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怀瑾先生:五十阴魔之色阴境界
这个作功夫的秘密,都在后面一两卷当中,大家平常最不注意的地方,尤其是五十种阴魔——五阴解脱。
《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五阴是怎么空的?要作功夫空。
我曾说大家“倒果为因”,把佛学的果,拿来变成自己的。
现在回转来“倒因为果”,要自己去求证。
讲到五十种阴魔,大家不能不读书,不读书就是我慢,是犯戒的。
诸佛菩萨把法门传给你,这就是法本。
佛在《楞严经》卷九色阴区宇中说:“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那时念头没有了,一切清清楚楚,这时动静是一样的,一个杂念不起,功夫到了“忆忘如一”,应该在此入三摩地。
就好像“明目人处大幽暗”,在幽暗中有微明。
“精性妙净,心未发光”,这时生命本性的境界很清净,很微妙。
而一般人心理是活络的,乱七八糟的,眼睛闭起来是漆黑一片的。
如果现在有人做到“销落诸念,动静不移,忆忘如一”的境界,那不晓得牛吹得多大,其实也只是一种境界而已。
是什么境界呢?“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这是心理上快要转变时的一种心理变化,没啥稀奇!换句话说,当你打坐时,心里空空洞洞,或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几个时辰,那是由于你生理四大调顺,瞎猫碰到死老鼠,如电源般插上了。
这并不是真功夫,稍过一会儿又掉了,这些都属于色阴区宇。
讲到色阴区宇,有几部书应该看——《神僧传》、《神尼传》、《佛祖历代通载》等。
看这些传记,能启发真诚向道之心。
还有一本《憨山大师年谱》,憨师二十八岁到处参学,到盘山顶上,有一茅篷,有一个和尚在里面打坐,不理憨山大师。
那和尚吃饭,憨山大师跟着吃,那和尚喝茶,他也自己喝。
后来吃饭时间到了,憨山大师就给那个和尚做饭,喝茶时间到了,就煮茶,吃完了就自己经行。
如此到
第七天,那和尚才跟憨山大师说话,那和尚说:“我住此岩三十余年,今日始遇一个同风。
”
有一晚吃粥了,憨山照样在山顶行香,站在那里定住了,觉得天地世界,在一片光明中,正是“销落诸念”的境界。
他进了茅篷后,那和尚一看,开口了:告诉你,此乃色阴区宇,你功夫作到这个境界也不过如此。
老僧在此三十年,夜夜经行都在此境中,有啥稀奇!年轻人,就是这样难,也就有这样容易。
那个和尚,三十年夜夜经行,身心都忘掉了。
你们注意,修行人!你们还在色阴区宇的上半截,闭起眼睛漆黑一片,在那里瞎摸瞎坐。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
”一片光明,墙壁山河大地都透视了。
千万不要以为这时得了神通,想当祖师爷,在这里头玩起来了。
在这个色阴区宇里,还有十种境界,都是魔境,自己去看经研究。
你们在那里搞气脉、三脉七轮、上丹田、下丹田,颠颠倒倒,反反复复,在那里干什么?都是在色阴区宇里。
想做到色阴尽,把生理空掉,你以为气脉通了就成道啊?充其量不过到达了色阴尽而已。
能够达到色阴尽,身体真的空掉了,所谓气脉不气脉,已不在话下,那还是最初步的事。
佛说这时才能“超越劫浊”,五浊中跳出一层而已。
可是成道了吗?
下面佛继续说:“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这还是妄想,而且是大妄想,不是小妄想。
我们现在坐在那里,是小妄想。
那个境界,身心都忘了,正是一个大妄想,是一个坚固的大妄想,还以为自己没有妄想。
在这一段里,佛告诉你,在色阴区宇中有十种岔路。
十种还是大原则,若详细讲,起码要讲三个月,你们自己去研究,这些都是坚固妄想的色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