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反思
摘要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恰当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但是,当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和运用上还有许多缺陷。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应该严格控制在帮助学生与语言接触,而不能代替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及反思
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因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恰当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但是,当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和运用,还存在许多缺陷。

笔者曾经看见教育教学网站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雨霖铃》,下载数高达2309次。

粗略一看很漂亮:枫叶纷飞的画面,不断变换的图像,上下翻腾的文字,声情并茂的朗诵,还配上了凄凄惨惨的背景音乐。

细究之则不难看出,课件的设计过于追求形象性,滥用图像,似乎想把与课文有关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不少图像设计花哨,声音动画与课文脱节,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

展示的动画,尽管景致很美,有飘飞的枫叶,淅淅沥沥的雨点,还有古色古香画有长亭的扇子,仍无法营造充满离愁别恨的氛围,难以表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意境。

在树上寒蝉
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清冷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我想也只有深入诗文,细细斟酌词句才可能感觉得到。

这是文本本身特有的魅力,不是画面能够比拟的。

动画设计者的意图是想为词句“都门帐饮无绪”选择一幅背景图片。

呈现在背景图片上是扬州瘦西湖的“莲花桥”,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这与阵阵骤雨之后的都门南辕北辙,再加上画面中碧绿的柳条和柔和的天色,更无法表现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无助于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所以,语文多媒体背景图片的设置首先应该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重在看设置的图片能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句,能否增强学生审美感受,以免学生光看热闹而不思考,以至对课文内容不理解。

作者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词句,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然而此图中所呈现的这幅图真是离题太远,相聚时胡琴琵琶与羌笛,其乐融融,哪有作者的哪种苦闷与凄凉?可见,语文多媒体软件应该用在当用之处,也不能追求时髦,粗制滥造,在使用时更应慎重,讲求功效,无助于教学的不用。

如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教师的授课内容不配套,使学生既要看字幕又要听讲课,一心两用,结果是捡了芝麻丢
了西瓜,得不偿失。

通过剖析我们能够较为深刻地从整体上认识课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忽视了语文的文本特性,忽略了咀嚼语言的过程,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误用与滥用图像资料等等。

用这样的软件进行语文教学,课堂固然会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很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必然大大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因为教学中唱独角戏的是多媒体。

另外,花哨的设计也让学生无所适从,抱有好奇心的学生往往东张西望,顾此而失彼,不能全盘掌握课堂知识。

勿庸讳言,对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思考,使我对语文多媒体软件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

语文多媒体软件即使再形象逼真也不能取代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语文学习核心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进行深入细微的体验和理解,并通过阅读想象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做到如临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

“现代语文教育模式应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应该具有鲜明的语文性,也就是说,应该是地地道道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不仅仅是一般教育模式的变式。


也就是说,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那纯粹只是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工具,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
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多媒体软件只有为语言文字服务才有意义,使用恰当更能够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但若单纯为了赶潮流,若只是营造课堂气氛或代替板书,若只是当作一种装饰和表演以示创新,那是舍本逐末,大可不必。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应该严格控制在帮助学生与语言接触,而不能代替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参考文献:
[1]徐丁林,吴俊娥.图像泛滥:对文学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种优虑[j].中学语文教学,2002,(12).
[2]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j].语文学习200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