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物学思考题

文物学思考题

1、刘敞在宋代金石学研究中有开创之功的,首推宋仁宗时的刘敞。

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先秦古器图碑》(巳佚)。

他还在书自序中,总结了自己研究古器的方法:对研究古器物的方法作了精辟的概括。

他是作古器物图录的第一人。

2、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3、应县木塔4、《洛阳伽蓝记》5、《说文解字》6、《四库全书》9、华表12、唐代佛光寺大殿14、影壁7、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从上可知,文化遗产大体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

8、地方志地方志简称方志。

它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书籍。

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

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

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

10、放射性碳素断代就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4C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

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它们在有机体死亡以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

只要测出有机物中14C放射性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知其死亡年代。

但是,因为大气中14C浓度实际上是起伏不定的,所测定的年代会与真实年代有差距所以必须经过树轮年代对比校正后才可以使用。

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同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注意的问题:这种测定年代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年代误差。

主要是:①14 C半衰期和14 C年代误差的统计性质。

现在使用的半衰期值主要有5570+30和5730+40年两种。

②标本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到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③实验室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处理好原始的标本避免污染,减小误差。

1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也称安全保护区,是为保护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安全而划定的。

一般保护区:也称影响范围,大于重点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古遗址和古墓葬的一般遗存,保护古建筑、石窟寺、纪念建筑、民族风格建筑等环境风貌,以及重点保护区之外的文化史迹,以利于保护、研究、旅游或观赏。

13、《宣和画谱》宋徽宗主持编撰收藏绘画目录《宣和画谱》,包括了230余位画家的6390余件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10个门类,其中包括著名画家张萱、韩滉、王维、张询、韩干、黄荃、黄居寀、范宽等人的作品。

《画谱》和《书谱》是研究绘画鉴赏史的重要著作简答题:1、简述文物管理的基本手段:(1)法律法规手段强制性,按照文物法律法规,法办破坏、损坏文物的单位或个人。

(2)行政手段包括制定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组织制定文物保护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运用行政权力把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审批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保护要求,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审批保护规划;采用行政制约的手段,审批考古发掘单位和领队资格,审批文物建筑维修设计单位以及主持人资格,审批考古发掘计划及文物建筑维修设计方案等;资金支持,对重点发掘项目和重点文物建筑维修工程进行经费补助。

(3)经济手段一是对重点发掘、重点维修项目、重点文物收购,捐赠文物的奖励;二是对破坏、损坏文物的单位个人予以经济制裁。

(4)技术手段充分推广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使用违背保持文物原状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国际间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合作等。

(5)教育手段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在职干部教育和对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2、简述文物的分类原则:1)文物具有复杂性和可划分性2)物以类聚3)一个标准与一种方法4)复合体文物的归类与约定俗成3、简述文物调查的几种形式:(1)日常调查:它是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的经常性调查,其目的是不断了解、认识本区域内文物状况及其分布,逐步积累系统的资料(2)区域调查它是对某个区域的文物有计划的调查、了解和研究。

(3)专题调查:它是围绕学术研究课题或某一类文物进行的文物考古调查,一般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4)重点勘察:它是对文物调查中新发现的或已知的古遗址、古城址进行重点勘察,进一步了解其文化面貌和保存情况。

(5)配合工程调查:它是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机构会同建设部门,在建设工程范围内对文物进行的调查了解。

(6)文物复查:它是对已经调查登记的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和研究,分定期复查和不定期复查。

(7)试掘:它是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古遗址文化内涵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初步确定该遗址的重要程度,为科学发掘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8)文物普查:它是文物调查的一种形式,规模大,设计内容多。

其目的是发现以前未知的文物,复查已经调查登记的文物,为科学保护、科学研究与发挥文物的作用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

4、简述文物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比较、综合考察2、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机械,光学射线透照电磁,电子声,超声波热学化学分析成像论述题:1、文物具有哪些价值,并举例说明。

