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的研究进展

半夏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学信息基础课程论文题目半夏的研究进展专业班级姓名所在学院2011年4月半夏的研究进展摘要半夏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是极其重要并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药材。

本文先对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半夏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再者对半夏的的作用机理以及炮制方做了相应的总结,然后根据参考资料归纳了半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展及相关事例,最后对半夏的研究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词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inelliaAbstract:Pinelli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a wide range of resource-rich , with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 and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has gre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Right of Pinellia '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i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food , etc. to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Moreover Pinelliathe mechanism and the cooked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summary Banxia progress in the various fields of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cases ,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 and finally the prospec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inellia .Key words:Pinellia ; chemical composition ;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 cooked1 前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辛、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主要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腕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1]。

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近年来,半夏在抗肿瘤、神经抑制等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加,成为研究热点,表明半夏可能有更广的开发应用前景。

2 半夏的化学成分半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以麻黄碱为测定成分,计算总生物碱含量[2]。

除生物碱外,尚含有半夏淀粉( 约75.74%) ;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9.152%( 亚油酸占37.096%) 、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 15.157%) [3];已知微量元素18种,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有很大变化,如Mg的含量明显升高,生半夏含0.001μg·g-1Mg,而炮制后清半夏、法半夏、京半夏中的含量分别为34.50、103.7、55.701μg·g-1[4] 。

半夏还含有B―谷甾醇,氨基酸,葡萄糖苷,半夏胰蛋白酶抑制物,胆碱,微量鸟苷,次黄嘌呤核苷等。

生物碱的主要成分有l―麻黄碱、胆碱、鸟苷、胸苷、次黄嘌呤核苷,具有止呕、镇静、镇痛、心律失常、抗炎等作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3―乙酰氨基―5―甲基异嗯唑、丁基乙烯基醚、3―甲基―二十烷、十六碳烯二酸、茴香脑等,可治疗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芳香族的主要成分有尿黑酸、原儿茶醛、对羟基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等,可治疗抗肿瘤、镇咳、祛痰;氨基酸的主要成分有精氨酸、谷氨酸、鸟氨酸、甘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亮氨酸、β―氨基丁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可抗早孕[4]、镇吐;甾醇类的主要成分有β―谷甾醇、胡萝卜苷,主要功能有止咳、降低血中胆固醇、抗肿瘤、抗炎;长链脂肪酸及酯类的主要成分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β―亚麻酸等,可抗肿瘤[5]、降血脂、胆固醇代谢;脑苷类的主要作用是止吐、抗微生物;多糖主要成分有PT―F2―I、淀粉等,可抗肿瘤[5]、抗炎;无机元素的主要成分有Fe,Mn,Cu,Zn,Ca,Mg,Al,P,Pb,Cd,Co,Ni,Cr等,可参与代谢、维持免疫健康;凝集素( PTL ) 属蛋白质类,可凝血[5]、抗早孕、抗病虫害。

3半夏的药理作用3.1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半夏药材最主要药效之一是镇咳、祛痰作用,灌服或静脉注射生半夏、姜半夏的提取物对浓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不同产地半夏的镇咳效果不同,就镇咳效果而言,半夏水提物明显强于醇提物,且野生半夏镇咳效果明显优于栽培半夏[6]。

在治疗矽肺方面,姜半夏有较强疗效。

连续给予矽肺模型大鼠姜半夏治疗可抑制矽肺形成,使肺质量减轻,减少肺胶原含量,病理变化减轻。

且在治疗哮喘方面,半夏也有独特作用,可用来治疗矽肺的麦门冬汤、丁川汤等含有半夏的中药汤剂,可提高哮喘病人一秒钟用力呼气量,改善病症,且服用安全、耐受性强[7]。

3.2 止呕作用半夏炮制品被认为止呕之圣药,在《伤寒论》中就有治疗“气逆欲呕”之说。

半夏的止呕作用与中枢抑制有关,在水貂止呕实验模型中,姜半夏醇提物对顺铂、阿朴吗啡等因中枢作用致水貂呕吐均有抑制作用,对硫酸铜刺激胃粘膜及运动等致水貂呕吐无效[8]。

