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硫化氢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常发生在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
生产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人若暴露在超过1000mg/m3的硫化氢浓度下,吸入极大量的硫化氢,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在数秒内突然倒下,呼吸停止,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2、硫化氢中毒的表现
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并有头昏、头痛、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等;中度中毒为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可有短暂意识障碍等;重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硫化氢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吸入,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快
4.引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违章及误操作:①违章指挥,②误操作,③密闭系统置换不合格,④置换完的设备出入口法兰未加盲板,造成串气,⑤进入密闭空间未进行氧含量分析。
2)对硫化氢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①对物料中的硫化氢及其危害没有预见性,②作业时不佩戴空气呼吸器,③防护器材采用不当,④作业时无人监护,⑤作业现场未设置警示标识,⑥安全教育不到位,⑦现场人员缺乏自救互救知识。
3)废水、废渣无组织排放。
4)设计或工艺不合理:①通风不良或通风设施不完善,②工艺流程缺陷,含硫化氢气体倒串。
5)设备、管道故障:①工艺设备阀门、密封泄漏,②报警器故障。
5.硫化氢中毒的处置原则
(1)尽快使中毒者脱离毒物的危害
(2)切断毒源
(3)划定危险区,疏散人员
6.防毒器材的使用原则
硫化氢含量<10000ppm(即<1%体积浓度)时可佩戴有4号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滤毒罐必须有效,面罩及导气管密封性良好);硫化氢浓度≥10000ppm时必须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7.急救原则——立即、就地、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
8、如何判断心脏骤停
三大主要指标
1. 意识丧失,深昏迷,呼之不应;
2. 大动脉搏动摸不到;
3. 叹气样呼吸或呼吸停止。
四项次要指标
1、肢体挣扎动作及咳嗽反射均消失;
2、面色苍白或伤口不流血;
3、双侧瞳孔散大并固定;
4、听诊心音消失。
9.常用的硫化氢防毒面具有三种
过滤式呼吸器:使用时作业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50mg/m3。
注意选用的过滤罐型号功能、气密性和吸气时阻力是否合适。
需要强调的是:过滤式呼吸器在缺氧的环境中无效。
空气呼吸器:属于隔绝式呼吸器。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能检查并打开呼吸器的气瓶阀两圈以上。
长管式呼吸器。
属于隔绝式呼吸器。
长短根据使用者不感到气量不足为宜,一般5~6米。
10.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佩戴及使用
1、佩戴装具:将气瓶阀向下背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通过拉肩上的自由端调节气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
2、扣紧腰带:将腰带插头一端插入座内,然后将腰带左右两侧的伸出端同时向两侧拉紧,收紧腰带。
3、佩戴面罩:先放松面罩下方的2根颈带和上方的2根头带,然后将面罩贴合在佩戴者脸上,戴好面罩,调节面罩位置,收紧下端的2根颈带,再收紧上端的2根头带(先下后上),直到舒适为止。
4、检查面罩密封性:用手掌捂住面罩接口处,通过深呼吸,检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否则,再调节位置、收紧头带或重新佩戴面罩。
5、打开气瓶阀:将气瓶的阀门打开,旋转至少2圈,查看压力表,确保充足的供气量。
6、连接供气阀:先将供气阀的接口与面罩接口啮合,然后顺时针旋转90度,当听到咔嗒声即安装完毕。
7、佩戴完毕后,深呼吸几次,激活供气阀,当呼吸舒畅后,操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