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球教授运用茯苓导水汤治疗肾病水肿经验
〔关键词〕郭振球;肾脏疾病;肾性水肿;茯苓导水汤〔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1.013.047.02
Experiences from Professor GUO Zhen-qiu
of treating nephrotic edema with Fuling Daoshui Decoction
XIE Xue-jiao,HUANG Zheng-de*,WU Ruo-xia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
〔Key words 〕Professor GUO Zhen-qiu;nephritic diseases;Nephrotic edema;Fuling Daoshui
Decoction
谢雪姣,黄政德*,吴若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7)
〔收稿日期〕2012-06-15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2007BAI10B01-06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XJK011BGD003)。
〔作者简介〕谢雪姣(1976-),女,湖南株洲人,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药教育研究及中医经典教学和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黄政德,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 :hzd112@ 。
郭振球(1926-2011),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首批中医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内知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
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经典、诊断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世界传统卫生组织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议专家等职。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倡导微观辨证[1-3],提出主诉辨证法及十步有序辨证论治的临证方法[4-5],临证经验丰富,在肾病水肿治疗上主张应用茯苓导水汤随证治之,疗效显著。
水肿是一类临床常见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后期亦常伴见。
肾病水肿病程较久,患者正气日衰,又易复感外邪加重病情,因此该病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何延缓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历来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其病因病机也复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又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因此,水肿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景岳全书·肿胀》曰:“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
”《诸病源候论
·水病诸候·水通身肿候》说:“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遏四肢,所以通身肿也。
”指出水肿的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导致水液停滞于体内。
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
郭老指出,本病临床所见患者多是本虚标实之证,治
2012年11月第32卷第11期Nov .2012Vol.32No.1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CM Univ.of Hunan
47
疗时除了发汗利小便,还应兼顾肺脾肾,宣肺健脾,行气益肾。
郭老认为因病程较久,体质虚弱,不耐攻伐,亦多虚不受补,故当外散内利相结合,宜茯苓导水汤加减治疗。
茯苓导水汤出自《医宗金鉴·四十一卷之水肿治法》:“外散内利两解和者,茯苓导水汤。
”方中以茯苓,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日华子本草》曰其:“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本草经疏》曰其:“甘能补中,淡而利窍……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湿,解热散结之功也”,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效。
泽泻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利水而泄下,《医经溯洄集》云其具有“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郭老认为二者相伍,利水而不伤正。
白术、砂仁、陈皮健脾化湿;苍术健脾燥湿;大腹皮、槟榔、木香均辛香醒脾,行气化湿;木瓜和胃化湿;紫苏、桑白皮皆入肺,因肺为水之上源,宣肺则利水,有提壶揭盖之功。
诸药相伍,气行则水行,水湿得利而不伤正。
郭老治肾病水肿常用此方加减,收效甚佳。
若尿少喘满加车前子、葶苈子等宣肺平喘;水肿较甚加薏苡仁、冬瓜皮、灯芯草等助渗湿行水之功;兼瘀血者加王不留行籽、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身肿而痒者加僵蚕、佩兰、刺蒺藜等解毒止痒。
典型病案:文某,女,44岁。
2010年3月2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1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颜面及下肢浮肿入院,诊断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症状好转。
近1年来出现双下肢浮肿,并逐渐加重。
查肾功能常规:尿素氮:7.76mmol/L,肌酐107.1umol/L,心电图、心肌酶均示正常,BP:140/80mmHg。
现症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皮肤轻度瘙痒,易疲乏,面色少华,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
舌淡红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弦细。
诊断:水肿。
证型:脾虚水滞。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茯苓15g,泽泻5g,猪苓10g,桑白皮10g,紫苏10g,白术10g,槟榔10g,麦冬10g,陈皮10g,灯芯草3g,大腹皮10g,木瓜15g,佩兰6g。
水煎服,日1剂,共7剂。
二诊(2010年3月31日),诉服上药后症状明显缓解,皮肤已无瘙痒,下肢水肿减轻,小便量多,但仍不思饮食。
查舌淡红苔白,舌边齿痕,脉弦细。
BP:140/90mmHg。
方药:前方去灯芯草,加天麻15g,钩藤20g,牛膝10g,荷叶10g。
水煎服,日1剂,共14剂。
三诊(2010年4月14日),见下肢浮肿已不明显,纳呆,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
查尿素氮:6.91mmol/L,肌肝:95.5u-mol/L;BP:140/80mmHg。
方药:天麻15g,钩藤20g,茯苓10g,白术10g,桑白皮10g,紫苏10g,木香10g,陈皮10g,木瓜15g,荷叶10g,甘草5g。
水煎服,日1剂,共7剂。
嘱患者慎饮食,避寒温,勿劳累,调畅情志以善后。
随访2月,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不显。
按语:患者久病,体质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滞,上射于肺,下壅于肾,三焦不通,水湿泛溢发为水肿。
郭老考虑患者体质较弱,不耐攻伐,故选用茯苓导水汤。
内以茯苓、泽泻、猪苓、陈皮、灯芯草利水道泄水湿,因势利导;外以紫苏、桑白皮宣肺气而利水;佐以白术、木瓜健脾和胃以除湿;大腹皮、槟榔行气利水;另加麦冬、甘草养阴生津,防渗泄太过而伤阴。
二诊因肿势已遏,去灯芯草以防渗泄太过;因血压偏高,郭老取其经验方“潜熄宁”之天麻、钩藤,加牛膝以平肝降压;不思饮食,故加荷叶醒脾和胃。
三诊时,效不更方,继服7剂以善后。
全方外散内利,渗泄兼补,祛邪而不伤正,配伍精当,每有良效。
参考文献:
[1]郭振球,袁肇凯.高血压病血瘀辨证与舌尖微观变化的初步研究
[J].中医杂志,1982(11):65-67.
[2]郭振球.微观辨证与微型电脑——
—察舌辨证和平脉辨证微型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86(11):6-8.
[3]郭振球.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J].天津中医药,
2006,23(2):89-92.
[4]郭振球.关于“主诉证治学”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
(1):1-2.
[5]郭振球.主诉辨治法与微观辨证[J].河南中医,2009,29(4):1-2.
(本文编辑李路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32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