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与同学们谈地理3

七年级地理与同学们谈地理3

前言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目标: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离不开地理。

2、了解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学期开始,课程表中有一门新课,就是地理课。

地理课是学什么的呢?在讲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分类)(讲授新课)学生的理想分类后大体有这些:第一类:建筑师。

告诉学生要想当建筑师要学习地理,比如说,画图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啦,要学地图,比如说在什么地方设计建筑,当地的地形条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识。

第二类:服装设计师。

还得学地理,比如说在国内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蚕丝等的分布,什么季节什么时候设计什么样的衣服,比如说给非洲设计什么样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吗?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因地制宜,设计人们喜欢的衣服。

(就是说,不论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话,干什么都得学地理)老师介绍初中地理内容。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提出问题: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说出下列地区收入以什么为主?在生产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见课件图片。

看p3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伦介绍提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

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看p3“姑姑的故事”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综合分析问题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谈,你们一定感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

地理课将带领你们进一步观察世界,认识中国,让你们感受到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建设祖国的热情。

不论地理课选择讲述的地区距你是否遥远,传达的地理思想却是共同的,是终生受用的。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大小●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理解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地理依据。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特征,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特点。

4.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2.通过演示、绘制简图等方法领会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观察地球仪,并自制地球仪模型,认识地球仪的主要地理特征。

4.用对比的方法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结合地图与地球仪掌握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地球形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曲折和艰苦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地理思维。

2 通过经纬网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3 通过自己动手演示,制作,以及与他人合作等形式,感受参与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

3.经度、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5.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某地位置。

教学难点:1.地球在宇宙中空间位置及经纬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动手制作模型,读图分析,对比,归纳,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教学过程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

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学生讨论)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 地球的形状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或直接看教材图)并提出问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直觉臆想证实教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多媒体展示“海边看船”、“月食”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一组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如果有同学到海边亲身体验过,也可以交流一下。

还可以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二组图1.4是一幅月食照片。

古铜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

注意观察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状?(弧形),推测这和地球的形状有关系吗?三组讨论为什么“站的高就看得远”?这和地球的形状有关系吗?如果大地是平面的,不是球面是不是也这样?四组你打算用哪个事实说明地球是球体?小组活动小结:一组学生: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

并试图画图解释。

二组学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三组学生:如果地面是平的,站的高和低看到范围应该是一样的,正因为球面的弯曲的才“站得高看得远”,并画图说明。

四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通过大家的争论,我们知道了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事实,你觉得哪些最有说服力?学生: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教师: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1: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

学生2: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学生3: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

我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承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现在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2 地球的大小教师: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

学生: 读图1.2,说明地球有多大: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

学生指图说明。

教师:补充资料明确地球并不是正球体,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在这个家园中生活,需要了解它的全貌,但是地球太大了,要了解它,就必须借助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活动一观察地球仪教师:1地球仪上有什么?2地球仪和真实的地球一样吗?学生:观察地球仪结合图1.5、1.7小组进行讨论,认识地球仪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教师:出示问题,请判断(1)地球上真的有经线、纬线和地轴。

(2)地球仪设计时可以随便倾斜。

(3)地球仪能够反映地球的真实现状。

(4)地球和地球仪一样是标准的圆球。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制作地球仪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做地球仪,分小组利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在教师指导下更好的认识地球仪。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巩固与运用】略第二课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知道了多少?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地球仪,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地球仪为我们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仔细观察地球仪有许多点和线,让我们来研究经线和纬线。

【纬线和经线】1 认识经纬线教师:展示地球仪,示意图。

学生:动手画画经纬线,演示不同情况下经纬线的状态。

(赤道地区的经纬线,两极地区的经纬线中纬度地球的经纬线)承转经纬线有何不同?2 比较经纬线分组观察地球仪,填表(表中某些项目的内容由教师写出,其余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通过观察,自己归纳、总结出经纬线、经纬度、赤道等地理名词的几何形状特征及作用)。

一组: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④纬线指示什么方向?二组①什么是经线?经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经线长度有什么规律?③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共同完成表格承转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怎样给他们起名字?3 比较经纬度(仍然分两组)一组纬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表示?纬度的范围是多少度?二组○1经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表示?经度的范围是多少度?两组同学采取竞赛的形式。

活动结果展示如下:承转在地球仪上,有一些经纬线很特别,你都知道吗?4 半球的划分教师:展示图片,演示地球仪怎样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学生:读图或地球仪明确划分界线。

教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不用00—180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2南纬就是南半球,北纬就是北半球,东经就是东半球,西经就是西半球,对吗?○3根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在世界地图上判断中国在那个半球。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解析难点:东经度、西经度是根据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东半球、西半球是根据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填表:【巩固运用】略第三课【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如果你给其他班你小学的同学描述你在班里坐的位置,你会怎么说?哪种说法最准确?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简单评介,引导学生建立经纬网定位的观点:“要说明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的确切位置应如何表述?”展示海上寻找船只的画面,让学生领会经纬网定位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