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梳棉工序(一)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梳棉工序(一)


1960s-19 80s 1991-200 0s
2005
360-600
600
20-100 金属针布
140 金属针布
国内外主要梳棉机制造厂商 • • • • • • • • • 德国特吕茨勒:DK803、DK903 瑞士立达:C51、C60 英国克劳斯罗尔:MK5、MK5D 马佐里(东台):C501 青岛宏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231A、FA232A 郑州宏大:FA225B、FA221D 金坛纺机:JFA226 江阴机械:FA212B 东佳集团:FA208
高产梳棉机一般在0.5~1之间
握持力:AB逐渐增加,
B点最大;
隔距:AB逐渐减小; 偏心距e:给棉板圆弧与
给棉罗拉中心的距离;
3.刺辊(Lickerin)
完成对棉丛的梳理并 去除部分杂质。 铸铁圆筒,两端堵头;表面 包锯齿,250mm;八头螺旋 线。 剌辊高速有利于分梳和除杂, 但过高会损伤纤维而短绒率, 锡林速度也相应,带来全机 高速的一系列问题。 增加刺辊表面锯齿密度,也 可提高分梳和除杂。齿密: •横密:如8槽/inch •纵密:如4.5齿/inch
纺纱原理与设备
第四章 梳棉
本章主要知识点:
1.梳棉工序的任务及各任务的实现方式。 2.梳棉机的机构组成、工艺原理和作用分析。 3.梳棉机各部分工艺调节的参数与调整方法。 4.梳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 5.梳棉质量的评价及提高措施。
第一节
梳棉工序概述
一、梳棉工序的任务
• 梳理:使棉束单纤维(锡林、盖板作用)
(三)影响梳理效果的因素 1.刺辊速度 刺辊速度高,梳理好,但过快损伤纤维。 衡量分梳刺辊质量的指标--分梳度。 分梳度C:每根纤维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nt Z L Tt C v w 1000
w-棉层定量(g/m); nt-刺辊转速(转/min); v -给棉速度(m/min);L-纤维平均长度(m); Tt--纤维线密度(tex);Z-刺辊表面总齿数。
1. 给棉罗拉 (Feed Roll)
与给棉板鼻尖共同形成对棉层强有力的钳口(nip),握持棉层, 使刺辊在整个棉层横向进行开松与分梳。为使棉层握持牢靠、均匀, 罗拉表面有齿形沟槽或小菱形花纹,并在罗拉两端加压。
2.给棉板(Feed Plate) 工作表面为光滑弧形, 有一鼻尖。为使棉束尾端 不致于过早滑脱,要求:
• 除杂:清除杂疵、短绒 • 混和与均匀:进行单纤维间的混和
“吸”、“放”纤维 • 成条:制成均匀的棉条
二、梳棉机的发展
时间
1950s
机型
1181 A186C-F FA201 FA223-2 25 TC-03
锡林转速 (r/min) 280 330-360
产量 梳理元件 (Kg/h) 5-7 18 弹性针布 金属针布
4.除尘刀:击落尘杂,调节落棉。 5.小漏底:托持纤维,排除短绒。(新机型以分梳 板代替小漏底)
除尘刀:矩形钢板,30º 角 传统除杂:除尘刀+漏底; 小漏底:网眼弧形钢板;
高产梳棉机给棉和刺辊部分
(二)刺辊对棉层的梳理过程 1.梳理方式:握持梳理 2.梳理过程:三个阶段 (1)梳开阶段:棉束尾端被牢固握持,头端 被穿刺、分割; (2)梳理阶段:锯齿与纤维产生相对滑移与 摩擦,产生梳理(纤维伸直、横向分开); (3)分解阶段:随着棉束的喂给,对同一棉 束尾端的握持渐弱,锯齿将棉束抓走—棉束分 解。
微机控制及数显;道夫 变频调速;带传动平稳, 噪音低;高精度、整体 式锡林道夫;机内滤尘 箱连续吸,车肚机外间 歇吸;后固定盖板及刺 辊分梳板;可视棉网的 双皮圈导棉装置;全封 闭安全罩;安全自停装 置;棉卷或棉箱喂入, 自调匀整通用设计 。
三、梳棉机的工艺过程
第二节
给棉、刺辊部分
一、给棉、刺辊部分的梳理作用 (一)机构 组成:给棉罗拉、给棉板、刺辊、分梳板 或小漏底(老机有)、除尘刀; 作用:喂入棉卷或棉丛,进行梳理,排除 杂质和短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