半夏对于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副作用也应有一定缓解作用,临床试验显示,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等可以有效防治顺铂化疗方案引起的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

也可将化疗药物与健脾解毒方( 由党参、半夏、黄芪、黄精、白术等组成)合用,可有效缓解CPA联合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进食量下降等化疗征候[9]。

3.3 抑癌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半夏的研究表明半夏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

半夏提取物对动物试验性肿瘤S180、Hela及Eca―109细胞等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食管癌、肝癌、卵巢癌等,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发生和增殖,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产生抗癌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半夏蛋白有一定的诱导Be1―7402细胞凋亡作用。

半夏蛋白60%硫酸铵沉淀蛋白没有明显诱导Bel―7402 细胞凋亡的作用,30%硫酸铵沉淀部分有较强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3.4 对神经系统作用半夏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对抑郁症、脑梗塞、年龄相关性脑功能障碍等都有一定疗效。

通过降低血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同时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种途径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在使用中国传统中药清开灵治疗中风痴呆病人时,若配合半夏茶( 半夏、白芷根、白术、太子参组成) 治疗,更有助于病人智力提高。

此方在日本中药中也有应用,Chow―San ( 含半夏) 汤,有利于病人克服认知障碍[5]。

在治疗脑梗塞方面,有证据证明,半夏有确切疗效,但其如何影响致炎细胞因子,并在脑梗塞中发挥作用,目前机理不清[7]。

3.5 抗炎、抗病毒作用有研究表明,半夏生物碱类成分是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之一。

半夏总生物碱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亚急性炎症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半夏生物碱可使炎症气囊内PGE2明显降低,可能半夏的抗炎作用与前列腺素的代谢调节有关[7]。

3.6 毒性作用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通过家兔眼结膜致炎反应实验,发现生半夏混悬液点眼有不同程度的眼结膜水肿、水泡、眼睑轻度外翻;给小鼠服用后均有失音,解剖后喉部有明显水肿和充血。

但炮制后半夏的刺激性大大降低[10]。

有实验表明,刺激性大小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10]。

天南星属植物还可通过影响细胞内谷胱甘肽量对人胚肾细胞造成毒性,影响肾功能,产生肾毒性[10]。

对胚胎的毒性可能致畸,并有一定致突变效应。

半夏经炮制或煎煮后,确实能降低毒性但用药时仍需考虑其安全性,尤其是儿童、孕妇的用药安全性。

4 炮制方法4.1 清半夏《中国药典》规定清半夏的炮制方法为:用8 %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王潮奎等[11]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 %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物量增加。

4.2 姜半夏《中国药典》规定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

吴皓等[12]选择姜汁用量、白矾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姜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为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3h,汁被吸尽。

邓然兴等[13]采用蒸制法制姜半夏,克服了传统炮制工艺方法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以及收得率低等缺点。

新工艺的收得率比老工艺增加了10%左右,成品合格率达100 %,β2谷甾醇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与老工艺无明显差异。

4.3 法半夏《中国药典》规定法半夏的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放入甘草煎液和石灰液的的混合液中浸泡至口尝微有麻舌感。

杨锡等[14]在采用外观、断面、麻舌感等传统指标评价法半夏炮制工艺的同时,还选用了甘草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程度为:浸泡时间>煎煮液浓缩体积>甘草煎煮次数,认为法半夏的炮制以每100g半夏用1 %甘草( 用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浓缩到150mL ),石灰10g,浸泡6天为宜。

胡昌江[15]则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4个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法半夏的工艺进行改革,确定较佳工艺为温度50℃,浸泡时间48h,加水量4倍,压力1.6×105Pa。

韦备泉[16]认为法半夏可采用多种辅料如生石灰、生甘草、皂角、生姜、白矾粉、皮硝等进行炮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