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目前,受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虽然大学生的人生观主流上是健康的、进步的,但是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现状不容乐观。
人生目的方面,人生的无目的感、空虚感充斥着一些大学生的生活,终日无所事事、“无聊”、“没意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口头语。
人生价值方面,一些大学生标榜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置集体利益、个人责任于不顾、为了获得金钱和利益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在人生态度方面,一些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薄弱,遇到挫折逃避、退缩,更有甚者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现象给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对人生观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天才,其诗接武李、杜,文可比肩韩、柳,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轼虽然有如此大的成绩,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遇种种挫折。
自二十五岁走上仕途之后,就开始了他的辗转迁徙的生活,一直到他去世。
可以说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位官员在官场上有他这样坎坷不平的。
尽管这样,苏轼并没有被命运所吓倒,而是更加磨练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忠诚宽厚、关心民族、刚正敢言、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处世原则和旷达自适、善处逆境、胸襟博大、乐观向上的高尚品格。
苏轼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仍然具有强有力的教育作用。
本文试图寻找苏轼的人生智慧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念的契合,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深入探究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社会关爱等,促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课题界定1.世界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2.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观的根本看法。
具体表现在幸福观、公私观、生死观、荣辱观、爱情观等方面。
3.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批判时所持的观点。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关于我国大学生人生观的研究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廖福霖分别对人生观的结构及其形成的心理过程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人生观的形成是认知、情感、目标、意志,这些心理过程因子和由此产生的人生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说,人生观的确立必须有认知、情感、目标、意志、行为这些心理过程因子的作用,缺一不可,各心理过程因子在人生观行程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其他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胡敏中,雷明,申天夫,陈洪烈等人对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
钱自立认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为人民服务”已然成为一句空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冲击着大学生的大脑,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2.关于苏轼人生智慧的研究王艳的研究中认为苏轼虽官场失意,但其达观、智慧,这种精神对刚刚步人社会的大学生尤其宝贵。
有的大学生面对挫折时,易走极端,甚至引发了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苏轼身处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李英然的研究中认为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消费、重功利的文化语境中,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已如一道高墙横亘于我们面前。
而与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相比, 人承受困难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于是, 有人精神抑郁而崩溃, 有人心理失衡而自杀, 有人罹患疾病而英年早逝。
在此情况下, 探究苏轼对待压力的态度和方法就很有现实意义。
李蓉的研究中认为苏轼一生坎坷不平,遭受许多不幸,但他从未被痛苦和悲伤所压倒、不能自持,而是善于排解,随缘自适,做到不为世俗的祸福苦乐所拘牵,不为得失生死所烦扰,处处表现出旷达乐观、浩气逸怀的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
纵观国外内有关研究,从苏轼的人生观角度来探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为数不多。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理论意义第一,有利于丰富人生观教育理论。
将人生观教育与苏轼的人生智慧联系起来,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融入到人生观教育理论之中,拓展了人生观教育研究的角度,丰富了人生观教育体系。
第二,有利于拓展人生观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对大学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苏轼人生智慧的关注度不够。
苏轼的责任意识、进取精神、生活情趣、宽恕率真、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等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为弥补这一缺憾,将分析苏轼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实践意义从实践上看,首先,大学生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极为重要的时期,及时了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现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的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其次,苏轼不仅作为“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令世人敬仰,而且更以其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学习苏轼人生智慧使大学生明确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社会关爱等,不断提髙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研究价值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社会未来精英群体,其人生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关系到自身修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研究项目可以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将苏轼的人生观及人生智慧融入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从苏轼人生观的启迪作用出发,探究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社会关爱等,促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应负的社会责任及应有的精神状态,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的立场主要从人性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生价值理论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认为人应该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统一。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是从自然属性来把捏,而是从社会属性和实践性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理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总结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现状,针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将苏轼积极的人生观及人生智慧融入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从苏轼人生观给予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思想启迪出发,探究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社会关爱等,促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应负的社会责任及应有的精神状态,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尽绵薄之力。
研究内容1.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苏轼人生观研究3.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4.当代大学生应负的社会责任及应有的精神状态研究假设按照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研究思路,设计教学形式与内容,并将教学形式与内容应用于实践。
同时确定实验班级,选取临床1601、1602班为实验班,其它班级为对照班。
开展实验教学,进行课题研究。
注重过程管理,开展专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方案,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创新之处吸收借鉴苏轼的人生观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国内外对苏轼精神的研究资料汗牛充栋,但是对苏轼人生观的系统总结却是凤毛麟角。
对大学生人生观的研究虽然也是浩如烟海,但从苏轼的人生观视角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论文却并不多见。
本文创新点在于深入总结和挖掘了与大学生人生观有关的苏轼的人生观,并将之应用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之中(深入探究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试图填补某些理论空白,并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提供参考。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本课题采用文献分析与辨证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现状,针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将苏轼积极的人生观及人生智慧融入到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给予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思想启迪(深入探究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同时探讨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应负的社会责任及应有的精神状态,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尽绵薄之力。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在确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后,集中巧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苏轼专著中涉及生命、人生的观点,并且进行归纳、对比、总结。
此外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以“大学生人生观”、“苏轼人生观”、“苏轼人生智慧”、“苏轼的人格精神”等为关键词,寻找出大量期刊文献,根据论文研究需求,有效进行取舍、挖掘出对论文有用的资源。
辨证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辨证分析法,拟对人生观教育的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侧重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人生观教育的现状,既肯定人生观教育取得的成绩,也正视人生观教育的不足。
技术路线(1)理论探讨与教学实验相结合;(2)课题探讨与专家指导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实施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4月-5月)学习相关专题理论,进行社会调研,聘请专家指导,提交课题研究申报表。
(2)初步探索阶段(2017年5月-2017年8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的科研方案。
(3)整体实践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A. 研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B. 研究归纳出苏轼的人生观C. 研究归纳出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诗意栖居,如何拼搏进取,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D. 研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应负的社会责任及应有的精神状态(4)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总结“苏轼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启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结题报告,上报学院科研部门,并接受教科研部门的鉴定和验收,使这一成果成为指导今后工作的成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