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类别与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移动通信技术2.专业类别:通信类3.专业代码:610302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人才需求与社会调研分析1、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目前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我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定位准确,现行的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企业对于通信技能的要求,但也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微调。
3、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与工作岗位相对应。
课程内容要与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4、要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要学做一体,将“学知识、学技能、培育职业素养”融为一体。
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在台数上要充足,同时要补充先进网络互联设备;6、建议加大对学生考证的培训;7、建议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8、建议引进高质量培训学校进校授课;9、要注重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毕业生具备的人文素养要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理念;优雅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理和美丽的心灵。
2.毕业生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专业的职业技能;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3.毕业生具备的技能素养要求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电工仪表应用能力基本工艺操作能力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JAV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图1 三大素养培育关系图六、主要衔接专业1.与中职衔接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2.与应用本科衔接专业:衔接关系见表1。
表1 高职与中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关系表内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培养定位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高级人才人才规格理论知识要求低,岗位针对性强熟练的操作技能,必要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应用决策者就业岗位1.电子产品营销岗位2.电子产品装配工岗位3.电子产品技术维修岗位4.电子产品质量检验、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1.电子工程师2.软件工程师3.嵌入式工程师职业道德(求真务实)职业态度(爱岗敬业)职业精神(吃苦耐劳)职业操守(严谨规范)职业意识(“6S”管理、执行力)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电工仪表应用能力基本工艺操作能力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JAV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沟通表达积极心态创新思维文明礼仪价值观人文素养内涵点职业素养内涵点技能素养内涵点调试、管理生产岗位教学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2.5年在校学习+0.5年顶岗实习3.5年在校学习+0.5年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以初级工岗位实训为主以初、中级工岗位实训为主以中、高级工岗位实训为主核心课程设置1.电子线路2.电工基础3.电子测量与仪器4.电子CAD5.微处理器应用基础6.无线电基础1.单片机控制技术2.Java程序设计3.电工基础4.Android开发1.电路基本理论2.电子技术3.信号与系统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6.数据库岗位具体任务1.电子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及推广2.电子产品的部件的元件安装、焊接、拼装、包装3.电子产品日常维护保养4.电子产品维修5.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6.电子产品调试7.电子产品生产安排与调配1.电路制图与识图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3.电子产品的部件的元件安装、焊接、拼装、包装4.电子产品维修5.C语言编程6.JAVA编程7.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1.电路图设计及制作2.电子、通信器件的设计与开发3.相应电子产品开发项目管理4.嵌入式硬件开发5.Java软件开发6.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七、就业面向与资格/等级证书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产品设计及组装、软件开发等岗位。
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等级见表2表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表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资格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颁发部门性质名称主要岗位电路检测工程师初、中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嵌入式工程师初、中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软件开发工程师初级Java认证证书美国sun公司或IBM公司相关岗位维修电工中级高级维修电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电子设备维修员初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拓展岗位营销工程师初、中级营销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办公文员一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图员二级(以上)Auto CAD 资格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八、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体系设计总体理念是:按照学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总体原则与思路,在深入进行企业行业调研,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做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贯穿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同时考虑到与应用型本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平台+模块”的形式,采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就业岗位(群)确定→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分析→转化学习领域(课程)→编写课程标准的思路。
(二)适应岗位(岗位群)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与通信有关的软件及电子设计方面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等岗位。
(三)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3)2.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与学习课程转化表(见表4)3.基本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素养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5)表3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工作过程/领域岗位(群)工作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电子工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控制技术软件开发安装与维修工艺实施就业岗位销售员业务员通信设备维修员提升岗位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就业岗位程序员(移动通信APP)程序构建员提升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就业岗位通信设备维修员电子设备维修员通信设备调试员电子设备调试员提升岗位通信设备高级维修员电子设备高级维修员就业岗位电路板焊接工电路板检测员维修电工提升岗位高级维修电工电路检测工程师1.工程语言能力2.具备移动通信数据库编程能力3.具备用C程序编程能力4.具备简单的嵌入式编程能力5.能使用JA VA进行编程1.工程语言能力2.产品成本管理能力3.生产管理、组织能力4.生产安全管理能力5.产品销售营销能力1.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3.基本工艺实施能力4.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5.电工仪表应用能力1.工程语言能力2.具备通信基站、交换机的维护能力。
3.具备PCB板的制作、检测及调试能力。
4.具备典型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
管理与营销java程序设计Android开发精操作能维修会编程表4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与学习(领域)课程转化表学习领域(课程)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像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工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与SQL语言▲Java程序设计▲数据通信原理▲▲电子工艺基础▲▲单片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无线传感技术▲▲▲Android开发▲JAVA/WEB设计开发▲▲电路板辅助设计▲▲表5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素养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序号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对应课程1 工艺实施能力1.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3.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4.电工仪表应用能力5.基本工艺操作能力6.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1.电工基础2.电路板辅助设计3.电子技术4.电子工艺基础5.嵌入式系统应用6.单片机控制技术7.无线传感技术2 移动平台应用软件编程能力1.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2.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3.JA V 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4.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1.程序设计基础2.数据库应用技术3.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4.JA V A程序设计5.图像设计与制作6.Android开发(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建立符合技能素养培育目标要求的技术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见表6)表6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表序号实验实训课程实践周数参考学时开课学期应开实训项目名称使用实训基地(室)名称(校内或校外)1 认识实习 1 302 了解专业前沿知识行业动态校内计算机实训室2 社会实践 2 60 2/4 人文实践行业情况调查企业情况调查专业一线实践体验企业/校外实训基地3 跟岗实习4 120 4 跟岗实践企业/校外实训基地4 软件编程强化8 120 5 软件操作强化练习校内计算机实训室5 应用电子综合能力训练8 120 5 具体项目综合训练校内计算机实训室6 顶岗实习24 720 6 顶岗实习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九、教学活动安排表7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学期项目课堂教学与考核军训及入学教育实习(实训)毕业实践机动与公益劳动考试周假期社会实践I 12 3 1 1 1II 16 1 1 1 III 16 1 1IV 12 4 1 1V 8 4 6VI 18合计64 3 13 24 4 4 1注:1.“实习(实训)”栏为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含实习、项目实训、综合实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