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股份XX二O一五年七月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工程代号:H D2009核定资质单位负责人: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股份XX二O一五年七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1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X和技术标准3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4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5第二章煤矿基本情况5第一节自然属性5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27第三节矿井投产后主要生产环节及系统变更情况28第四节煤矿生产现状29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36第一节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36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39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41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生产能力核定43第五节供电系统生产能力核定46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生产能力核定51第七节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核定56第八节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65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生产能力核定79第十节压风、灭尘、瓦斯抽放、通讯、防治水等系统核查情况83第十一节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等核查情况86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88第一节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分析88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89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90第五章问题与建议91第一节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91附表: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表附件: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附件附图: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附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XX市吴桂桥煤矿XX(以下简称吴桂桥煤矿)于2005年动工兴建,2011年8月份正式建成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
根据豫工信煤【2014】581号《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生产能力重新核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吴桂桥煤矿委托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股份XX对该矿井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依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吴桂桥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小组,编制了生产能力核定大纲及矿方提供资料清单。
2015年6月,我公司生产能力核定小组成员赴吴桂桥煤矿,进行现场核查和收集相关图纸、资料。
在矿方提供的图纸、资料基础上,结合井上下现场核查情况,依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编制完成了《XX市吴桂桥煤矿XX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核定工作主要过程如下:一、成立生产能力核定小组首先由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股份XX生产能力核定小组学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文件精神,同时对本次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开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㈠吴桂桥煤矿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矿长XX、矿长安全XX(证照均处于有效期内,详见附件),依法组织生产,没有非法、XX行为。
㈡吴桂桥煤矿组织机构设有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和生产副矿长,下属生产调度室、总办室、安全科、培训科、技术科、开拓科、机电科、生产科、通风科、防水科、瓦斯管理科等科室。
矿井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领导、部门、区队、班组及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矿级领导带班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培训制度等健全有效的安全体系。
矿井按年度编制《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针对矿井存在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建立了灾害处理与应急预案。
㈢吴桂桥煤矿具有完备的设计、图纸资料;矿井开拓开采生产布局合理,生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
吴桂桥煤矿初步设计于2004年由X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豫煤规【2004】536号文予以批复,矿井于2005年动工兴建。
2009年8月,由煤炭工业部XX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设计修改,并由XX省能源规划局以豫能局综合【2009】35号文予以批复。
矿井已于2011年8月正式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
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并列式式通风系统,布置有主井、副井两个井筒。
井下开采采用走向长壁综采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绘制有符合矿井实际并能指导生产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排水系统图、供电系统图、储量计算图、地面生产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等有关图纸。
矿井具有经依法认定的勘探报告或资源储量核实(检测)评审意见书和上一年度矿井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
㈣收集了该矿井主要通风机、主井提升机、副井提升机、主排水泵等主要设备的性能鉴定及测试报告。
㈤矿井依据相关规定编制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年度瓦斯及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报告、防治水专项设计等报告,并按照规定执行通风、瓦斯报表制度。
三、核查该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应具备的条件该矿井“三证一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齐全有效,具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二条的规定。
四、进行生产能力核定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股份XX参加生产能力核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均为参加国家发改委和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培训班的人员)严格按照《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对资源储量、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压风、灭火、防尘等系统能力进行了认真地核定,提出了各生产系统最终核定结果。
根据矿井各环节核定结果,最终确定吴桂桥煤矿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00万t/a,并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编制完成了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附表及附图。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X和技术标准本次核定主要依据下列法律、法规、规X和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XX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工和国矿产资源法》4、《中华人民XX国煤炭法》;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6、《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7、《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2014);8、《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10、《关于加强煤矿井下生产布局管理控制超强度生产的意见》(发改运行〔2014〕893号)11、《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通知》(豫政办〔2014〕63号)1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X》GB50215-2005;1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4、《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16、《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1987年);17、其它有关煤炭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矿井提供的其它图纸、文字资料等。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矿井各主要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为:主提升系统108万t/a,副提升系统103万t/a,排水系统101万t/a,供电系统103万t/a,井下运输系统154万t/a,采掘系统103万t/a,通风系统127万t/a,地面生产系统110万t/a。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依据各生产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取其最小值,并按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的档次标准,按就近下靠、不实行四舍五入的原则确定:吴桂桥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为100万t/a。
第二章煤矿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吴桂桥井田位于XX市确山县古城乡境内,井田中心西距京广铁路马庄站6km、至107国道7km,均有公路相接;京珠高速公路从井田中部穿过。
交通十分便利。
见图2-1-1。
图2-1-1交通位置示意图二、井田位置,边界X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井田地处华北冲积平原南缘,地形平坦。
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5),井田矿区X围由以下11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200m~-700m。
吴桂桥矿井井田X围西起朱庄窑场,东至X教庄,最长7km;南起付庄、吴桂桥,北至杜庄,最宽3km,井田面积14.9573km ²。
由于京珠高速公路从井田中东部穿过,在公路及公路两侧安全境界X 围内覆压煤炭资源形成禁采区,井田被分为东、西两区。
井田拐点坐标见表2-1-1。
矿井X围拐点坐标表表2-1-1矿井为独立块段,周围没有其它煤矿存在。
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一)地层井田东部地层走向近东西向,西部转为北西向。
倾向北东,倾角10~25°,一般15°左右。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与上覆第三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奥陶系中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中统为煤系基盘,厚约230m,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厚层灰岩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
含煤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石炭系(C)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29.39-72.02米。
⑴中统(C2)XX组(C2b)为杂色铝土质泥岩、薄层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含结核状及稀疏分布的黄铁矿。
层厚2-10m,一般4-6m。
⑵上统(C3)XX组(C3t)为灰色厚层致密灰岩,含一2、一3、一5、一6、一7煤层,单层厚0.15-1.24m,仅一5、一6、一7局部零星可采。
本组共含六层灰岩,单层厚0.40-18.10m。
下部二层为灰至灰白色厚层致密状生物灰岩。
中上部为三层深灰色薄层灰岩。
顶部为深灰色厚层致密灰岩,厚0-16m,一般8-12m。
2、二叠系(P)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整合于石炭系之上,平均厚367m。
自下而上分述如下:⑴下统XX组(P1sh):下部由浅灰色钙质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浅灰色铝土质泥岩和泥岩等组成。
含二煤段煤四层,其中二0、二3煤层均不可采,二21、二2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二22煤层顶底板常可见黄铁矿和菱铁矿结核。
钙质砂岩以下至上石炭统顶部灰岩,钙质成分逐渐增高,有时相变为砂质灰岩。
厚18.50-41.94m,一般30m左右。
中部为深灰色薄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薄层砂质泥岩(相当于大占砂岩段)。
厚1.90-22.77m,一般9m左右。
底部距二22煤层3-5m,有时为二22煤层的直接顶板。
上部为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相当于香炭砂岩段)。
层厚1.28-32.90m,含二4煤层,厚0.10-2.8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