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保税区补充工伤保险暂行办法(试行)
(产生日期:2007-09-07)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工伤职工的待遇水平,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负担,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的相关规定,结合大连保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补充工伤保险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原则,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
第三条 大连保税区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可以参加补充工伤保险。
第四条 大连保税区劳动人事局作为区域内的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补充工伤保险的统一管理。
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补充工伤保险费的收缴。
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由大连保税区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委托,负责补充工伤保险待遇的办理和支付。
补充工伤保险的业务开展、保费收缴和待遇支付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参保单位按月申报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
第六条 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当月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的基数。
补充工伤保险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实行行业差别费率。
参保单位以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本单位的工伤保险费率作为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的费率。
第七条 补充工伤保险费按月申报缴纳,每月10日前为当月申报缴费时间。
参保单位在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同时,申报缴纳补充工伤保险费
第八条 依照本办法履行缴费义务的单位,职工因工伤亡和发生意外伤害的,享受工伤和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待遇。
补充保险待遇由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一次性支付。
第九条 参保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享受以下补充工伤保险待遇:
1、职工因工死亡的,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上,由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向其法定受益人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万元。
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由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向参保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按大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五级为16个月,六级为14个月,七级为12个月,八级为10个月,九级为8月,十级为6个月。
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工伤职工本人工资计算,五级为28个月,六级为24个月,七级为20个月,八级为16个月,九级为12月,十级为8个月。
第十条 参保单位职工在工作时间、因公外出期间、上下班途中或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发生非工伤意外伤害的,享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待遇。
1、职工意外身故的,由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支付一次性意外身故保险金20万元给其法定受益人。
2、职工意外伤残的,按照商业保险《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规定的定残标准和保险金给付比例,由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支付意外伤残保险金给职工个人。
意外伤残保险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
3、职工意外伤害住院的,比照《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设定起付标准。
起付标准以上,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用,由补充工伤保险
承办机构一次性支付给职工个人。
意外伤害住院保险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
职工意外伤害住院的,须选择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
第十一条参保单位发生工伤或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按规定向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须在48小时内向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报案。
参保单位须指派专人到劳动保障部门和补充工伤保险承办机构办理参保资格认定和待遇领取等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参保单位当月缴费期后新录用的职工,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享受补充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与参保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职工个人的补充工伤保险关系终止。
第十三条职工与参保单位因补充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大连保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大连保税区劳动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