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2我是什么3植物妈妈有办法1 场景歌1.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避免单一出示生字集中学习,教师要借助语境识字,把识字和读文结合起来。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可以发挥字理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例如:“耐”左边像脸上长满胡子,右面表示手,用手拔掉胡子是一种惩罚,需要经受得住,这就是“耐”的意思。
“守”上面表示房子,下面表示手,手握成拳头待在家里,表示守卫家园的意思。
“化”左边是一个头朝上、身朝左躺着的人,后边是一个头朝下,身朝右躺着的人,人的姿势不同,有变化,这就是“化”的本义。
3.“疆”的识字方法很多,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理图,左边是一张弓,右边是分割开的田地,古人用弓箭丈量田地,划分边界。
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字谜,例如,一把弓箭藏着土,三条线分开两块田。
4.“银”字可以和“很”“跟”“根”等形近的字进行对比,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例如,“很”字去掉“彳”,换成“钅”就是“银”。
还可以编字歌:有木为树根,有足()为脚跟,双人(彳)为很多,金属(钅)为银色。
3拍手歌4田家四季歌4曹冲称象6一封信7妈妈睡了8古诗二首9黄山奇石10日月潭11葡萄沟12 坐井观天13 寒号鸟导学案设计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用时:3分钟)1.出示有雾的情境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天气现象。
2.出示生字卡片“雾”,引导学生识记。
3.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想办法记住“雾”。
(换一换:“雷”的“田”换成“务”。
)3.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1.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2.注意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读文识字,合作交流(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
2.组织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3.课件出示自学生字的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自学要求:拼一拼,记一记,考一考。
4.开展小组识字擂台赛。
课件出示游戏“送小青蛙回家”。
每片荷叶上都有生字,正确读出该荷叶上的字就可以把小青蛙送回家。
5.“我说你找”游戏。
教师说出生字,请学生快速举起字卡。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长领学,出示生字卡,组内成员一起拼一拼。
(2)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的是什么方法,然后给生字组词。
(3)组长出示生字卡考一考小组成员生字掌握的情况。
4.参加小组识字擂台赛。
小组成员轮流读荷叶上的字,生字读正确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
5.听老师说生字,快速从字卡中找到相应的字,大声读出生字的字音。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时,教师要讲清自学要求。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请一个小组做示范。
2.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相机总结小组合作情况,对于合作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在识字游戏中,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读音:“梁”是三拼音节的字,“甚、至”都是翘舌音的字,“散”是平舌音的字。
三、再读课文,重点点拨(用时:10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淘、顽”,积累词语“又淘气又顽皮”,扩展“又____又____”结构的词语。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学习生字“论”。
出示顿号,认识顿号,引导学生观察顿号的形状,指导朗读时注意的地方。
3.读第4自然段,学习生字“暗”。
出示对比图,引导学生感受“明”“暗”的区别。
4.指名读第5、6自然段,学习相关内容。
(1)识记生字,重点点拨:岸、街、切、梁、屋、甚、至。
(2)出示“海岸、桥梁”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
”教师范读,指名读。
5.学习第7、8自然段,识读生字。
(1)指名读第7、8自然段,请其他学生评议。
(2)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学习生字“躲”。
6.组织学习第9自然段。
(1)请学生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指导读好第1句话。
(2)字理识字:“散”和“步”。
出示“步”的字理图,启发学生观察、发现,甲骨文、金文的步字,像一前一后两个脚趾的形状,表示一左一右两足交替前行的意思。
1.读第1自然段。
(1)识记生字“淘、顽”。
(换一换:淘——萄。
加一加:元+页=顽。
)(2)说几个“又____又____”这样的词语。
2.读第2、3自然段。
(1)用多种方法识记“论”。
形声字识记:“论”左表形,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表声。
组词:无论,讨论。
(2)观察顿号,长得就像小芝麻,在朗读时,停顿的时间比逗号稍短。
3.读第4自然段,注意“躲藏”的发音。
识记生字“暗”。
(猜谜语识记:明中月隐身,只有音相伴。
)4.学习5、6自然段。
(1)找出第6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
想办法识记。
(加一加:山+厂+干=岸;顺口溜识:两土穿于行之间。
)(2)看图片,弄清“海岸”“桥梁”的意思。
(3)先自由读这个句子,然后听老师读,注意顿号的停顿,声调的高低和语气的轻重。
可以把“甚至、一切、什么”恰当地重读。
5.练习读第7、8自然段。
(1)读第7、8自然段,认真倾听别人朗读,提出合理的建议。
(2)想一想,雾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6.学习第9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段话由两句话构成。
第1句较长,朗读时注意高低变化。
(2)找一找第9自然段的生字,想办1.在拓展“又____又____”这样的词语时,告诉学生不能填反义词。
因为需要填写的词语是形容一个事物的,一个事物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的特性。
2.对于顿号的认识,学生只要了解其名称,知道朗读时停顿的时间较逗号稍短就可以,顿号的用法不用涉及太多。
3.在指导第6自然段的重点句朗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停顿,语调的高低变化。
同时注意“甚至、藏、什么”的读音。
