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2,4B. 12,5,6C. 8,6,4D. 2,3,62.如图是由“O”和“□”组成的轴对称图形,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A. l1B. l2C. l3D. l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则这块三角板的另一个角的度数是()A. 30°B. 40°C. 50°D. 60°5.计算(−x2y)3的结果是()A. −x6y3B. x6y3C. −x5y3D. x2y36.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x−2)的是()A. x2−4B. x2−4x+4C. x2+2x+1D. x2−2x7.如图,△ABC中,∠A=25°,∠B=65°,CD为∠ACB的平分线,CE⊥AB于点E,则∠ECD的度数是()A. 25°B. 20°C. 30°D. 15°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证明≌,得ED=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在这里判定≌的条件是().A. ASAB. SASC. SSSD. HL9.化简ab−ba2−2a+1的结果是()A. aa+1B. aa−1C. ba+1D. ba−110.某工厂计划生产210个零件,由于采用新技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数量是原计划的1.5倍,因此提前5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依题意列方程为()A. 210x −2101.5x=5 B. 210x−210x−1.5=5C. 2101.5+x −210x=5 D. 2105=1.5+210x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11.计算:20+2−2=______.12.十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13.分解因式:9x2−6x+1=______ .14.要使分式xx−2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15.将一副三角尺按图示叠在一起,则图中∠α等于_______.16.如图,已知△ABD≌△CDB,且∠ABD=40°,∠CBD=20°,则∠A的度数为______ .17.如图,已知点P是高为2的等边△ABC的中线AD上的动点,E是AC边的中点,则PC+PE的最小值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2.0分)18.先化简,再求值:(x−2y)2−x(x+3y)−4y2,其中x=−4,y=12.19.先化简,再求值:a2−4a+4a2−4÷a−2a2+2a−3,其中a=72.20.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的度数;(2)求证:DC=AB.21.如图,在△ABC中,∠C=90°.(1)用尺规作图法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2)若BD=AD=2,求BC.22.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根据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2)并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3)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坐标.23.某超市销售甲乙两种商品,3月份该超市同时一次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购进甲种商品用去300元,购进乙种商品用去1200元.(1)若购进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相同,求两种商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2)由于商品受到市民欢迎,超市4月份决定再次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但甲乙两种商品进价在原基础上分别降20%,涨20%,甲种商品售价20元,乙种商品售价35元,若这次全部售出甲乙两种商品后获得的总利润是1160元,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多少件?2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E=CD,AD、BE相交于P,BQ⊥AD于Q.(1)求证:△ABE≌△CAD;(2)求∠PBQ的度数;(2)求证:BP=2PQ.2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几秒,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相遇在△ABC的哪条边上?--------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其实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就能够组成三角形.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解:A.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6=11<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4+6=10>8,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2+3=5<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l3,故选C.3.答案:D解析:解:点P(2,3)满足点在第一象限的条件.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与P点的横坐标相同,是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3,则P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2,−3)在第四象限.故选:D.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进而判断所在的象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以及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令三角形木板为△ABC,∵△ABC中,∠A=100°,∠B=40°,∴∠C=180°−∠A−∠B=180°−100°−40°=40°.故选B.5.答案:A解析: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解:(−x2y)3=−x6y3.故选:A.6.答案:C解析:解:A、原式=(x+2)(x−2),不符合题意;B、原式=(x−2)2,不符合题意;C、原式=(x+1)2,符合题意;D、原式=x(x−2),不符合题意,故选C各项分解因式,即可作出判断.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度数,再根据CD平分∠ACB可得出∠ACD的度数,因为CE⊥AB于D所以∠AEC=90°,故可得出∠ACE的度数,根据∠ECD=∠ACE−∠ACD即可得出结论.解:∵△ABC中,∠A=25°,∠B=65°,∴∠ACB=180°−25°−65°=90°,∵CD平分∠ACB,∴∠ACD=12∠ACB=12×90°=45°;∵CE⊥AB于E,∴∠ADC=90°,∴∠ACE=90°−∠A=90°−25°=65°,∴∠ECD=∠ACE−∠ACD=65°−45°=20°.故选B.8.答案:A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注意看题目中提供了哪些证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据已知选择判断方法.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HL,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CD=BC,∠ABC=∠EDC,∠ACB=∠ECD,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故选A.9.答案:D解析:解:ab−ba2−2a+1=b(a−1)(a−1)2=ba−1;故选D.先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进行因式分解,然后约分即可.此题考查了约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公因式,分式的约分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应重点掌握.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则实际每天生产零件为1.5x个,根据提前5天完成任务,列方程即可.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则实际每天生产零件为1.5x个,由题意得,210x −2101.5x=5.故选:A.11.答案:54解析:解:原式=1+14=54.故答案为54.根据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知识点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负指数运算,先把底数化成其倒数,然后将负整指数幂当成正的进行计算,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比较简单.12.答案:360解析:解:十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答案为:360.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13.