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宏观社会背景
①、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

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

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

因此,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②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2、微观背景:——符合我校办学育人的宗旨
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是创办才近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

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

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思想,而生命却是“本中之本”。

只有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发挥生命功能,提升生命质量。

(2)以生命教育观理论为指导。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研究内容
生命教育是生命常识及体验活动的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生命教育蕴涵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前提,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指向,课题以认识生命、关注心理健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自我生命价值为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

注重发挥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③、协同社区、家庭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
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④、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⑤、课题成员要带头学习理论与经验,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并使之辐射到各学科中去。

全体教师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培训,提升自身品德,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四、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揭示生命教育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在联系
2、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策略
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难点:学生如何将珍惜生命的教育转化为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及健康人格形成的动力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研究人员力量的保证。

首先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具有本科或专科学历,具备研究课题的文化知识。

其次参与研究人员,都具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

第三,研究人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经验。

2、领导的重视。

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校领导领导给予悉心指导,在研究环境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其他研究方法为辅。

准备阶段:采用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修正完善。

成果总结阶段以案例研究法为主。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读写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以及明确各研究内容负责人的职责。

制定课题实施的方案。

2、理论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结合本校校情、学情,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相关课题的教学现状,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学习相关书目,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5月。

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

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4、总结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0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七、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

通过文献学习、文献积累学习和收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资料,归纳提炼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了解当前课题的理论支撑点和相关类似课题的研究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教师座谈、学生座谈调查法进一步了解课堂现状,,主要想更好的掌握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并进行反思。

第二阶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形式加深的过程,它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

通过行动研究法,以学校低中高段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年段特点、学科特点确立子课题,通过品德课、研讨活动,案例反思、班队活动实况记录等,探索建构生命教育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对课题的成熟认识,以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探讨适合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实践活动。

选择部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
进行观察跟踪研究,建立个体生命素质发展档案。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写出反思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主要采取调查法、制表法、统计等,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的分析,总结阶段性成果,确立继续研究的方向。

八、课题组人员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