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展览馆建筑设计

小型展览馆建筑设计


米兰CITYLIFE
米兰RHO展览馆航拍
概念简述
• [展览类建筑]
– 博物馆: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自 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 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技术、研究性因素)。
– 展览馆:展示临时性陈列品的公共建筑。通过实 物照片、模型、影视等手段传递信息,促进交流 与发展。大型展览馆结合商业及文化设施成为综 合性建筑。
体展品的离地高度视具体实物的性质和展 示的目的而定。
• 陈列室的柱网尺寸:
• 单线陈列:一般为7M×7M • 双线陈列:一般为(4M+7M)×7M • 三线陈列:一般为(4M +7M +4M) ×7M
技术及办公用房
• 第3.4.1条 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
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 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
路线连贯、导向性好、灵活性差、 易堵塞 适于中、小型馆的连续性 较强的展出
2.放射形相互并联,可以组织完整的 参观路线,可分段
开放,灵活使用,但流线有往返交 叉现象 。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3
3.混合形 上述两种形式的综合,使
用于大型展览馆。但易漏看 展厅。
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
错层
立体: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3
• 陈列室的平面和剖面尺寸
• a=2~3m ,L≥7m(当单线陈列时)。柱网或开间以不 小于7M为宜。
• d的确定(由展品的宽度确定)
• d的确定(由展品的高度确定)
• 两种依据最终是以满足视野的角度为依据 :
• 即水平视角≤45度 • 垂直视角≤26度
• 立体展品的d 的确定: • 经验为:d≈1~1.5h(h为立体展品的高度,立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9
• 展览建筑设计的“三线”
– 视线——展品的展览方式如何,视线通畅或是转折, 是否与室内外环境相互穿插成为设计的一大重点。
– 光线——对建筑空间的高度、视距有所认识,空间 的采光方式与建筑的特殊构造直接相关,营造光的 氛围是博览建筑设计魅力凸现的重要环节。
– 流线——首先要符合序列的要求,满足特定展览的 需要,同时与建筑的消防、疏散相关,要保证流线 的便捷、安全和人性化。
围绕陈列展出与展品运输而进行的 ,特别是科学研究部分, 应设单独的出入口,使之与陈列、运输流线有明确的划分。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1
• 博览建筑序列
– 公共序列——主要发生在服务空间及其有关联 的室内外部分。
入口停车→门厅停留→休闲服务→户外游憩
门厅不仅仅是交通集散、联系相关服务的 枢纽,更重要的,它是室外向室内的转换空间, 是营造情景的重要场所!
以上功能部分可以相互交叉。
2.流线 观众流线
库房 展品
展品流线 内部工作人员流线
管理办公室 展厅
3.功能分析
功能关系示意图
门厅、休息厅
内部工作人员
观众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1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1
• 流线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1
入口部分:是展览建筑赋予人们第一印象的重要空间,
营造空间形象的同时,要组织好交通、停留的相关功能。
c.顶窗采光:
室内光线均匀,不占墙面,墙面可充分利用。多采用复 式顶窗,中设遮光屏板、折光板、半透明顶棚等予以调节, 以避免光线直射。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8
高侧窗剖面形式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8
顶窗窗剖面形式
顶窗采光因 光线较强,一般 多采用间接方式 采光,如:加折 光玻璃顶,加折 射板、格栅等, 以免光线直射。

第3.4.2条 大型馆必须设置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
,位置应方便藏品的运送。中、小型馆若有馆际协作安排
,可不设熏蒸室。

第3.4.3条 鉴定编目室、摄影室、修复室等用房应接近
藏品库区布置.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应有单独的
出入口与藏品库区相通。

第3.4.4条 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
• 走道式 参观流线明确,导向性强,但交通面积多,适于连续或分段 连续式的展出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4
三 、展厅的布置形式
1。单线
入口
出口 入口
2。双线
入口 出口
入口 出口
3。灵活布置
出口
入口 出口
出口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5
陈列室的布置分类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5
四、陈列室的入口与人流组织
1.回流线路:
• (2)建筑师(设计者)所扮演的角色→参 与设计(不够)→前期策划→需要大量的背 景知识
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展览类建筑的功能及流线及空间组织手法(每一组都要涉 及该项内容);
2.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包括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特征 等方面;
3.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可能达到的不同的物理及艺术 效果;

第5.2.2条 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
不得设置门槛。
消防设施

第5.3.1条 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 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
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
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大型馆内的普通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9
c 必须留有大片室外场地,以供展出、观众活动、临 时存放、停车及绿化需要,并应有室外陈列场地。
d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建筑层数一般 不宜过高。注意各陈列馆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不同 性质和具体情况组成有机的建筑组群
e 在总体上留有扩建可能性;
f注重和自然环境的对话。可随时休息紧张神经的 鉴赏路线。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6
几种展厅形状的比较 1.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占
用面积少 2.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参观路线
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展 览形式丰富。 3.圆 形:摊位布置富有变化,走道布置适当时方便参观; 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展览形式设计较 难 ,灵活性差。 4.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走道方向应方便而且不影响观 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展览形式设计应利于边 角落。

第5.1.2条 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
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封闭式竖井的围护
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
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安全疏散
• 第5.2.1条 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 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 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由于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产生的定向及镜面反射,形成刺眼 的高光区,形成眩光。为避免眩光的产生,常采用以下措施:
眩光区调整措施
展览馆建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计要点8
6.天然采光口设计
a.侧窗采光:
室内照度分布不匀,窗户占用墙面,不利于版面布置, 易产生眩光,不建议采用。
b.高侧窗采光:
观众在暗处观看,展出效果较好,窗下墙空间可以充分 利用进行陈列。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2
– 展示序列——主要发生在展览空间,是博览建筑设 计的重点。 这个序列的空间功能单纯,但要与展示主题切 合,空间氛围要和谐,并同特定的环境产生互动, 是一个重点突出又情境丰富的序列环节。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2
二、参观路线组织
平面:
1.环形相互串联,方向单一,线路简 单明确,入口可分可合;唯不够灵活, 不能分段使用。
陈列室出入口在同一位置,人流线路成回流线路.出入口最好在陈列室一端 或中部.
如设在一侧时, 出入口应设在 两个角部,以免 产生人流聚集 现象.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5
2.顺流线路: 陈列室出入口分别在陈列室两翼,人流具有明确的顺
序性和连续性.展出设施多采用版面陈列与橱柜陈列.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5
3.自由线路: 如陈列室进深较大,或大厅中采用立体陈列或单元陈列方式,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 确线路,人流流向会产生“渗流”现象.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观众在 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6
五、具体要求 1.展厅平面基本尺寸: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6
– 辅助序列——主要 是内部工作人员及 藏品间的序列,并 不直接与游览者发 生关联。
展品整理→入库 (出库)→资料整 理归档→文献或实 物研究→办公管理
3500
800
h
26°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7
2.视线要求:
d
1500
•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 和藏品装卸运送;
•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 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 于40%;
• 八、应根据建筑规模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 规模(三类)
– A类:35000~15000m2,展览面积<1/3
– B类:8000~25000m2,展览面积<1/3~2/3
– C类:8000m2以下,展览面积较高。
– 陈列馆:主题性较强(乡土馆、民俗馆、名人馆 、美术馆、科技馆),规模相对较小。
设计背景
• (1)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加→ 提供一个传承文化及交流的场所
小型展览建筑
拟在某校园内建一小型展览建筑,环境见
基地图。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面积
展览馆建筑设计要点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