答案:(3x−1)2解析:解:原式=(3x−1)2,故答案为:(3x−1)2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4.答案:x≠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解答即可.有意义,解:要使分式xx−2则x−2≠0,∴x≠2,故答案为x≠2.15.答案:15°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外角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性质计算求得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和.解:依题可知∠α=∠EFA=45°−30°=15°.故答案为:15°.16.答案:120°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BD=2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 180°−40°−20°=120°.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解答】解:∵△ABD≌△CDB,∴∠ADB=∠CBD=20°,∵∠ABD=40°,∴∠A=180°−40°−20°=120°,故答案为:120°.17.答案:2解析:解:如图所示,连接BP,∵AD是等边△ABC的中线,∴AD垂直平分BC,高AD=2,∴BP=CP,∴PC+PE=BP+PE,当B,P,E三点共线时,BE的长即为PC+PE的最小值,∵E是AC边的中点,∴BE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BE=AD=2,即PC+PE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连接BP,根据AD垂直平分BC,即可得出BP=CP,当B,P,E三点共线时,BE的长即为PC+PE 的最小值,依据BE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即可得到PC+PE的最小值为2.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线路问题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18.答案:14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解:原式=x2−4xy+4y2−x2−3xy−4y2=−7xy当x=−4,y=12时原式=−7×(−4)×12=14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混合运算的化简.19.答案:解:a2−4a+4a2−4÷a−2a2+2a−3=(a−2)2(a+2)(a−2)⋅a(a+2)a−2−3=a−3,当a=72时,原式=72−3=12.解析:根据分式的除法和减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a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20.答案:⑴解:∵AB=AC∴∠B=∠C=30°∵∠C+∠BAC+∠B=180°∴∠BAC=180°−30°−30°=120°∵∠DAB=45°,∴∠DAC=∠BAC−∠DAB=120°−45°=75°;⑴证明:∵∠DAB=45°∴∠ADC=∠B+∠DAB=75°∴∠DAC=∠ADC∴DC=AC∴DC=AB解析:见答案.(1)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得到∠B=∠C=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AC=120°,而∠DAB=45°,则∠DAC=∠BAC−∠DAB=120°−45°;(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DC=∠B+∠DAB=75°,而由(1)得到∠DAC=7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AC,这样即可得到结论.21.答案:解:(1)射线BD如图所示.(2)∵DA=DB=2,∴∠A=∠ABD,∵BD平分∠ABC,∴∠ABD=∠DBC,∵∠C=90°,∴∠A=∠ABD=∠DBC=30°,∴BC=BD⋅cos30°=√3.解析:(1)利用尺规作出∠ABC的平分线即可;(1)只要证明∠A=∠ABD=∠DBC=30°,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答案:解:(1)A(−3,2)、B(−4,−3)、C(−1,−1);(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3)△ABC关于x轴对称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坐标为(−3,−2)、(−4,3)、(−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以及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正确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画出图形.(1)根据图形可直接写出各点坐标;(2)分别找出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相反数可得答案.23.答案:解:(1)设购进甲种商品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x)件,根据题意得:300x =1200100−x ,解得:x =20,经检验:x =20是方程300x =1200100−x 的解, ∴100−x =100−20=80.答: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20件,购进乙种商品80件.(2)设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y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y)件,根据题意得:[20−30020×(1−20%)]y +[35−30020×(1+20%)](100−y)=1160,解得:y =60.答: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60件.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2)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数量列出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1)设购进甲种商品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x)件,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结合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相同即可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设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y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y)件,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4.答案:(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CA ,∠BAE =∠C =60°,∴在△AEB 与△CDA 中,{AB =CA ∠BAE =∠C AE =CD,∴△AEB≌△CDA(SAS);(2)解:由(1)知,△AEB≌△CDA ,∴∠ABE =∠CAD ,∴∠BAD +∠ABE =∠BAD +∠CAD =∠BAC =60°,∴∠BPQ =∠BAD +∠ABE =60°,∵BQ ⊥AD ,∴∠PBQ =90°−∠BPQ =30°.(3)证明:由(2)知,∠PBQ =30°,∴在Rt △BPQ 中,PQ =12BP ,∴BP =2PQ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此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需记住这种题型的解决方法.(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得结论;(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PBQ =30°;(3)利用(2)的结果∠PBQ =30°,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2PQ =BP .25.答案:解:(1)①△BPD ≌△CQP ,理由如下:∵t =1s ,∴BP =CQ =1×1=1cm ,∵AB =6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 =3cm ,又∵PC =BC −BP ,BC =4cm ,∴PC =4−1=3cm ,∴PC =BD ,又∵AB =AC ,∴∠B =∠C ,在△BPD 和△CQP 中,{PC =BD∠B =∠C BP =CQ,∴△BPD≌△CQP(SAS).②假设△BPD≌△CQP,∵v P≠v Q,∴BP≠CQ,又∵△BPD≌△CQP,∠B=∠C,则BP=CP=2,BD=CQ=3,∴点P,点Q运动的时间t=BP1=2秒,∴v Q=CQt =32=1.5cm/s;(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1.5x=x+2×6,解得x=24,∴点P共运动了24s×1cm/s=24cm.∵24×1.5=36,∴点P、点Q在AC边上相遇,∴经过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C上相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关知识.(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