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行业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唯品会销售的服饰类商品所应遵循的商品标识标注规范和质量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唯品会销售的服饰类商品,包括:服饰内衣类目内女装、男装、内衣、服饰配件分类下的所有商品;母婴纺织类目内所有服饰和服饰配件商品;奢侈品类目内下所有服饰配件商品;运动户外类目内运动服饰。
2. 商品价格描述规范1) 商品市场价格真实客观;2) 商品市场价格不得出现虚报/虚抬价格、错误标注等情形。
3. 标识标志规范在唯品会上出售的服饰类商品须带有完整的规范简体中文标识标志,内容包括:1)吊牌,吊牌上应标注:商品名称、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商品号型和规格、执行标准、使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详见附录A)、商品等级(如标注“合格品”)、洗涤护理标签、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安全类别(“A类婴幼儿纺织商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商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商品”)。
2)耐久性标签,即为缝在衣服上的耐久性标签,在商品使用过程中应牢固地附着且内容完好无缺,需包含:商品号型和规格、使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护理标签。
*商品标识标注必须符合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要求,详见附录C。
* 其他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标注的事项。
4. 服饰类商品质量规范(唯品会将不定期对服饰类商品进行抽检工作)1)商品安全性必须符合GB18401-2010《国家纺织商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如质量标准更新,则以最新的标准为准),详见附录B。
2)商品质量必须符合商品标签上所标识的商品执行标准(执行标准必须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5. 服饰类商品的验货标准附录A纺织品和服装成分含量的标注示例1、由一种类型纤维加工制成的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纤维含量标明为“100%”或“纯”时,应符合相应商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加工制成的纺织品和服装2.1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含量比例递减的顺序,列出每种纤维的通用名称,并在每种纤维名称前列出该种纤维占商品总体含量的百分率。
2.2如果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纤维的含量不足5%,则按下列方法之一标明其纤维含量;a) 列出该纤维名称和含量;b)集中标明为“其他纤维”字样和这些纤维含量的总量;c)若这些纤维含量的总量不超过5%,则可不提及。
3、由底组织和绒毛组成的纺织品和服装应分别标明商品中每种纤维的含量,或分别标明绒毛和基布中每种纤维的含量。
4、有里料的纺织品和服装含有里料的商品应标明里料的纤维含量。
5、含有填充物的纺织品和服装含有填充物的商品,应标明填充物的种类和含量。
羽绒填充物应标明含绒量和充绒量。
6、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质地的面料构成的单件纺织品和服装应分别标明每部分面料的纤维名称及含量。
附录B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根据指标分为A、B、C三类,其中婴幼儿纺织商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商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商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具体要求见下表:a 后续加工工艺中必须要经过湿处理的非最终产品,pH值可放宽大至4.0~10.5之间。
b 对需经洗涤褪色工艺的非最终产品、本色及漂白产品不要求;扎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要求;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纺织产品。
c 致癌芳香胺限量值≤20 mg/kg。
婴幼儿用品应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其中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
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
其他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例如:A类、B类或C类)。
产品按件标注一种类别。
注:一般适于身高100cm及以下婴幼儿使用的产品可作为婴幼儿纺织产品。
附录C在唯品会上出售的所有商品的最小销售包装需包含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该说明包括以下内容:1.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1)国内商品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应标注:省、市、(县)、区路名、门牌号、邮政编码等。
2)进口商品应当用中文标明该商品的原产地(国家或地区),同时还要标明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或进口商或销售商)的具体名称和详细地址。
进口产品的原产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予以确定。
3)依据《产品标识标注管理办法》,委托加工的生产企业不负责对外销售的,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