4.在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你现在就是雾,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藏的东西了,你会怎么想呢?5.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的第1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变化,必要时教师可做示范。
7.合作读第10自然段。
法进行识记。
散:换一换,放——散。
步:猜谜语识记,正少都缺一笔,行走从这开始。
做动作:请一名同学做散步的动作。
7.师生合作分句读第10自然段,注意要正确读出问句的语气。
四、练习巩固,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指导写独体字。
(1)出示生字:久、于。
请学生观察这些生字重要笔画所占的位置。
(2)教师讲解要领。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2.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1)课件出示“论、散、切”,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安排特点。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论”左窄右宽,“散”左右等宽。
(3)巡视学生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指导评议,投影展示写得好的字。
1.写好独体字。
(1)仔细观察“于、久”笔画所占的位置,把握好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掌握重要笔画的位置。
(“于”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久”的横撇与捺在甩出笔锋处要相平。
)(3)认真看老师示范,跟随老师书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观察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特点。
(2)认真看示范,掌握书写要领。
(3)描红、练习书写。
3.看一看其他小伙伴写的字。
(1)同桌互相评一评。
(2)推选写得好的字,全班展示。
(3)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字写得好在哪儿,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
1.分类指导后,教师要适当进行总结。
强调独体字要关注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字的重心不要写偏。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避让原则,左右部件宽窄安排要合理,两个部件要写得紧凑一些,避免把字写散。
2.指导书写时,强调“散”的写法:第五笔是竖,第八笔横不要封口,右边是“攵”,不是“夂”。
3.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强调注意“三个一”。
五、小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说一说在本节课中自己都学到了什么。
2.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强调朗读时注意的地方:顿号的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顾特点,引入新课(用时:2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请学生说一说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设置疑问:为什么说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1.回忆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感受到“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2.带着疑问再一次走进课文。
注意抓住关键词“又淘气又顽皮”这个切入点引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感悟特点(用时:20分钟)1.指名读课文,思考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2.指名汇报自己对问题的解决。
3.指导学生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完成活动卡。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③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指名读,引导学生总结回答问题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1.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2.说一说为什么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雾喜欢把东西藏起来。
)3.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1)明确自学提示的要求。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且完成活动卡。
结合活动卡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可以根据他人的发言适当地修改、补充活动卡。
4.小组中推荐出一个代表汇报其中的一个方面。
先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再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1)找出描写雾把大海藏起来后的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汇报相关内容时,可以仿照这个句子进行汇报:“雾把______藏起来。
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1.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汇报。
2.学生在汇报时,引导学生表达有序,必要时可先出示雾把大海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描写做示范。
3.在请学生表达自己眼中的雾是什么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请学生说一说原因。
如“雾是一个捣蛋鬼。
因为雾总是喜欢藏东西,有时会让人们很着急。
”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但是,教师要恰当引导,从天真、调皮的角度来说明雾的特点。
子。
“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导学生理解“霎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子:“雾把海岸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思考:“雾”又把谁藏起来了,结果怎么样?①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都露出来了。
”②指导学生发现句子规律。
5.出示课文相关的几幅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复述课文。