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试行

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试行

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在上海市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中使用的硬盘录像机的一般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硬盘录像机,是企业制定硬盘录像机产品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

2 引用标准GB/T 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 12338-90黑白通用型应用电视摄像机测量方法GB 12663-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5207-94视频入侵报警器GB 15466-1995应用电视术语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3 定义、术语3.1 本要求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1 硬盘录像机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可记录、回放视(音)频信号的设备。

3.1.2 A类机每路图像帧频数不低于12帧/秒的硬盘录像机。

3.1.3 B类机每路图像帧频数不低于24帧/秒,且每路均具有音频输入/输出的硬盘录像机。

3.1.4 电视线在图像水平或垂直方向等于光栅高度的距离上所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数,是测试电视系统分解力的单位。

3.1.5 分辨力对一帧等宽的黑白相间的线条之图像,分辨其黑白线条最小宽度的能力,常用测试图上鉴别出的每帧高度中的最大线数表示。

3.1.6 亮度鉴别等级(灰度级)电视图像中从最黑到最白之间所能区别的亮度级数。

3.1.7 帧频每秒钟扫出完整图像的数目。

3.1.8 视(音)频信号频谱在视频(音频)范围内的电信号。

3.1.9 探测记录以视频或其他方式对警戒区域进行动态探测,当探测到警戒区域发生变化时进行的记录。

3.1.10 探测预录探测响应启动前预置的记录。

3.1.11 图像质量图像画面信息的完整性和还原效果。

3.1.12 操作日志按时序显示和自动保存操作过程的文件格式。

3.1.13 最大记录间隔相邻两个记录文件之间允许的时间间隔。

3.1.14 口令由系统管理员及以上权限的人员设定的用于鉴别登录用户身份并防止非正常进入系统的一组特定的字符串。

4 技术要求4.1 硬件和软件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1.1、4.1.2、4.1.5、4.1.6、4.1.7的要求。

4.2 外观和结构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1.4、4.3的要求,并应具备记录文件的视频模拟输出接口和数字数据输出接口,B类机还应有音频输出接口。

4.3 基本技术参数和功能(PAL制式)4.3.1 水平分辨力4.3.1.1 监视水平分辨力在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单路监视图像的水平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240电视线。

4.3.1.2 回放水平分辨力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单路全屏回放图像的水平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220电视线。

4.3.2 亮度鉴别等级(灰度级)记录回放时,亮度鉴别等级应大于或等于9级。

4.3.3 帧频数在接入并开启所有视频源的条件下,帧频数应满足表1的规定要求。

表1 硬盘录像机帧频数硬盘录像机类别帧频数A类机每路大于或等于12帧/秒B类机每路大于或等于24帧/秒4.3.4 视音频同步记录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连续运行168小时后,回放任意时间段的视音频记录,不应有明显的不同步现象。

4.3.5 探测记录功能在开启所有信号源通道的状态下,每一路均能接收来自摄像机或其他入侵探测器发出的探测响应联动信号,并进行图像记录。

当使用视频入侵探测方式联动时应符合GB 15207-94中5.2.3、5.2.4和5.2.6的要求;当使用其他入侵探测方式联动时应符合GB 12633-90中6.3.1的要求。

4.3.6 探测预录功能应具有自探测响应启动前5秒视(音)频记录的功能。

4.3.7 图像质量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单路监视、回放图像画面中的信息不应有明显的缺损,物体移动时图像边缘不应有明显的锯齿状、拉毛等现象。

4.3.8 视(音)频检索功能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应能按日期、时间及视频通道标号便捷检索回放,并具有正常速度、快进、快返、慢进、慢退、单帧进退、暂停、单路全屏回放等基本功能。

4.3.9 最大记录间隔记录采用自动分段时,相邻两段间最大记录间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0.4秒。

4.3.10 操作权限操作权限至少为两级或两级以上,并设置相应级别的口令。

三次错误输入口令应发出声、光报警,报警声级应大于40分贝,并保持3分钟。

光信号应能保持至被授权消除。

4.3.11 数据安全性应有以日志形式(年、月、日、时、分、秒)显示和自动保存用户对系统每一步操作过程的功能,以及防止记录数据被篡改的保护措施,并提供数据安全性的评判条件。

4.3.12 防破坏报警功能当摄像机及其他入侵探测器的信号线、电源线被切断或硬盘录像机出现其他电、机械、操作系统的故障时,应发出声、光报警,报警声级应大于40分贝,并每隔10秒发出1次持续3-5秒的报警声,且保持30分钟。

光信号应能保持至被授权消除。

4.3.13 硬盘录像容量在符合4.3.1、4.3.2、4.3.3、4.3.4的条件下,硬盘记录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相关要求。

硬盘记录满时,应能循环覆盖起始数据。

4.4 安全性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4的要求。

4.5 电源适应能力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5的要求。

4.6 噪声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6的要求。

4.7 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9813-2000中4.7的要求。

4.8 环境条件适应性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8级别1的要求。

4.9 稳定性产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连续运行168小时,不应出现电、机械或操作系统的故障,基本参数和性能应符合4.3的要求。

