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考试之师德修养之答案(1)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考试之师德修养之答案(1)

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考试之师德修养一、基本概念、常识的识记及基本价值判断(题型含填空、选择、判断)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早颁发的时间是(1991)年。

2、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我国当前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八个方面的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良好的师德,核心就是三个方面的要求,即:(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4、何为“言传身教”: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语言、行为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心灵,造就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5、“万世师表”指的是(教师的师德影响是跨越时空的)。

6、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7、“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意思是管教又管导(对)(所谓老师,就是教会学生事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的人。

)8、“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说的,其要义是(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10、(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11、(师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公德)是做人的基础。

12、(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持中起主导作用。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命令,道德是主体的自我立法。

13、教师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14、(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起点。

15、(梁婕)教授说:“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完善的职业”。

16、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7、(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但(爱)是手段不是目的。

18、师爱的特点具有:(广泛性)、(无私性)、(教育性)。

19、师爱的表现是:(始于对学生的了解)、(应表现为尊重学生)、(应表现为相信学生)、(应表现为寄希望于学生)。

20、师爱的作用:(师之为师的根本)、(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师生共同追求进步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21、(课堂教学),即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

22、德国心理学家端林曾把教师分为六种类型:(偏于宗教意识型)、(偏于艺术意识型)、(偏于理论意识型)、(偏于社会意识型)、(偏于经济意识型)、(偏于政治意识型)。

(P110—111)。

23、课堂的六个显著特点是:(多面性)、(共时性)、(不可预料性)、(直接性)、公开性、历史性。

24、(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实现教师职业责任的保证。

25、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要经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完整过程。

26、宽容包括三层含义:(灵活)、(体察)、(无偏见)。

27、(乐业)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态度、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简述题1、怎样做到为人师表(见书第6页)答: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其次在注意课堂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课外生活和行为的规范。

2、“师德是社会母题”(P9—P10)答:因为教师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全社会。

在道德取向问题上,全社会都将把目光投向教师。

人们把教师道德修养的好坏,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一个坐标。

3、新时期的“师德观”(P10)答: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核心;把尊敬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志,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道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

4、“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P11—12)答:因为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

所以,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质。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老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地对真、善、美的追求。

5、怎样加强师德修养(P18—19)答: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2.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3.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4.加强内省和慎独。

6、什么是“为人师表”(P22)答:从形式上说,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德性内涵的直接表达;从内容上说,为人师表是真、善、美的体现;从个性上说,为人师表表现为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

7、怎样理解课堂特性中的“历史性”(P111)答:因为过去的课堂模式对现在和将来都会有影响,学生指导教师的反应和期望。

8、怎样理解“身教重于言教”(P33—34)答: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陶和启迪。

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9、请你谈谈对“敬业”的理解(P57—59)。

答:敬业是自动自发;是热情、激情;是境界和使命;是教师的承诺。

10、理解“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子、爱生如友、爱生如己”(72—75)答:爱生如人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爱生如生就是要把学生当做未成年的学生来爱,要宽容学生的过错;爱生如子就是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子来爱,我们的工作才不再是“饭碗”、不再是事业,而是良心工程;爱生如友即把学生当做朋友来爱,不规则学生,更不要“命令”;爱生如己相爱自己一样爱学生,工作中注意换位思考。

11、简述“师爱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P87)答: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和重要条件。

12、教师作为课堂的监督者应有的职责是?(P112)答:1.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2.有效利用时间;3.注意教室的布置;4.让学生负责任;5.运用适当方法。

13、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173—178)答: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2.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3.适当安排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的精力。

14、你认为教师产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8—193)答:一是教师职业本身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三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四是学校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题1、案例分析:P25案例(分析要点:真—诚信)情操。

教师不仅要爱美天鹅,也要爱丑小鸭。

“有教无类,爱生如一”不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集中地反映了师爱的广发性和高尚性,反映了教师向善的品德。

本案例中的教师“我”对后进生不歧视,爱生如一,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后进生成材,具有高尚的情操。

3、案例分析:P38—39案例(分析要点:公德、真诚、坦率、艺术)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中要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负责,而要做到这一切,首先必须做到真诚、坦率。

所谓“身正为范”,只有诚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学生。

本案例讲的是一位教师在教育中出现失误后,真诚面对学生,并向学生道歉的艺术。

4、案例分析:P40案例(分析要点:教师道德公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公正就是根据平等原则待人处事,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在内心深处形成公正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具体而言,教师的道德公正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

5、案例分析:P42-42案例(分析要点:平等)平等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和伦理基础,不仅意味着教师在社会中的人格与尊严的平等,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要在师生关系中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用康德的话讲,就是把人当人看。

6、案例分析:P50案例(分析要点:侵害学生的隐私权)公民享有隐私权,即享有不公开自己私人生活的权力。

隐私权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人从一出生就享有,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主要表现为:随意公开学生的智商,日记,家庭状况,生理缺陷等;私拆学生信件;提供学业成绩的方式不适当等。

7、案例分析:P98—P107四个案例及案例分析。

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怎样统一,需要每位教师从课前、课上到课后持续不断的努力。

首先以课前充分准备为基础,不仅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而且包括坚持不懈地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对他人教学经验的借鉴。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与状况、学科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必拘泥于课前准备的方案的机械执行。

再次,及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反思。

年轻的教师首先能认识到课堂纪律的维系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重要,上课前就对学生情况,包括个别学生,做了一番了解。

但是缺乏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

上述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立探索,又需要教师善于于同行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有教育的理性,具有高度责任感,同时应体现教育的人道,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

8、师生关系中的师德修养案例分析(P114—P137)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我国当前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时刻都与学生联系在一起。

“楼上扔下一条红领巾”这件事说明教师在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会发生思想认识异同、道德水准有差别的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学校搞评比活动的宗旨。

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实际行动、诚实的态度、有错就改的精神、灵活可行的措施体现出一名育人者的精神风貌,使全班同学受到了教育:一是做人要诚实,实事求是;二是不管是谁有错都要勇于承担,及时改正;三是淡化名利,坚持原则;四是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帮助,学会做个正直的人。

这个案列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真实写照。

“学生希望我挨批评”这件事反应了这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这样一位敢于讲真话的学生。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是可喜的;但从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看,实在使老师尴尬。

但仔细品味,是有其根源所在的。

老师习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用传统的师道尊严去批评学生。

这次学生的做法,完全出乎教师的预料。

学生的举动把教师打击得语塞了,心跳了,一时弄不清是谁错了。

此时的教师像挨了重击,完全没了主意,心里滋味别提多难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