良好率90%以上,师生违法犯罪为0,本年度无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做到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学生的养成教育逐步加强,文明素质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

2、智育:2010年我校获得“2009—2010学年度罗定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水平进步奖”,被评为2009年文明学校;②我校在本年度高中阶段春季总送生任务中完成238人,完成春季送生任务101%,居全市前列;③我校今年中考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445分以上同学共106人,居罗镜镇第一;上重点中学总人数达138人,居罗镜镇第一;更可喜的是,我校初三(5)班的叶中斌同学,考取了614分,勇夺今年罗镜镇“中考状元”!我校今年初一级期中考试进入全市前二十名,初二级进入全市前十二名;④在参加省市级的各项比赛中:我校参加广东省首届“初语杯”征文比赛,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初三(1)班的邱富尹同学和初三(2)班的孔令妹同学荣获省三等奖;⑤认真学习并大力推行了“快乐课堂”的课堂教学活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工作,加强了备课和上课的管理和检查,认真实施了课程改革计划,加强课改教研,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控制好学生流失。

⑥抓好教师培训。

在学期初,先培训教师,然后再上岗;并且不定期对班主任、科任教师实施校本培训,由学校领导、先进教师介绍经验及具体做法;3、体育:在罗定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象棋赛中,我校勇夺团体第三名,初三(1)班的彭燕君同学荣获女子个人第三名。

4、教育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学校教育设备以及饭堂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添置和改造;②投入资金3万多元安装了校园视频系统,大大保障了校园的安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一)、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继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两个为本”。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继续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学校、个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

干部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在学校各项工作及各自岗位上率先垂范;2、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以教研建设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教育活动。

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

教师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三个精神乐园”:一是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

只有爱岗敬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得到工作的快乐。

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只有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去探幽索微,就会学亦无穷,乐亦无穷。

只要建立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就会不仅爱优秀学生也会更爱有缺点的学生,以德报怨,也感觉问心无愧,这是教师的境界。

三是守住依法执教的精神乐园。

依法执教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

3、认真反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通过反思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抢抓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认真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来看待和解决学校和学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聚精会神搞课堂教学,一心一意谋学校发展;要提高工作质量,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生机活力;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继续推进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要初步构建出比较明晰的思想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和计划性。

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重点抓好落实,突出实效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切实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其他学科教学中要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课堂教学真正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2、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好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纪律、安全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法制纪律观念和安全意识技能。

3、实施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的反馈制度,切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四文明”要求为着手,对学生课堂纪律、仪容仪表、校内走廊秩序以及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常抓不懈。

充分发挥团委的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调动其自主管理和教育的能动性。

切实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继续评选文明班。

4、规划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努力做到事事有记录,注重体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

通过记录、了解学生各种信息,重点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在人力、时间、空间上加大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着力、确保实效,努力实现教育的“无缝隙对接”。

5、发挥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优势,抓好班主任的培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改变班主任作风。

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原则,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三)、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把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着“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受益的原则。

2、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要进一步加强课堂常规管理,重申课堂规范的有关要求,规范教学行为。

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监督机制,重视和发挥好教师对班级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落实“人人懂常规,个个守规范,班级有秩序”的要求。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上练习、课下作业和阶段性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反复强化训练,狠抓落实,直至学生养成习惯。

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各科组要组织教师研究和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做到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合作性与讲授性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指导”和“四落实”,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温故知新;做到落实课前考前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课堂和单元检测制度,落实作业、试卷批改分析反馈制度,落实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制度。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切实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效益。

4、加强备课管理,提升教学设计水平。

要创设教师合作的校本教研氛围,使教学设计既能体现个体的教学创意,又能体现集体的教学智慧,通过备课质量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导处要加大对备课及教案的检查管理力度,解决以往教案上传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深入开展网络教学实验。

要充分发挥我校光纤网络的资源优势,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教师要把落实预习制度,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作为实验的三个突破口,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最优化。

6、进一步学习市教育局关于学科评价的实施意见,落实我校各学科教学评价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科学习发展目标的评价,侧重于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评价记录要详实全面。

7、全面总结新课改以来取得大于的各项成果。

8、加强毕业年级的管理,努力提高中考成绩。

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

我们一定要文化认清形势,统一形势,统一思想,加倍努力,准确把握课改要求和中考改革的方向,争取明年中考再创佳绩。

要加强对初三学生的思想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好初三学生会、家长会和班级协调会以及阶段性的学情分析会,广泛收集信息,研究教材和教学策略。

加强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任课教师要勤于工作,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力争明年中考有更多的教师和学科取得新的突破。

(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推动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研究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带教研”的氛围,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各科组要以课程改革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程标准,学习新教材,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吃透”和“掌握”两个层次的要求。

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研究学生自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继续探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总结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确保课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2、充分发挥科组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中的职能。

进一步落实教研、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科组长和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规范教研活动记录、集体备课记录、教案及学生作业的批改等教学常规,提高教学的精细化水平。

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要认真落实每人一节研究制度,使教学研究课成为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导处要加大教学检查和指导力度,切实落实教学工作考核的各项规定。

3、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校按教局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开展“快乐课堂”的课堂教学活动,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工作,加强了备课和上课的管理和检查,使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