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S—32 K—39 Mn—55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 使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购物B. 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C.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D. 用高炉喷吹技术综合利用废塑料【答案】B【解析】【详解】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化工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选项A应提倡;B.焚烧废旧塑料产生致癌性物质苯丙芘等,不能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应使用塑料的替代品防止白色污染,如聚乳酸等,选项B不应提倡;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C应提倡;D、用高炉喷吹技术综合利用废塑料,减少白色污染,选项D应提倡;答案选B。

2.用化学用语表示C2H2+HCl C2H3Cl(氯乙烯)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C B.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A.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76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HCl的电子式:H+[]-【答案】C【解析】C,选项A错误;【详解】A.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为:136B.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l,选项B错误;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C 正确;D. HCl 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选项D 错误。

答案选C 。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Al 2O 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 NH 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D. 钠钾合金的密度小,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答案】A 【解析】【详解】A 、氧化铝熔点很高,所以可以做耐火材料,选项A 正确;B 、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具有还原性,做制冷剂,是氨气易液化的原因,选项B 错误;C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选项C 错误;D .在快中子反应堆中,不能使用水来传递堆芯中的热量,因为它会减缓快中子的速度,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选项D 错误; 答案选A 。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pH 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 +、Mg 2+、ClO -、HSO 3-B. c(Fe 3+)=0.1 mol·L -1的溶液中:K +、NH 4+、SO 42-、SCN -C.w-K c(OH )=0.1 mol·L -1的溶液中:Na +、HCO 3-、K +、NO 3-D.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NH 4+、NO 3-、Na +、SO 42- 【答案】D 【解析】【详解】A. 使pH 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呈碱性,HSO 3-、Mg 2+不能大量存在 ,且ClO -与HSO 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 错误;B. c(Fe 3+)=0.1 mol·L -1的溶液中:Fe 3+与SCN -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 错误; C.w-K c(OH )=0.1 mol·L -1的溶液中c(H +)=10-1mol/L ,为强酸性溶液,HCO 3-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 错误;D.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NH 4+、NO 3-、Na +、SO 42-、HCO 3-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D 正确。

答案选D 。

5.实验室用Ca 与H 2反应制取氢化钙(CaH 2)。

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制取H 2B. 装置乙净化干燥H 2C. 装置丙制取CaH 2D. 装置丁吸收尾气【答案】D 【解析】【详解】A. 装置甲利用稀盐酸与锌在简易装置中制取H 2,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A 不选;B. 装置乙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利用浓硫酸干燥氢气,起到净化干燥H 2的作用,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B 不选;C. 装置丙利用纯净的氢气在高温条件下与钙反应制取CaH 2 ,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C 不选;D. 装置丁是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氧气进入与钙或CaH 2反应,实验原理与吸收尾气不符合,过量氢气应收集或点燃,选项D 选。

答案选D 。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B. 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C. 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4Cl2+S2O32-+5H2O===10H++2SO42-+8Cl-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答案】C【解析】【详解】A. 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选项A错误;B. 过量的铁粉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3Fe2++2NO↑+4H2O,选项B错误;C. 用Na2S2O3溶液吸收水中的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l2+S2O32-+5H2O=10H++2SO42-+8Cl -,选项C正确;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B. 过程Ⅰ中每消耗116 g Fe3O4转移2 mol电子C. 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 Fe3O4+H2↑D. 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答案】B【解析】【详解】A. 过程Ⅰ利用太阳能将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选项A正确;B. 过程Ⅰ中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每消耗116 g Fe3O4,即0.5mol,210.5mol33mol⨯=Fe由+3价变为+2价,转移23mol电子,选项B错误;C. 过程Ⅱ实现了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 +H2O Fe3O4+H2↑,选项C正确;D. 根据流程信息可知,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与Y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Z)>r(X)>r(W)B.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弱C. 由W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供氧剂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答案】C 【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W为氧元素,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X为钠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则Y为硫元素,Z为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比Y大,则Z为氯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W为氧元素,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X为钠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则Y为硫元素,Z为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比Y大,则Z为氯元素。

A.同主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而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r(X)>r(Z)> r(W),选项A错误;B.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S强,选项B错误;C. 由W与X形成一种化合物Na2O2可作供氧剂,选项C正确;D.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H2SO4的酸性比HClO4的弱,选项D错误;答案选C。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S SO3H2SO4B. NH3NO2HNO3C. Cu2(OH)2CO3CuCl2(aq)Cu(s)D. 饱和NaCl溶液NaHCO3(s)Na2CO3(s)【答案】D【解析】【分析】A、硫燃烧一步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氨气一步反应只能得到一氧化氮;C、钠非常活泼,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详解】A、硫燃烧一步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A错误;B、氨气一步反应只能得到一氧化氮,不能得到二氧化氮,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B错误;C、钠非常活泼,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C错误;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氯化铵,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转化关系可以实现,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的特点、反应条件,C项为易错点,注意Na和盐溶液反应的特点。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合成氨反应放热,采用低温可以提高氨的生成速率B. 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 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D.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平衡正向移动,23222c(SO)c(SO)c(O)的值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降低温度,会减慢氨的生成速率,选项A错误;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由c(OH-)=()WKc H+可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选项B错误;C、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S<0,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因此可知△H<0,选项C正确;D、23222c(SO)c(SO)c(O)可看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该值不变,选项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