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区别

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区别

子囊菌和担子菌的区别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真菌。

真菌是植物界中较低等的一门,菌体为单细胞或由菌丝组成;有些种类由菌丝组成子实体,均不具有叶绿体,营腐生、寄生或共生生活。

真菌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10万种以上,包括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四大类。

食用菌大都属担子菌纲,也有属于子囊菌纲的。

子囊菌为真菌门中较高等的菌类。

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子囊,内产于囊孢子。

除少数种类(如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均为分枝有隔的菌丝所组成。

有性生殖常形
成有盖或无盖的、棒状或卵形的子囊,通常内生8个子囊孢子。

地菇、马鞍菌、羊肚菌是可食用的子囊菌。

担子菌为真菌门中最高等的一类。

菌体均由分枝、有隔的菌丝组成。

主要特征是具有担子。

担子是提供核配和减数分裂的构造;通过分裂常生出四个外生的担孢子(也有2个、6个、8个至更多的)。

担子菌的子实体由菌丝组织形成。


些担子菌为同宗结合,但大多数为异宗结合。

食用菌中的伞菌、多孔菌等都属于担子菌。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真菌门的一亚门。

因该亚门真菌都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无单细胞种类,均为有隔菌丝形成的发达的菌丝体。

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也有的与植物根共生形成菌根。

在潮湿的土地上,常见有白色的菌丝体,有时,菌丝相互连结,形成菌索。

担子菌的菌丝体一般分两个阶段,即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由初生菌丝质配后产生的次生菌丝体,许多大型担子菌还有三生菌丝体。

担子菌的子实体变化很大,小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大的可达1 米以上。

形状多样,质地不一,有肉质、海绵质、胶质、骨质、软木质、木质、纸质等。

在林地,特别是在草原上,常见子实体形成蘑菇圈,每年向外扩张,生出一圈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生殖是通过菌丝断裂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或孢子芽殖,没有有性器官;有性生殖方式为体配,有性孢子为担孢子(N ),孢子器和受精丝是有性器官。

担子菌亚门约12000种,通常下分两纲,即有隔担子菌纲和无隔担子菌纲。

前一纲包括银耳目、木耳目、锈菌目、黑粉菌目;后一纲包括伞菌目、多孔菌目、马勃菌目等。

担子菌中既有严重危害粮食作物和林木的病原菌,如黑粉菌、锈菌、木腐菌等,也有很多是著名食用菌,如蘑菇、口蘑、香菇、侧耳等,还有中国传统的贵重药材,如黑木耳、银耳、茯苓、灵芝等,有些大型菌类还含有抗癌物质。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真菌门中最大的一亚门。

该亚门与担子菌亚门因结构复杂,合称高等真菌。

主要特征是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如酵母菌)外,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

有性过程中形成子囊,是子囊菌有性过程中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多为8个,有的为4个、16 个或其他数目)的子囊孢子。

无性生殖发达,产生不同类型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水生或陆生。

腐生在多种多样的基物上或寄生在很多种的动植物上,也有许多子囊菌可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较早的分类很少考虑地衣子囊菌的特征,而是依据非地衣子囊菌的子囊果性质、子囊特征和排列方式,本亚门下分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虫囊菌纲、盘菌纲6纲。

在子囊菌亚门真菌中,有许多种类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有的种类可以引起人和畜的深部疾病。

同时,也有许多种类是食品、发酵、医药等工业用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