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给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变电站给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施工组织管理 (1)三、施工方案 (3)3.1 施工准备 (3)3.2测量放线 (3)3.3沟槽开挖与验收 (3)3.4 给排水管道基础 (4)3.5 管道铺设 (4)3.6 雨水井、检查井施工 (5)3.7 给水管压力试验、排水沟灌水试验 (5)3.8 给排水管道土方回填 (5)四、安全危险源分析及预控措施 (5)4.1 安全危险源分析 (5)4.2 危险源安全防护措施 (5)五、环境保护措施 (6)一、编制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GB 50119—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1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8—20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4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11)✧《水泥取样方法》(GB/T 12573—200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 79—201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200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200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 10-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 50303-2011✧《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 GB 50617-2010✧《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T 29-2003✧《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Q/GDW 1183-20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2010)250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手册》(中国电力出版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示光盘》(中国电力出版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变电工程分册》(2014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变电工程部分)》(2012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第一辑)》(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施工方法(第二辑)》(2012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设计图集》(2014版)✧《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火力发电、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的通知》(国能综安全〔2014〕45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本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记录二、施工组织管理2.1 按照项目管理体系,设置技术员一名,专职安全员一名,质量监督员一名。

2.2 计划工期:2017年6月21日—2017年7月4日2.3 适用围:冠山220kV变电站室外给排水及雨污水系统建、构筑物工程2.4 施工工艺流程图2.5 施工注意要点2.5.1确定管道性质,管径大小、基础种类、埋深、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有关情况。

2.5.2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施工机械等容的确定。

2.5.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组织。

2.5.4材料、机具、加工件供应及进场检查。

2.5.5回填土工程应分层夯实,不得破坏已施工完的成品。

三、施工方案3.1 施工准备3.1.1材料准备1)镀锌给水管及排水管件质量标准应符合规要求,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管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毛刺。

2)水表规格符合设计图要求,表壳铸造规矩,表面光滑,无砂眼无裂纹,表玻璃盖无损坏,铅封完整。

3)阀门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阀体铸造规矩,表面光滑,无裂纹,开关灵活,关闭紧密,填料密闭完好无渗漏,手轮密封完好无损坏。

4)PVC管材、管件、支架、粘结剂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管材外表层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厚度均匀、色泽一致、管件造型规矩、光滑无毛刺。

3.1.2 技术准备1)图纸会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简称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

2)技术交底:应按照导则规定,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必须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3.2测量放线3.2.1 为施工测量使用方便,从永久性水准点处,引测临时性水准点,其精度满足规规定。

水准点闭合误差不大于4mm/km。

3.2.2 用经纬仪定出管道中心线位置,标出管线起点、终点和转交点,作为中心控制桩。

3.2.3按铺设管道坡度控制要求,每隔10m测设一块坡度板。

3.2.4根据管道设计坡度计算挖槽深度。

用坡度板上高程线减去一下反常数,控制挖深。

根据沟底宽度边坡和挖深计算出上口宽度,放出上口挖槽线。

3.3沟槽开挖与验收3.3.1常用沟槽断面形式有:直槽、梯形槽、混和槽等,合理选择沟槽断面形式,可以为管道安装创造便利作业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加快施工进度。

选定沟槽断面应考虑下列因素:土壤的种类、沟管断面尺寸、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管道埋深等因素。

本工程采用直槽。

3.3.2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快施工进度。

3.3.3沟槽开挖注意事项(1) 沟槽应分段开挖,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

如相邻沟槽开挖,应按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

(2) 沟槽开挖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槽底超挖或对槽底土的扰动。

采用机械法挖土应留0.2~0.3m 厚土层,待铺管前用人工清挖至设计标高;采用人工法挖土暂不铺管也应留0.15m厚土层,待铺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3) 对地下原建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应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预先采取措施,严加保护。

(4) 采取机械法开挖、所选择的机械类型和大小要适用于工程情况和条件,二者要匹配。

(5) 采用人工开挖,人员间距3~5m为宜。

深槽作业,应注意沟槽边坡稳定,防止坍塌,必要时应加支撑。

3.4 管道铺设3.4.1 下管前准备工作(1) 检查管子、外表面有无空鼓、漏筋、裂缝、缺边等缺陷,不合格管材不得使用。

(2) 符合管基的标高、中心线及坡度。

(3)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允许下管。

(4) 检查所用下管工具、临时设施应牢固可靠。

(5) 明确劳动组织、并设专人统一指挥。

3.4.2 下管操作施工要点:(1) 根据管径大小、工程量多少和现场条件,下管方法可选用人工下管法和机械下管法。

(2) 承插式混凝土管,下管道时承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排列。

(3) 尽量采用沟槽上分散下管,以减少在沟运管。

(4) 沟运管、排管应将管子放在沟槽一侧,并留出检查井的位置。

(5) 沟槽运管,若与支撑横木矛盾时,应事先倒撑。

倒撑时一定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3.4.3 稳管操作要点稳管是将每节管子安装在设计标高上,并满足设计坡度要求。

包括管子对中、对高程、对管口间隙和坡度等操作过程。

3.4.3.1 管轴线位置控制:其控制方法一般采用中线法和边线法。

(1) 中线法:由测量人员将管中心测设在坡度板上,稳管时由操作人员挂上中心线,在中心线上挂一垂球。

稳管时,在管放置一块带有中心刻度的水平尺,然后移动管身,使其垂线与水平尺的中心刻度对正,不超过允许偏差值,即为对中结束。

对中过程中也要满足高程和管口间隙要求。

(2) 边线法:当槽沟不便设置坡度板或用中线法不方便时,可采用边线法。

稳管时,在中心线一侧,钉一排边桩,其高度接近管子半径。

挂边线时,使边线距中心线的距离等于该常数,即为对中合格。

3.4.3.2 稳管高程控制:将相临坡度板上的高程钉用小线连成坡度线,稳管时,使坡度线上任何一点至管底的垂直距离为一常数(或称下反数),操作人员调整管子高程,使下反数的标志与坡度线重合,表明稳管高程合格,稳管工作,对高程和对中心的操作是同时进行,操作人员相互配合。

稳好后管节下部用石子垫牢,再继续稳下一节管,方法同前。

但要注意管口间隙符合要求,而且两节管口外皮要平滑,无错台。

3.4.4 管道接口采用柔性3.4.4.1 柔性接口主要采用沥青及橡胶圈安装固定。

3.6 雨水井、检查井施工3.6.1 井壁墙体砌筑每次收进不大于30mm。

井的流槽应在井壁砌至管顶以上时进行施工。

井钢筋踏步应随砌随安,位置准确。

混凝土井壁踏步在现浇模板完成后安装,井管道顶部采用砖拱。

检查井井盖安装时采用经纬仪测点统一安装,井盖标高采用水准仪测设水准点安装。

3.6.2 井壁和流槽应按需要制作弧形模板粉刷成形,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雨水口支管管口与井口墙面相齐,井圈高程应比路面低10mm为宜。

3.7 给水管压力试验、排水沟灌水试验3.7.1 给水管隐蔽前进行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给水管道为镀铁管及镀锌管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10分钟压力降不大于0.05MPa,将至工作压力检查,不慎不漏为合格。

给水管材为塑料管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将至工作压力检查,不慎不漏为合格。

3.7.2 站区通长排水管道灌水试验,从上部检查井灌水,灌水高度为高于管顶1.0m,30min不渗漏为合格。

压力排水管道按设计要求做水压试验,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1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 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