历史价值:文物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等。

这些则是构成文物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

这种时代特点,亦即历史性,是文物的最重要的特点。

比如①史前文物在恢复史前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工具在研究技术中的作用;神像、神徽在研究史前宗教中的作用;墓葬、聚落在研究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动植物遗存在研究古代农业及畜牧业中的作用等等。

)②利簋在西周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铭文、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等等)艺术价值: 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赏、愉悦(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

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

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

愉悦价值,主要是给人以娱乐、消遣。

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在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

至于美术史史料价值,很清楚,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一类是实用的遗迹和遗物,当时建造、制做的目的是为人们实用。

如商周青铜器、唐宋以后的陶瓷用品等等。

第二类,作为美术品、工艺品等创作的艺术品,也就是专门创作的艺术品。

如书画、雕塑等等。

第三类,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明器中的一些器物,如人、家畜、鸟兽形象的器物,以及车船、建筑物等模型,还有仿礼器、生活器皿的器物。

第四类:各种祭祀用的礼器、法器以及为供奉对象创作的宗教雕塑艺术作品。

文物的科学价值:陶寺遗址的观星台(古代天文技术)、青铜冶铸技术(块范法、失蜡法、镀铬技术)纪念价值: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都具有明显的纪念价值。

2、举例说明文物保护技术及原则(应该在博物馆概论中可以找到)3、试述文物定名的方法和原则A.方法1)依自名定名2)沿用大家认可的著录有之的器名定名。

3)根据器物造型特点结合用途定名4)参考民族学材料进行定名5)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

B:原则:1)有自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

也就是说有铭文的器物中,如果铭文中有自命名的铭文,就得依自命名来定名。

2)根据约定俗成定名,某器物在史籍著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

3)对史籍著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著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做一番考证,纠正谬误,予以重新定名。

4)对没有自名也没有史籍著录的,根据造型、用途予以定名。

5)器物定名须经专家共同研究。

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指导思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管理的内容(1)法规管理2)计划管理(3)技术管理4)专项管理5)人才管理文物调查的基本要求(1)实地调查(2)征集文物和采集文物、标本(3)调查资料的整理文物调查对象•按照《文物保护法》有:(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一、文物鉴定的必要性1、作伪使文物真假难辨2、判明年代与揭示价值之必须3、文物鉴定与文物定级和保管二、文物鉴定的对象1、不可移动文物2、可移动文物三、文物鉴定的内容1、质地属性2、辨伪3、断代4、评定价值5、评定文物等级合作考古的原则(联合考古队,中方专家主持全面工作;共同整理资料,共同署名,中方有权优先发表;一切原始资料归中方所有;遵守中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物的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

它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

文物价值的判断方法(复制品或仿制品的价值判断)(1899年),甲骨文首先被王懿荣认识并搜购。

(1)早期:以罗振玉、刘鹗、孙诒让、王国维等为主要代表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甲骨的专著:孙诒让《契文举例》甲骨地点的考订和文字的释读:罗振玉——确定安阳小屯为殷墟,卜辞为殷商遗物。

著作:《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段虚书契考释》(1915)、《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段虚书契续编》(1933)等。

甲骨文考释:王襄《簠室殷契类纂》。

利用甲骨文研究商代社会历史——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等。

(2)科学发掘时期的研究1928年,第一次对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董作宾。

先后主持发掘的有李济、郭宝钧、梁思永等1933年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1928)、《卜辞通纂》、《考释》、《索引》(1933)(1)简牍的发现与研究简牍是我国古代用木、竹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

重要发现: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甘肃敦煌、内蒙古居延烽燧遗址发现的汉晋简牍。

1900一l901年,斯坦因,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几乎在同一时期,瑞典人斯文赫定率考察队挖掘新疆罗布泊附近的古楼兰遗址,米兰遗址。

1900一1908年,斯坦因挖掘尼雅等遗址敦煌汉简。

1907年斯坦因罗振玉和王国维,合著《流沙坠简》(19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