2.商品名称商品名称应标明商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商品名称有规定的,应采用其规定的名称;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商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俗名。
3.商品号型和规格纺织品的号型和规格的标注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服装商品应按照GB/T 1335.1-1335.3的要求标明服装号型。
标示方法:号/型体型分类代号号:指人体的身高;型:指人的净胸围或腰围;体型:指人体的胸围和腰围差数划分的类别,分为Y、A、B和C类;例如:男西服170/88A,适用于身高170cm左右,胸围88左右,胸围与腰围之差为12cm—16cm的男子穿用。
儿童服装:仅规定型号,不带体型代号;毛衣服装(FZ/T73005/FZ/T73018):上衣、裤子和裙子可分别单独标注胸围、裤长、臀围作为尺码号型。
进口服装和出口转内销服装:应符合我国服装号型标志,不能只用“L”、“M”、“S”等代替。
4.使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应标明商品采用原料的成分名称及其含量,纺织纤维含量的标注应符合GB/T 29862-2013的规定。
皮革服装应标明皮革的种类名称,种类名称应标明商品的真实属性,有标准规定的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
标注示例见附录A5.执行标准1)应标明所执行的商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编号;2)完整的标注包括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常规商品对应标准见图3(标准年号若有更新,则以最新的为准)图3:常规商品对应的执行标准6.商品等级1)商品标准中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商品,应按所执行商品标准中规定的等级系列标注,如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2)不符合商品质量标准的次品、不合格品、不能笼统地标注为“三等品”或“等外品”上市销售;3)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无等级规定的商品,只要经检验满足标准要求,可标为合格品。
7.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1)每单件商品(销售单元)应有商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2)商品质量合格证明的形式主要有合格证书、合格标签、合格印章和检验印章等。
8.洗涤、护理标签1)应按GB/T 8685规定的图形符号展示洗涤方法,可同时加注与图形符号相对应的简练的说明性文字;2)当图形符号不能满足需要时,可用简练文字予以说明,但不得与图形符号含义的注解并列;3)干洗符号中可分别添加字母W,P,F,用以说明干洗剂的类型;4)洗涤图形符号应按照水洗、漂白、干燥、熨烫和专业纺织品维护顺序排列,不可随意排列其顺序。
9.安全类别婴幼儿类商品标“A类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类商品标“B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商品标“C类”。
10.其它说明1)使用和贮藏条件: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的商品,应注明使用注意事项;商品使用和贮藏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必须说明:如无,可不标注;2)商品使用期限:须限期使用的商品(具有特殊功能、防毒、阻燃等),应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
如无,可不标;按年、月、日顺序标注;3)羽绒商品耐久性标识、含量标识需标注羽绒含量和充绒量,羽绒商品成分需标明成分类别及颜色,如白鸭绒、灰鸭绒、白鹅绒、灰鹅绒等;牛仔服合格证上需标注是水洗商品还是原色商品。
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形式1、根据商品的特点采用以下形式:a)、直接印刷或织造在商品上的使用说明;b)、缝合、粘贴或悬挂在商品上的标签;c)、直接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d)、粘贴在商品包装上的标签;e)、随同商品提供的资料。
2、商品的号型和规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等内容应采用耐久性标签。
耐久性标签必须包含号型和规格、成分、洗涤符号,并一直附着在商品本身上,并能承受该商品使用说明中规定的使用过程,保持字迹清楚易读。
如耐久性标签对商品的使用有影响时(如手套、袜子等商品),则可不采用耐久性标签。
3、当几种形式的使用说明同时出现时,应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
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基本要求1、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应清晰、醒目。
图形、符号应直观、规范。
文字、图形符号的颜色与背景色或底色应使用对比色。
2、使用说明所用文字应为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
可同时使用相应的汉语拼音、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但汉语拼音和外文的字体大小应不大于相应的汉字。
3、使用说明应由适当材料和方式制作,在商品使用寿命期内保持清晰易读。
4、缝制在商品上的标签,若缝边多于一边,所用材料应具有与基础物相近的缩率。
注:附录A中的要求均来源于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附录B中的要求均来源于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中的要求均来源于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和《产品质量法》其他未列内容请自行参阅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