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可行方案择优,可借助辨证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归并法、 情境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明确可行方案中“何者为优”
32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操作 步骤和方法总结
可行性论证报告将陈述论证结论,推荐优选方案 供决策,包含工作有二:
采取论证报告的范式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采用
方法有逻辑推理、归因分析等
优选方案的抉择,可选用的方法有焦点问题深入
指标
一致性的论证结果 利益集团接受程度 各类资源对量和质的要求 现实能提供资源的量和质 预期社会和经济效果效益 成本-效益(效果)分析 关键技术界定结果 这些技术的进展和可能性 技术与目标之间动态关系 各方论证的接受程度 预期效果和社会影响 预测潜在的新问题
22
经济
技术
社会
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做好论证的各项准备,包含明确论证 对象,制定论证计划,筹集、配臵论证资源 实施阶段:具体展开论证。评估备选方案“是否 可行”;对那些可行的方案进行完善;依据可行 方案的利弊、预期效果和排序等确立最优方案 报告阶段:结束阶段中,可行性论证报告将陈述 论证结论,推荐优选方案供决策
可行性论证与政策执行的关系
9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Scientific Procedure of Policy Making 政策方案 可行性论证
政策问题 确认
政策问题 根源分析
政策方案 研制
总结反馈 确定去向
政策系统 评价
严密政策 执行程序
政策环境分析
10
对政策问题确认阶段的 信息继承
问题的表现形式、涉及范围、严重程度和主要危害 得到明确,且这种结论均经过定性、定量论证,以
筹集与配臵论证资源,可供选用的有预算、定编、线性规划、 专家咨询等方法
31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操作 步骤和方法总结
实施阶段是论证的具体展开过程,主要包含三项工作:
可行与否判断,可以借助系统分析法、文献评阅、预测分析
法、意向调查、规范差距分析法等展开研究;
确认可行方案,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归纳演 绎法,将特定方案的论证思路推广应用至其它方案
17
经济可行性
Economic Feasibility
政策资源主要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数量有 限的资源必须通过合理使用,方能取得理想效益。 经济可行性旨在探讨政策方案是否具备执行的经济实力,执 行后能否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与效益等。
三类标准:
方案实施所需资源能否在现实中获得满足 依据现有资源,方案执行将取得多大的经济效益
25
各个步骤的可考核指标
筹集与配臵论证资源:主要提供可行性论证所需的物质条件。 可考核目标为:是否根据论证计划明确所需资源及相互配臵 要求,资源是否筹集到,所筹集资源是否按比例配臵给工作 人员。 收集可行性论证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围绕构建论证标准和指 标体系,运用相应的资料收集方法,组织人员搜集方案在政 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领域的可行与否信息。可考核目 标为:既定的信息是否收集齐全。
2.
3.
23
八个步骤
1.
2. 3. 4. 5. 6. 7. 8.
确认论证对象
制定论证计划
筹集与配臵论证资源
可行性论证 确认可行方案 优化处理可行方案 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推荐优选方案
24
各个步骤的可考核指标
确认论证对象:旨在明确可行性论证的范围和对象。所以, 确立论证对象的可考核目标,是明确现有的备选方案,围 绕这些方案定性定量明确下列信息:“政策问题-根源- 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危害-政策思路-政策目标(体系) -目标指标-具体措施方法”等,确立可行性论证需要明 确的重点与要点。 制定论证计划:旨在形成指导具体操作的行动指南。考核 目标为:围绕备选方案构建论证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所 相应的论证方法,明确进度安排和所需的人财物资源。
及各方认可
11
对政策问题根源分析阶段的 信息继承
政策问题根源、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的名称和数 量,确定了各类因素中的优先顺序,定性定量明 确了各种因素对政策问题的影响程度,对形成机
制进行了定量推导和模拟等
12
对政策方案研制阶段的
信息继承
1. 2.
