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及答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

三、学习难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五、特别提醒:1、质变和发展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1)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2)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

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六、知识梳理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原因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_________的,对未来充满_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勇敢地接受________与_____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质变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和场所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的变化。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要准备,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然结果;_________又为新的_________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_________到_________,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_________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_________ ,促成__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七、课堂探究1、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的过程中,亲自采药,亲自试验,为了了解曼陀罗这种植物的属性和功能,他吞服了大量的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具有入药麻醉的作用。

经过27年的磨难,李时珍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八、同步练习1.“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新事物所以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最根本的原因是()A.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旧事物后出现B.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C.新事物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3.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这一观点()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 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4.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是一帆风顺的③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④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Array 5.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要求()①急于求成,忽视了量的积累②是主观主义,没有从实际出发③看到了创新需要解放思想④未按客观规律办事⑤说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马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

这在社会研究学里,称为“稻草原理”。

据此回答6~7题。

6.“稻草原理”体现的哲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外因有时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7.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贻误时机,前功尽弃。

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8.在各种体育大赛、知识竞赛中,有的人虽然已经具备了“捧金”“夺银”的实力,但在实现飞跃的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

这启示我们()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10.下列选项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①防微杜渐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③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A. ①③⑤B. ①②③C. ②④⑥D. ④⑤⑥11.浙江义乌人从当年的小买卖,到如今依托小商品市场,创立了自己的产业,义乌人走进了世界大市场。

义乌人“以商兴市”富起来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薄利多销”。

女孩子喜爱的五彩缤纷的饰带,全国总量的70%是义乌生产的。

1支吸管利润仅有8毫钱一8.5毫钱,但每天约8吨重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利润当然可观。

结合材料分析义乌人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参考答案1.(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而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应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2)李时珍为了写书而经历磨难,跋山涉水,亲尝草药,不惜生命,前后经历27年的漫长时间,这是发展中的困难与挫折,是发展中曲折性的表现,但李时珍以科学的奋斗精神终于取得辉煌的成就,完成了医学巨著,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3)掌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要求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中要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刻苦努力,培养成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促成新事物的成长。

1~5. BDBDB 6~10. DBBCA11、答:(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义乌人从当年的小买卖,到如今依托小商品市场,创立了自己的产业,走进了世界大市场,体现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2)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义乌人“薄利多销”的成功经验体现了这一点。

女装批发,蝴蝶铺 XHWE0KKyfaH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