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A.辅助决策B.传播推广C.收集信息D.提供服务2.知觉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B.兴趣C.动机D.感觉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A.联络公众B.树立形象C.影响舆论D.双向传播与沟通4.被称为组织的“入侵者”的公众是()。
A.受欢迎的公众B.不受欢迎的公众C.被追求的公众D.内部公众5.提出公共关系策划管理工作方案的“六步工作法”的是()。
A.拉斯韦尔B.麦克卢汉C.拉扎斯菲尔德D.杰夫金斯6.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7.当组织所面对的目标受众比较广时,适宜采用()。
A.集中型媒体组合B.分散型媒体组合C.混合型媒体组合D.开放型媒体组合8.创新策划法不包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
A.逆向思维B.理论思维C.形象思维D.直觉思维9.首次提出心理感应抗拒理论的是()。
A.马斯洛B.阿什C.布林D.霍夫兰10.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的,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优势需要D.尊重需要11.提出“5W”模式的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C.库尔特.卢因D.麦库姆斯12.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3.当组织所面对的目标受众比较广时,适宜采用()。
A.集中型媒体组合B.分散型媒体组合C.混合型媒体组合D.开放型媒体组合14.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是()。
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首要公众D.顺意公众15.下列不同的公众类型,以公众对组织的态度为标准划分的是()。
A.稳定型公众B.首要公众C.边缘公众D.潜在公众16.营利性组织市场经营的生命线是()。
A.顾客公众B.内部公众C.政府公众D.名流公众17.议题设置论的最杰出的研究者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C.库尔特.卢因D.麦库姆斯18.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A.联络公众B.树立形象C.影响舆论D.双向传播与沟通19.知觉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B.兴趣C.动机D.感觉20.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便于提高知名度的是()。
A.宣传型公共关系的特点B.交际型公共关系的特点C.服务型公共关系的特点D.征询型公共关系的特点21.公共关系策划流程PDCA工作法中,“A”指()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22.公共关系活动中,发言人制度属于()A.新闻代理模式B.公共信息模式C.双向不平衡模式D.双向平衡模式23.在两级传播模式中,意见领袖又可称之为()A.把关人B.守门人 C.舆论指导者 D.媒介24.身势语言和情态语言属于()A.文字传播媒介B.网络传播媒介C.电子传播媒介D.非语文传播符号25.公众代表座谈会的最后阶段是()A.选择与会代表和印发通知B.举行公众代表座谈会C.整理分析公众代表座谈会情况并撰写情况汇报D.确定公众代表座谈会议题26.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可称之为()A.新闻发布会 B.制造新闻C.撰写新闻资料 D.撰写新闻稿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两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的内容有()。
A.人类有四种基本需要B.需要是有层次的C.行为是由生理需要所决定的D.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E.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2.构成舆论的基本要素()。
A.舆论主体B.舆论对象C.舆论方式D.意见E.舆论媒介3.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
A.说服者的条件B.信息本身的说服力C.问题的排列技巧D.被说服者的素质E.被说服者的个性心理特征4.公共关系学科化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爱德华.伯尼斯B.卡特利普C.艾维.李D.雷克斯.哈罗E.森特5.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包括()。
A.产品形象信息B.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C.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D.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E.各种社会信息6.公共关系领导人员的日常工作包括()。
A.确定目标B.制定工作计划C.对人力、经费等加以预算分配D.领导全体公共关系人员开展工作E.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7.常见的顾客公众有()。
A.产品的用户B.酒店的客人C.电影院的观众D.出版物的读物E.商品生产者8.下列选项中,属于媒介公众的有()。
A.读者B.记者C.演员D.艺术家E.编辑9.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的特点是()。
A.时效性强B.社会参与面广C.社会影响力强D.形象投资费用高E.形象投资费用低10.决定心理抗拒强弱的因素有()。
A.对自由的期望B.对自由剥夺的威胁C.自由的重要性程度D. 是否会影响其他自由E.获得自由的难易度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对每小题所给的表述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误判或未判均无分。
1.受众选择的“3S”论是包括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的理论。
()2.信息传递失真较低是口语媒介的优点。
()3.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等。
()4.公众的特点是群体性、共同性、独立性、变化性。
()5.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公共关系策划书应当具备5W、2H、1E。
()6.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7.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功能是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
()8.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众。
()9.集团头脑风暴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头脑风暴法;另一种是质疑头脑风暴法。
()10.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是追求对外发展。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2.简述非正式团体的特征。
3.什么是知觉偏见?引起知觉偏见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集团头脑风暴法的特点。
5.拉斯韦尔“5W”模式的内容有哪些?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6.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7.如何理解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8.媒体组合应满足哪些要求?P549.简述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构成要素。
1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12.简述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
13.简述演讲的传播优势。
五、论述题。
1.试述内部公众的重要性及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p312.试述公共关系策划管理的“六步工作法”。
P653.试述全员PR管理。
就是了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4.试述公共关系的辅助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订和选择决策方案。
(4)评价决策效果。
5.试述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和弱点。
优势:方便,快捷,及时电视是每家每户必备之物,所以无论怎样,有足够空闲的时候,一般人都会看电视,想要接受信息第一也会想到看电视,而电视的及时性很高,及时转播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告之于观众,只要你知道想要的信息在哪个台,那么手动遥控就可以看到了.弱点:一次性,片面性电视在传播信息时是很受限制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时间看电视,更何况电视节目一过,想看到就很难了,所以这很片面.现在我们家庭中有能力的都会配备电脑,过期的,电视不再放的节目,我们可以上网搜索,电视里不放的节目,我门也能找到,像别的自家收不到的频道,或者国内没引进的大片,我们都能通过上网来观看了.所以电视传播信息的片面性也很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