4.10 可*性应符合GB/T 9813-2000中4.9的要求5 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均以4路样机为例,测试仪器见表2。

表2 测试仪器名称标准视频信号发生器带外同步输出的高分辨力摄像机带外同步输入的LED发光显示的数字式计数器带外同步输入及秒闸的LED发光显示的数字频率/计数器高性能4路视音频分配器高分辨率彩色摄像机0分贝输出高质量监听拾音器机械式节拍器1000线黑白监视器专用型号的显示器(VGA)5.1 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9813-2000中5.1的要求。

5.2 外观和结构检查按GB/T 9813-2000中 5.2的规定进行,应符合 4.2的要求。

5.3 水平分辨力5.3.1 监视水平分辨力试验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将标准视频信号发生器的多波群信号逐一与各通道连接进行监视,目测各通道显示器图像中心楔上水平方向的分辨力,应符合4.3.1.1的要求。

5.3.2 回放水平分辨力试验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目测各通道记录多波群信号的回放图像在显示器中心楔上水平方向的分辨力,应符合4.3.1.2中的要求。

5.4 亮度鉴别等级试验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将标准视频信号发生器的阶梯波信号逐一输入各通道并进行记录,目测各通道记录阶梯波信号的回放图像鉴别亮度等级,应符合4.3.2的要求。

5.5 帧频数试验5.5.1 目测法回放图像过程中采用本机逐帧计数的方法,统计并记录3秒内的录制帧数,并重复3次计算每秒平均值,均应符合4.3.3的要求。

如产品具有软件检测帧频数的功能,应提供测试方案。

5.5.2 仪器测试a.将两台数字式频率/计数器分别设置为:计数25赫兹,内激发计时毫秒级。

b.将两台数字式频率/计数器与高分辨力摄像机连接成同步工作状态,再将该摄像机对准该两台频率/计数器的显示部分,并调节至显示部分的数字清晰可辨。

c.将此摄像机信号,经高性能4路视音频分配器分别与样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监视帧频数: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目测计时显示数,应符合4.3.3的要求。

回放帧频数: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目测回放计时显示数应符合4.3.3的要求。

5.6 视音频同步试验本试验在完成稳定性试验过程中进行。

调准节拍器,将摄像机、监听拾音器对准节拍器和秒表,将视音频信号经高性能4路视音频分配器分别与样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a.使所有视音频通道同时处记录状态,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

b.随机选择某一文件中至少5个时间点位(包括该文件开头和结尾在内)的视音频信号进行回放。

用目视和耳听,综合评价视音频回放的同步效果,应符合4.3.4的要求。

5.7 探测记录和探测预录功能试验将摄像机、视频信号源或其他入侵探测器等与硬盘录像机连接成系统,按GB 15207-94中6.3.4、6.3.5、6.7.5条或按GB12633-90中6.3.1条进行试验,检查视(音)频记录,应符合4.3.5和4.3.6的要求。

5.8 图像质量评价在所有视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目测单路全屏监视的静止和移动物体的图像,应符合4.3.7的要求。

5.9 视(音)频检索功能试验对所有已记录的视(音)频数据,按4.3.8要求进行抽查检索回放,检测硬盘记录系统能否方便、快捷地输出正确记录。

5.10 最大记录间隔试验采集自动分段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数据记录段,计算前一段结束时间与后一段开始时间的时间差值,应符合4.3.9的要求。

5.11 操作权限试验以不同权限操作相同功能,查看是否具备权限管理功能。

每种权限分别三次输入错误口令,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用声级计在距样机1米处测试声响,同时用秒表测声响持续时间,并用授权口令消除报警信号,应符合4.3.10的要求。

5.12 数据安全性试验根据提供的数据安全性评判条件,检查被记录的数据是否能防止被修改、删除,试验结果应符合4.3.11的要求。

5.13 防破坏报警功能试验将摄像机、入侵探测器与硬盘录像机连接成系统。

a. 以人为方式将摄像机、入侵探测器的电源线或信号线断开;b. 以人为方式使硬盘录像机出现电、机械、操作系统的故障;当上述a、b二种情况分别发生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用声级计在距样机1米处测试声响,同时用秒表测声响持续时间,并用授权口令消除报警信号,应符合4.3.12的要求。

5.14 硬盘记录容量试验a.在正确设置样机和满足图像分辨力、帧频数要求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并以1小时为单位得出硬盘占用的数据量,再根据总容量计算出硬盘最大记录时间。

b.对样机进行最长时间的连续记录,检查超时连续记录后能否自动将起始数据覆盖。

上述a、b二种试验结果均应符合4.3.11中的要求。

5.15 安全试验按GB/T 9813-2000中5.4条的有关规定。

5.15.1 接地连续性试验按GB/T 9813-2000中 5.4.1条的规定进行。

5.15.2 对地漏电流试验按GB/T 9813-2000中 5.4.2条的规定进行。

5.15.3 抗电强度试验按GB/T 9813-2000中 5.4.3条的规定进行。

5.16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按GB/T 9813-2000中 5.5条的规定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