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综合思维) 2.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对应的景观图,理解等高线 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综合思维) 3.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地理实践力)
【基本概念】 海拔
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甲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活动。
3.峡谷地貌:两侧等高线密集,地势_陡__峭__,谷地海拔最_低__,向两侧急 剧升高,并对称分布。
4.地面喀斯特地貌
孤峰(上图中_A_和下图中_乙__地) 峰林(上图中_B__和下图中_丙__地) 峰丛(上图中_C__和下图中_甲__地)
5.岭谷相间地貌
在下面的分层设色图中,根据高程表颜色判别图中海拔高低,颜色较深的表示海拔
坡度最大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解析 坡度大小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丙地等高线 很稠密,甲、乙、丁三地等高线都比较稀疏,所以丙地 坡度最大,选C。
123456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1.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
若其值与低值相同, 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分;别估算闭合曲线C、D的 若其值与高值相同, 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
C.甲为盆地,乙为洼地
D.甲为山地,乙为盆地
2℃
乙
甲
4℃ 2℃
3.计算陡崖
右图中的陡崖最高点和最地低 点分别可以有下边两种情况 (见右下图): 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400米≤ h最高 < 5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100米< h最低≤ 2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200米≤ h最高 - h最低 < 400米 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范围示意图
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 形的高低起伏,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
一、等高线的特点 一般
不相交
同线
等高
密陡
疏缓
400
闭合 图3-4-1 缓坡与陡坡 曲线
同图 等距
【案情在线】
某公安局获悉,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潜逃,可能途经图示地区A、B 两区域。侦察员奉命前往图示地区蹲点守候,他选择在小山顶处的C点 隐蔽监视A、B两地,你认为他的选择合适吗?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乙有瀑布
【达标检测】
N
a
a
b
bபைடு நூலகம்
300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400 A. 东北流向西南
B. 东南流向西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西北流向东南
(2012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题。
500
400 300
400 300
海拔范围
D
0米< C <100米
C
B
A
200米< D <300米
F
“大于大“的大,于小大E于的小,的小”于小的”
图中关于P、Q两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达标检测】
A. P一定比Q低 C. P可能比Q低5m
P
50
20
80 70
60
Q 60 50
30
40
B. P一定比Q高 D. P可能比Q低20m
2.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3)图中断崖的崖底 高度范围为 1_0_0_米__<___h底__≤_1_5_0_米__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C
中国东部沿海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海拔,即绝对高度
1500米
2000米
乙
500米
海平面 -250米
丙 -5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 海平面以下,深度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称作等高距。
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称作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
山
等高面
投影线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
高,颜色浅的表示海拔低;对照分层设色图和该地区立体图,可以看出该地有_三__条 大的谷地,相邻的两个谷地之间是平行分布的_山__岭__。
6.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主要有_塬__、_墚__、__峁_等地貌类型。平坦的 高原平面叫_塬__,平面被分割成长条状后称为__墚_,继续被沟谷切 割,形成馒头状的山丘称为峁。
7.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指以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 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 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
8.梯田地貌
元阳梯田
【达标检测】
观察下面等高线图所示的地貌形态(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主要地貌类型是
盆地(洼地) 中间低,四周高。
盆地等高线特征:
1. 等高线闭合,四周密集,底部稀疏 2.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数值内低外高
高原 中部平坦,边缘陡。
高原等高线特征:
1. 边缘等高线较密集;高原面等高线稀疏,起伏小 2.海拔500米以上
山地 面积广大,起伏大,坡度陡。
山地等高线特征:
1. 等高线密集;起伏大 2.海拔500米以上
【达标检测】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题。
(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
差不超过( A.200米
C
)
B.239米
C.250米
D.300米
规律: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 (n﹣1)d≤ △ H<(n﹢1)d, (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图中断崖的崖顶高度范围为___30_0_米___≤___h顶__<__3_5_0米
一般规律:若地形图中陡 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数 值最大的一条为M,数值最 小的一条为N,等高距为d, 则
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M≤ h最高 < M+d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N-d< h最低 ≤ N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1)d ≤ h最高 - h最低 < (n+1)d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范围示意图
A.三角洲
√B.冲积扇
C.“U”形谷
解析 图中地貌呈扇形,是冲积扇,选B。
123456
D.移动沙丘
2.图示范围内,坡地的倾斜方向是
A.向南
B.向西
√C.向东北
D.向西南
解析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和疏密分布可知,图中地势西南高,东北 低,坡地向东北倾斜,故选C。
123456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
CA沿线,坡度上陡下缓, 故从C点能看到A点, AC坡为
凹坡;
C CB沿线,坡度上缓下陡,
故从C点不能看到B点,
BC坡为
A
B 凸坡。
二、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一)判读不同地形部位 山顶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山脊
山谷
山脊:分水线
山岭:集水线
C A
D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 比较平缓的部位
B
(1)计算A、B两点的相对高度: H=900m-750m=150m
(2)计算C、D两点的相对高度: C点海拔高度(700m,750m) D点海拔高度(900m,950m)
相对高度(150m,250m)
【达标检测】
读“某地区的等温线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相对高度在1670~2200米 B.甲乙相对高度在1333~2000米
(二)判读五大基本地形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合作探究】如何描述地形地势特征?
三、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1.沙丘地貌
相对高度较小,一般只有几米的高差; 起伏的小丘形态大体呈月牙形; 小丘总体向西北突出,且西北坡较缓,东南坡较陡
2.冲积扇地貌:图中河流的出山口位于_甲__地,冲积扇顶部就在此地;图 中_乙__地是冲积扇的边缘。冲积扇的等高线明显与周边不同,分布稀__疏___, 说明与周围山地相比,扇体地表起伏和缓,地势比较_平__坦__,有利于人类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二)判读五大基本地形
平原 “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平原等高线特征:
1. 等高线非常稀疏或基本没有 2.海拔<200米
丘陵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等高线特征:
1. 等高线较稀疏 2.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