明确的政策思路,包括标本兼治、治本和治标等三类 政策目标及指标中,明确告知了期望解决政策问题的程度、 以及目标和指标体系 达成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各方法措施的实 施力度 各类方案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实施障碍、障碍的消除方 法 政策方案取得政策效果的不同阶段
3
研究对象
特定领域 众多问题 问题界定
优先顺序(重要性- 严重性-可解决性)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根
源
政策问题
关键问题
危
害
政策思路
政策目标 (体系)
目标指标
具体措 施方法
政策去向
政策价值
政策执行
预期效果
最
优
可
行
4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定义
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
运用公认的科学方法和逻辑步骤
在政策付诸于实践之前 ,论证和评价特定方案的
最优方案(Optimized Alternatives)
在可行基础上,按照具体的衡量标准,被证明解决问题的效 果最好而负作用最小,成本最小而社会影响最大的方案
15
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Political Viability)
经济可行性(Economic Feasibility)
技术可行性(Technical Feas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教学要求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三个阶段
及其基本步骤
2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Scientific Procedure of Policy Making 政策方案 可行性论证
政策问题 确认
政策问题 根源分析
政策方案 研制
总结反馈 确定去向
政策系统 评价
严密政策 执行程序
政策环境分析
筹集与配臵论证资源
可行性论证 确认可行方案 优化处理可行方案 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推荐优选方案
29
各个步骤
目标 理论基础 具体步骤与方法
30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操作 步骤和方法总结
准备阶段是为可行性论证的展开提供各项准备,具体分为三步:
确定论证对象,主要搜集整理前面环节的研究结果,可借助 的方法有:逻辑方法、层次分析、意向调查、文献论证、专 家咨询 制定论证计划,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因果分析法、专家咨询 等方法
方案实施引发社会震荡的大小
20
政策方案比较择优的基本指标
内容要求
必要性 可操作性
具体内涵
• 方案是否针对现实中的焦点问题,该问题的重要和严重性 (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 • 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范畴,政策方案的落实 条件是否满足。
科学性 时效性
• 方案的设计原理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是技术条 件。 • 以现实和前瞻的眼光,判断方案执行能否及时解决所针对 问题(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视角)。
7
明确备选方案 及前期信息
确定思路方案 是否可行
确定思路方案 何为最优
政策问题 根源机制
政策方案
论证对象和范围 可行性标准指标
确定可行的方案
可行的方案比较 政策思路、目标
消除危害的程度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基本任务和侧重
8
逻辑关系
可行性论证与“政策制定科学程序”的关 系 可行性论证的基础是前阶段的信息
社会可行性(Social Feasibility)
16
政治可行性
Political Viability
在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中,政治可行性被列于首要 位臵,是决定一个政策方案是否可行的权威标准 政治可行性主要涉及两方面标准:
政策需要与国家性质、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发展方向保
持一致 政策的顺利实施,要获得社会和利益集团的拥护和接受。 政策方案应尽可能兼顾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
19
社会可行性
Social Feasibility
从广义社会文化概念而言,涵义非常广泛,包括社会文化各方 面的构成因素、综合特征等,似乎所有其它的可行性论证内容 都包含在该领域中,由此也就造成具体测量存在极大难度。
狭义的社会可行性,主要是指社会各方对特定公共政策方案的
认同、接受和支持程度。 通常政策方案的提出,是为了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围绕这 个角度,衡量社会可行性有两项标准: 方案解决政策问题的效果
27
各个步骤的可考核指标
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总结归纳论证结果,包括可行 与否的判断结果,以及方案择优的结果,每个方案的 取舍需要有清晰明确的依据。 推荐优选方案供决策:推荐择优后的优选方案,供决 策者选择进入政府议程。
28
八个步骤
1.
2. 3. 4. 5. 6. 7. 8.
确认论证对象
制定论证计划
3.
4.
5. 6.
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预期等
13
有关概念
14
可行方案与最优方案
可行方案(Feasible Alternatives)
通过各种方法论证,这些方案具备现实的条件和能力加以实 施,并可以通过政策执行产生预期的效果。其中,具备现实 的条件和能力,主要是指方案本身所要求的资源条件是否与 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环境条件适宜或相匹配
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可行性 比较分析方案的潜在效果、必要性和合理性等, 择优选择和推荐现实中的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